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
“东营样本”
山东省东营市教育局 牛美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要聚力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办好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近年来,东营市以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创新发展”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创新推行城乡一体化改革,促进了学前教育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目前,东营市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和省级一类以上优质园占比分别为75.84%、95.71%和86.99%,均居山东省前列。相关经验做法获评山东省教育厅典型案例,在全省基础教育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交流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被省级及以上媒体宣传推广。
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需要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东营市由市教育局牵头,统筹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建立了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发展形势,形成市域学前教育领导管理机制和重要决策程序。在对标国家、山东省和东营市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基础上,依法依规,专业规范,加强政策保障,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1.优化完善幼儿园布局
充分考虑出生人口变化、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编制实施了《东营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其中规划了幼儿园476所。新的规划中普惠性资源布局更加合理,能够更好地满足适龄幼儿就近入园需求和现代教育体系建设要求。
2.持续扩增优质普惠资源
市委、市政府先后10年将“城乡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扩容提质”等项目列入年度民生实事,安排专项资金予以保障。通过月调度、季通报、 会议调度、现场督导等方式,确保各项目按期完工和投入使用,最大限度扩增普惠性学位供给。不断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每年保持在10%以上。严格落实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经费,引导和扶持民办园向老百姓提供普惠性服务,其中东营区、开发区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分别达到3200、3600元/生/年。
3.积极创建全国普及普惠县
市域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作为落实国家学前教育政策最直接、最重要、相对独立的工作环节,不仅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垒点。基于此,东营市创新管理、完善机制,上下贯通、整体推进,以此深度激发学前教育发展活力,高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1.市域项目化推进改革
东营市教育局连续多年将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确定为全市教育改革突破项目,明确目标任务、推进举措,集智聚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深化幼儿园镇村一体化管理,指导各县区依托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设立一个(或多个)学前教育法人机构,其他公办幼儿园作为其分园,形成镇域内“一个法人、多个园区”管理模式。实现所有镇村幼儿园党建、业务、师资、经费、资源等一体统筹、共建共享。市县通过列为专项考核、加大督导力度等措施,抓好指导推进,让各项任务目标真正落地落实。
2.县域创新一体化发展
各县区出台专门文件,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强扶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发展模式,全市形成了一县区一品牌一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比如,广饶县在原有镇村一体化“六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提升为八个“一体化”管理,形成了“1+N”“N+N”的中心园引领模式。其中,李鹊、陈官等8个镇(街)将区域内村办园直接设为中心园分园,实行中心园引领“1+N”一体化管理;广饶街道、大王镇结合镇域幼儿园数量较多、民办园办园差距较大等特点,实行公办园民办园结对、强弱搭配片区“N+N”一体化管理。利津县着力构建“县直园+镇(街)中心园+农村园”城乡一体化联盟办园模式,县直优质园对联盟园实施半紧密型管理,通过帮助改造提升活动场地、支援玩教具、交流教师等方式,进行精准帮扶,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教师交流120余人次,有效缓解了城乡、镇域、园所之间发展不均衡问题。
3.创新实施“强镇筑基”行动
人才兴则教育兴。人才是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之基、创新之源,更是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为此,东营市始终在优秀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视其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之魂,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力量强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凸显的创新型教师人才队伍,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设定事业机构编制,吸引人才
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在政策措施、经费保障、业务培训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在山东省率先完成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核定和控制总量人员核定,近三年共补充幼儿园教师1796人。目前,全市公办园在编教师占比和教师持证上岗率分别为84.03%和100%,均居全省首位。
2.完善待遇保障机制,留住人才
积极落实包括农村集体幼儿园在内的公办性质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实现了五项社会保险全覆盖。为乡镇农村公办幼儿园正式工作人员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有效激发了广大幼儿教师敬业乐教的内动力。
3.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人才
对年内新任职园长进行岗位培训,全市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率达100%;以县为单位开展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整体提升队伍素质。探索名师培养路径,通过专家引领、实践反思、课题研究等举措,着力培养学者型、专家型幼儿教师。目前,全市幼儿教师中有2人被列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12人被表彰为东营市“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6人获评“山东省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标兵”。其中,1人作为全省唯一幼儿园教师代表获“齐鲁最美教师”殊荣。
实现“幼有优育”,是民之所盼。为加快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东营市以“项目带动”为引擎,以“科学引领”为动力,通过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实践、深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真正让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取得实效。
1.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实践
持续打造“爱的智慧”育人品牌,努力做到家园社网一体,启智润心并重。东营市委教育工委、东营市教育局以“用‘爱的智慧’润泽生命成长”为主题,在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深入开展“办有温度的教育”大讨论、万名教师访万家等“十大活动”。市教育局会同市文明办、关工委、妇联等单位组织举办了“仁爱之师”“智慧家长”“博爱之星”选树活动,激励引导幼儿园教师、家长将“爱的智慧”融入幼儿园保教工作和家园共育实践中,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走深走实,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2.深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指导城乡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加强幼小科学衔接。持续开展幼儿园“小学化”排查整改专项治理,指导督促幼儿园依法办园、科学保教。2024年4月,利津县和东营市实验幼儿园等8所幼儿园顺利通过首批省级游戏活动实验区、实验园验收,直接认定为山东省“科学保教引领区、引领园”,其他县区均被确立为第二批“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实现了省级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市域全覆盖。
3.积极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
东营市教科院组建了三支教研队伍,开设“学前教研流动讲堂”,落实定点联系幼儿园制度,定期开展“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活动和幼儿园保教质量综合视导,充分发挥教研在促进保教质量提升方面的专业作用。同时,各乡镇(街道)中心园通过构建教研共同体、召开专题研讨会、送课下乡等方式,让优质园指导沉下去,让农村园成长融进来,真正实现以城带乡,镇村幼儿园一体化抱团发展。一年来,市、县、镇(街)三级教研团队开展“强镇筑基”送教助研、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100余场,受益教师达5000余人次。
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使命,牢牢把握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硬件改善与内涵提升并进、推进项目建设与构建保障机制并重,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遵循教育规律,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成果,持续扩优提质,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来源:《山东教育》(幼教园地)2024年12月
原标题:《构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东营样本”》
作者:山东省东营市教育局 牛美锋
排版编辑:王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