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断不掉又舍不得,你是怎么处理的?有时候明知道没有用的物品还是舍不得扔掉会是什么原因呢?
该怎么处理更好呢?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在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占有还是存在》中说,“依赖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是一种很大的诱惑。因为一个人清楚自己有什么,因此他感到安全,他可以紧紧抓住这些东西不放。”
我们想获得安全、确定、幸福,这些都是正常的。
但并不是占有越多、积累越多我们就会越幸福。相反,幸福更可能是在减法中而不是加法中获得的。就像假如断了粮断了水我们才能真的体验到食物和水的重要性一样。
要进行“断舍离”,也并不是要把大量的东西、关系扔掉,再等到需要时去购买、去建立。
如何才能更好,我们从物品、关系两个角度来看。
首先是物品的角度,有这样一些建议:
①用“我”而不是“物品”做主语,分清楚“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
我有一副太阳镜,买来已经五六年了,在我当时的收入水平之下它算是一个奢侈品。
现在这个眼镜依然完好,可是早已过时,我也拥有了其他的很喜欢的眼镜,没有机会再戴着它出去了。
所以,它对我来说,是“能用的东西”,却不是“我用的东西”。
以“我”来选择,就能很快地知道,不论这个东西是不是有用的、能用的,我都要选择“我用的”。同时,也就会再次审视,现在的自己到底是什么状态,到底需要什么东西。
②珍惜物品的价值,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它继续发挥价值
那副太阳镜是我很珍惜的物品,对我来说有着很多美好的回忆。但在我的家里,它就只是被默默地装起来,一年半载我都不会拿出来看一眼。
后来我选择把它送给支教时认识的一位老师,她喜欢戴着这样的太阳镜在山路上骑摩托车。
我跟她说,“请你收下它,如果你不喜欢时,可以继续把它送给别人。”
因为珍惜它,才真心希望它在可以更好地发挥价值的地方继续闪耀。
③以“现在”为切入点,筛选而不是整理物品,最终和喜欢的物品待在一起
很多人说,我们在家里也经常做收纳、整理,为什么还是会乱七八糟?为什么过段时间又总会冒出很多东西来?
其实,我们平时更多的是在做擦、扫、刷这样的清洁,把物品做分类码放,而不是筛选、分拣、选择,以“现在”这个角度去看看,某样物品到底现在还要不要用。
从关系的角度,还有这样两条建议:
①重现自我中那些无视、否定、混乱的力量
我们与他人、与物品的关系,终究体现的是与自我的关系。
那些被忽视和被遗忘,不被利用和不被爱惜的物品,是不是恰恰就是我们自己!
在一次次的整理中,这些无视、否定、混乱的力量应当得以再现,帮助我们看到自我中那些无力的内容,进而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途径。
②想清楚:是想扔掉别人的东西,还是想扔掉那个让你烦躁的人!当出现这样的感觉时,问问自己,“属于我的空间足够吗?”“我还想做什么?”
所以,婚姻中我们是想要扔掉婚姻,还是扔掉那个伴侣,还是眼下的这种关系状态呢?分清楚这些需求,也许就更会清爽明白一些。
真正的“断舍离”,是理清楚我们和物品、周围的人以及这个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