“鹅粉智商税又来了!”

民生   2024-12-15 22:16   山东  



在当今消费市场中,各种打着“进口”旗号的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俄关系的升温,不少商家开始瞄准俄罗斯市场,纷纷开设所谓的“俄罗斯进口超市”或“俄罗斯国家馆”。

然而,在这些看似正宗的俄罗斯特产背后,却隐藏着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真相。

不少消费者发现,这些所谓的“俄罗斯特产”其实大多是国产货,不仅让人大呼上当,更引发了关于智商税的广泛讨论。

“俄罗斯进口”的真相

走进一家位于繁华地段的“俄罗斯国家馆”,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巧克力、饼干到香肠、奶粉,再到伏特加和套娃,仿佛置身于莫斯科的超市。
然而,当你仔细查看这些商品的包装时,却会发现不少商品上赫然印着“俄罗斯风味”的字样,而不是真正的“俄罗斯原装进口”。

有消费者爆料称,自己在这些所谓的俄罗斯进口超市中购买的商品,很多在国内的俄罗斯超市中从未见过。比如,俄罗斯的香肠和肉类产品通常并不出口,而所谓的“牛筋肠”更是俄罗斯本地没有的商品。

至于奶粉方面,俄罗斯本地市场上的奶粉种类并不多,而且很多在国内销售的所谓俄罗斯奶粉,被俄罗斯本国人指出是假货。

俄罗斯特产竟是东北制造

那么,这些所谓的“俄罗斯特产”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经过深入调查,有记者发现,这些商品的生产地大多是黑龙江、内蒙古等地。比如,一款名为“玛丽娅”的俄罗斯风味黑麦果仁列巴,生产商竟然是绥芬河俄麦诺食品有限公司;而一款听起来颇为洋气的“喀秋莎”牛筋肠,产地也是绥芬河市某食品公司。

一种大列巴面包,号称"俄罗斯风味",实际产自黑龙江某面包厂,执行的是咱们的GB/T 20981面包标准。



这些所谓的“俄罗斯特产”,其实大多是打着俄罗斯旗号的国产货。它们通过包装上的“俄罗斯风味”字样,以及店内的俄罗斯元素装饰,来营造一种异国风情,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然而,这些商品的质量和口感,却往往与真正的俄罗斯特产相去甚远。


智商税收割

这些所谓的“俄罗斯国家馆”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背后离不开商家的精心策划和营销套路。

他们选址在高客流量地段,装修具有特色,采用蓝色主题和俄罗斯元素,营造出一种异国氛围。同时,他们还通过网红探店、社交媒体投放等营销手段,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惊人的利润空间。以一款“喀秋莎牛筋肠”为例,出厂价仅为8元,但在零售端却能卖到15元,利润率高达87.5%!这种高利润的背后,是商家对消费者智商税的收割。他们利用消费者对俄罗斯特产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通过高价策略来赚取巨额利润。

随着真相的逐渐揭露,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这种营销手法产生质疑。他们纷纷表示,自己购买这些所谓的“俄罗斯特产”,本以为是正宗的俄罗斯商品,没想到却是国产货。这不仅让他们感到上当受骗,更让他们对商家的诚信产生了怀疑。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调侃道:“放心买,都是东北产的。”还有人干脆表态:“坚决不买俄罗斯商品。”甚至有一对中俄夫妇爆料称,俄罗斯人都没见过、没吃过骆驼奶,但在中国市场上却有很多打着俄罗斯旗号的骆驼奶产品。这些假货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损害了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所谓的“俄罗斯特产”在食品安全和虚假宣传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据报道,部分代理商曾因销售不合格食品被处罚。比如,绥芬河市喜爱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就曾因销售不达标的“莫依的爱”辣椒酱受到行政处罚。
而对于那些打着“俄罗斯风味”旗号实则国产的商品,是否构成虚假宣传?这成了一个监管难题。由于这些商品在包装上并没有明确标注“原装进口”或“国产”字样,只是通过“俄罗斯风味”等字眼来暗示其异国身份,因此很难界定其是否构成虚假宣传。这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总结

综上所述,“俄罗斯特产”成智商税现象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市场乱象。这些商家通过精心策划和营销套路,利用中国俄粉对俄罗斯的支持来赚取巨额利润。然而,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俄粉的利益,也损害了两国关系。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这类商品的监管力度。同时,国人也应提高警惕性,避免上当受骗。

进攻器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