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利用农业和渔业废弃物中提取的物质,合成了一种可食用的生物薄膜,可延长草莓的保质期。《圣保罗页报》
【南美侨报网编译段木心1月29日报道】近日,巴西圣保罗大学圣卡洛斯化学研究所(IQSC-USP)的研究人员利用石榴皮、虾皮等农业和渔业废弃物中提取的物质,合成了一种可食用的生物薄膜,可以延长草莓的保质期。
巴西《圣保罗页报》报道,这项研究在巴西圣保罗研究基金会(Fapesp)的支持下,由圣卡洛斯化学研究所和巴西农业研究公司(Embrapa)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其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中。
这篇文章指出,在实验室测试环境中,经过12天的冷藏储存,相比于普通包装的草莓,表面涂有这种生物薄膜的草莓重量损失减少了11%。此外,后者在第六天至第八天才开始受到真菌的污染,而前者的这一过程仅需四天。
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圣卡洛斯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米雷拉·罗马内利·维森特·贝尔托洛(Mirella Romanelli Vicente Bertolo)表示,通过这种薄膜,可以将冷藏草莓的保质期延长一倍,并延缓其脱水过程,尽量保留其风味、质地和香气。
据悉,项目伊始,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技术,从石榴皮中提取出了大量具有防腐作用的抗氧化剂。贝尔托洛的导师斯坦尼斯劳·博古斯·朱尼尔(Stanislau Bogusz Junior)教授介绍:“石榴中40%以上的部分都是果皮(具体含量视品种而定),这些果皮会被丢弃浪费。我们的想法是利用这些废弃物来获取富含酚类化合物的植物提取物,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菌作用。”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尝试将石榴皮中提取出的抗氧化剂与虾等甲壳类动物骨骼中的壳聚糖混合,并加入明胶作为聚合物,研制出一种水果保鲜涂层。为测试其性能,他们选择了草莓这种易腐烂、保质期短且在巴西市场上损失率极高的生鲜产品。“如果我们开发的材料对(草莓保鲜)有效,那么它对任何其他水果都会有效。”博古斯·朱尼尔说。
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涂层在草莓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膜,可以阻止微生物的通过、水分的流失和气体的交换,从而改变草莓的呼吸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涂层会减缓水果在收获后的新陈代谢,从而延长其保质期,保持其颜色、硬度和生物活性,并有效降低真菌病变的严重程度。
目前,研究人员已为该配方申请了专利,并计划未来将这项技术授权给有合作意向的企业进行量产。据分析,这种涂层的成本约为每颗草莓0.15雷亚尔。贝尔托洛认为:“为获得保质期更长、运输范围更广的水果,消费者可能愿意支付这笔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