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指导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2017年,上海、浙江成为第一批改革试点,施行“3+3”模式。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成为第二批改革试点。2019年,湖北,湖南,河北,广东,江苏,辽宁,福建,重庆八个省市新高考改革政策推出,随着高考改革政策的陆续推进,更多省市按计划启动新高考改革。
政策推行前后,支持者居多,但质疑声也接踵而至:新高考真的能改变“唯分数论”的现状吗?真的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吗?“选科”难题怎么解决?推行会顺利吗?
但仅凭纸上谈兵似乎难以得出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功与否,还得交给时间去评判。
如今山东新高考改革已过去七年,这次,让我们看看亲历者怎么说。
捐赠故事
「story」
1月12日下午,课本博物馆迎来了一批“年轻”的课本。
它们是新高考改革后的第一批课本,来自一位目前正在读大三的学生——小陈。据小陈介绍,她是山东第一批完全按照新高考模式培养的高中生,从高一开始,便实行了3+3制度。
“只是可能新制度对我影响不大,因为我选择的是大文。”小陈笑着说。她性格活泼开朗,目前在读师范专业,她口中的大文,就是传统文科中的“史地政”三科。
此次她带来的课本,也正是这三科中的全套政治课本。笔者惊讶地发现,虽然是文科“老三门”,但新编的政治课本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数量上,由原本的四本增加到了六本;内容上,增加了哲学原理和法律知识部分。从课本的导向来看,很明显地对应了大学里的法律专业、哲学专业等。
“我很喜欢做法律知识部分的题目,它会给出一个相关案例:比如财产分割问题,劳动纠纷处理等。我觉得这些知识都很有用处,即使将来不学法律,也能派上用场。”对于新增的部分,小陈表示哲学部分难度偏大,但很喜欢法律知识。
小陈此次捐赠的课本里,还有一本《高中生生涯规划与选课指导》,是为了让学生们更适应新高考模式而编撰的。
“在高一入学的时候,我们就上了这门课,帮我们测试了性格类型,并对大学专业以及职业规划进行了讲解,根据测试和评估结果,老师会在选科以及未来规划方面给我们指导。”说到这小陈笑了,“我那时候就选了教师,现在学师范,真的很巧。”
曾经高一的小陈在职业喜好表上选择了“教师”,如今的她正带着热爱朝这个方向持续努力着,目前小陈已有多次实习教师的经历。
虽然这门课是为了适应新高考而紧急设置的新课程,但确确实实给大多数高中生列出了更多、更详细的选择,是一门作用非常大的课程。在选科的时候,大家就会知道面临的未来是什么,不至于在高考结束后才头一次听说大学中形形色色的专业,在仓促中做出选择。
采访接近尾声,当被问及对于“3+3改革”的看法时,小陈思索了一会:“其实我觉得还是比以前好了很多,大家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科目,也会对未来有更清晰的人生规划。虽然可能还是改变不了一考定终身的现状,但高中教育也确实在往全面发展方向努力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