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关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为孩子点亮未来之光

健康   2024-09-10 17:13   福建  
一、什么是孤独症?有什么特征?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技能、言语沟通技能受损,同时伴有一定的行为障碍和智能障碍。


主要特征包括:
  • 1、社交障碍

对他人的存在缺乏关注,很少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比如在与他人互动时,目光常常游离或回避直接对视。

缺乏社交互动的兴趣和能力。不懂得如何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对同伴的邀请往往无动于衷,难以融入集体活动。

不能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难以体会他人的喜怒哀乐,也难以根据他人的表情、语气等判断他人的想法。

  • 2、语言沟通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许多孤独症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可能说话较晚,或者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上存在问题。

语言表达异常。可能会出现重复性语言,如反复说同一个词或句子;也可能会出现代词颠倒等问题。

非语言沟通困难。不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表情等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
  • 3、重复刻板行为

重复性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这些动作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且难以自行停止。

坚持固定的生活习惯和程序。例如每天必须走同一条路线、吃同样的食物、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特定的活动等,一旦改变就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 4、兴趣狭窄

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过度的专注和强烈的兴趣。比如只对特定的玩具、颜色、数字等感兴趣,而对其他事物缺乏关注。

这种兴趣往往较为单一和局限,并且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孤独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孤独症的最佳干预期


最佳干预期一般认为是在早期,尤其是2-6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迅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早期干预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核心症状,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等,为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尽早发现孩子有孤独症倾向及处理办法

如何尽早发现孩子有孤独症倾向:
一、观察社交行为
  • 1. 出生后几个月:对人脸缺乏兴趣,很少注视他人的脸,尤其是眼睛。
  • 2. 6 个月左右:没有明显的高兴表情,对父母的逗弄反应不强烈。
  • 3. 9 个月后:不会主动伸手求抱,被抱时身体比较僵硬或松弛。
  • 4. 1 岁左右:对叫自己名字没有反应,不会用手指物给他人看,不会模仿他人的动作,如拍手、再见等。
  • 5. 1 岁半以后:不会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互动游戏,如躲猫猫等。

二、观察语言发展
  • 1. 12 个月时:不会发出有意义的音节,如“爸爸”“妈妈”等。
  • 2. 18 个月时:词汇量很少,不会说简单的词语组合。
  • 3. 2 岁时:不会说简短的句子,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人。
三、观察行为习惯
  • 1. 重复性动作:较早出现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重复性动作,且频率较高。
  • 2. 兴趣狭窄:对某些特定的物品或活动表现出过度的专注和强烈的兴趣,如只喜欢看旋转的风扇、玩车轮等。
  • 3. 对环境变化敏感:对生活环境中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如家具的摆放位置改变、日常活动顺序的调整等,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孤独症倾向,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及时就医评估
  • 1. 选择专业机构: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儿科、儿童心理科或专业的儿童康复机构,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 2. 配合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身体检查、发育评估、心理测试等,家长要积极配合,提供详细的孩子生长发育情况和日常行为表现。

二、尽早开始干预
  • 1. 专业干预: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孩子的干预方法,如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社交技能训练等。可以参加专业机构的康复训练课程,由专业的康复师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训练。
  • 2. 家庭干预: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干预过程,学习相关的干预知识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进行干预。例如,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
  • 3. 多方面支持:除了专业干预和家庭干预外,还可以寻求其他方面的支持,如参加孤独症儿童家长互助组织,获取经验和心理支持;与孩子的幼儿园或学校老师沟通,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保持积极心态
  • 1. 接纳孩子:家长要调整心态,接纳孩子的现状,不要过分自责或抱怨。孤独症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家长的错,要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帮助孩子不断进步。
  • 2. 坚持干预: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要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而放弃,要持续坚持,不断调整干预方法,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需求。
  • 3. 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家长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心理辅导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了解孤独症的九大误区




来源中医健康管理中心


南安市美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服务,卫生宣传,公益服务,预防保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