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总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河南女子晓梅的面孔。不同的是,她戴着一副近视镜,说着一口普通话,言行中有着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才有的中肯与坚定。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里,晓梅用沙哑悲愤的声音,边哭边控诉亲生父母:“我恼(河南话,“恨”的意思)你们,到现在我都恼,就因为我是个女孩儿,你们想要个儿,你们就不要我了……她给亲生母亲磕了三个头,答谢十月怀胎之恩后,决绝地说:听了她的故事后,大家又觉得她的“残忍”里,藏着更阔大的清醒和悲悯——在她之前,亲生父母像旧春晚上宋丹丹和黄宏饰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一般,已生下4个女儿。生个儿子,是他们的执念,也是计划生育年代诸多底层夫妇的执念。晓梅出生之前,她就因性别走势被宣判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她呱呱坠地那一刻,失望淹没了亲生父母,离别也飞奔向她自己。和很多底层孩子一样,晓梅9岁之前的生活,固然布满贫穷、粗粝和艰难的颗粒,但也氤氲着快乐、单纯和幸福的空气。他们对她,亦如村中其他人家对自家小孩,忙于生计,也毫无芥蒂。村上的人在“怀揣同情+爱看热闹”的心理中,议论纷纷。晓梅在“绝望悲伤+逐渐懂事”的觉悟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辍学的姐姐,被迫变成母亲的化身,和养父一起照顾起年幼的晓梅,担负起养家的重负。愧疚的晓梅,一边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一边又发奋读书,想成为家人的骄傲。“我爸是个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哥哥姐姐都怕他,但他把所有宠溺都给了我。”生前,生病住院时,养父偷偷从医院溜出来,用救命的钱给晓梅买了一副银手镯,悄悄塞给小女儿:没有人知道,过早辍学、如母如父、忍辱负重的姐姐,是如何在亲人接二连三的逝去中,哭着活下去,跪着站起来。一个是,中学时,她每星期的零花钱,只有两块钱,没有在学校吃过一顿热菜,顿顿都是馒头就家里带来的咸菜;另一个是,她读大学时,每个月只向姐姐要300块生活费,她拼命打工,每年拿奖学金。这段惊涛骇浪般一浪接一浪袭来的悲苦岁月,也是晓梅今天无法原谅亲生父母的原因之一:亲生父母但凡有心,就不难知道她和姐姐当时正遭遇的苦难。他们成了附近远近闻名的养殖户,过着不富裕但有奔头的小日子。长大的晓梅,终于不再是姐姐的累赘,开始回报姐姐的恩养。这两三年,亲生父母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想和晓梅相认。他们通过“中间熟人传话、到派出所询问、给晓梅打电话”等多种方式,想争取晓梅的原谅。“我原来有自己的爸爸和妈妈,现在有相依为命的姐姐,我不缺亲人。”前不久,亲生父母伪装成买羊的客户,来到晓梅家,放下10万块钱,就走了。晓梅确认他们不是客户,而是亲生父母后,就安排饭店见了他们一面,果断把10万块钱退了回去。在那场退钱中,晓梅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绝望、仇恨,对亲生父母连连追问,声声指责,句句控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晓梅这么一段话(以下只是大意):“现在你们老了,你们想弥补当年的遗憾了,想让所有孩子都围到你们身边了,你们来认我了?恰恰是这段话,让我在内心震动中,彻底懂了晓梅,也彻底明白了“伤害”与“原谅”的底层逻辑——根本是,晓梅从37年后亲生父母撂下10万块钱求原谅的举动里,洞见了他们认亲的目的,是想要洗白自己,而不是因为他们爱她。晓梅洞见了时光过去37年,亲生父母自始至终都活在“只考虑自己,从不考虑她”的自私自利。就像37年前,他们把她送走,只是他们自私地想要个儿子,而从来没有考虑过她的死活一样。但凡他们对她还有爱,相距不太远的他们,不可能消失得这么彻底。不可能在晓梅养母养父养兄相继离世,艰难求学时,事不关己。他们如今来认亲,是他们老了,过得还不错,想要洗刷自己的过错,以10万块钱的敲门砖。10万块钱能洗刷掉他们遗弃女儿的罪恶吗?能抹掉晓梅37年的苦难吗?能让晓梅的人生推倒重来吗?当伤害已然,原不原谅,不是作恶者说了算,而是受害者说了算。受害者,有权利选择“不原谅”“不和解”“不放下”。这不是他们不够大度,而是他们足够诚实——诚实于自己的内心。宽恕,是作恶者在惩戒中真正习得了向善,受害者才会在宽宥最后得到救赎。否则,法律还有什么意义!死刑还有什么意义!因果还有什么意义!晓梅的故事上了热搜后,有人说亲生父母这时相认,是想让晓梅为他们养老。“我不欠他们的,不会和他们相认,但我也请大家不要过分指责他们。他们有那么多孩子,养老没有压力,莫须有的罪名,就不要往他们身上安了。”也许多年后,晓梅会彻底放下对亲生父母的恨,完成自我层面的和解。好的人心和时代,要允许每个人,诚实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所以,晓霞,晓凤,晓刚,晓雷们,让我们一起都向晓梅学习吧:
关于作者:闲时花开(ID:xsha369);刘娜,80后老女孩,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新书《见字如面》全网热销中。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说明。
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文章推送和精美封面哦!看图指示,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