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学习强国平台刊载我校助力乡村振兴文化赋能工作,
全文如下:
文化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一,具有标志性意义。两年多来,吉林工商学院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密集、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实施了“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留住乡村记忆,弘扬乡村新风。
在奋力夺取脱贫攻坚伟大胜利后,吉林工商学院包保帮扶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校在大力帮助村民开拓致富道路的同时,积极探索凝聚人心的文化项目,弘扬乡村新风。考虑到村民大多年纪较大、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学校决定以挖掘帮扶村传统文化印记、引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着力点,发挥学科专业、师生人才优势,实施“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由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分管校领导牵头,党委组织部统筹推进,多部门协同配合,设立乡村文旅政策汇编、村史、村歌、产业项目规划、形象设计等专项工作组,设立了8大类20个项目以及系列文化下乡活动为载体的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为调动师生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学校将其列为四个校级科研项目、三个重点攻关项目,给予相应的研究经费支持和保障。
学校领导定期主持召开助力乡村振兴文化赋能专项推进会,
文化赋能各专项组汇报工作进展成效
以文化为根,乡村为基,大力推广乡村文化。学校组织专家制定了村史调研编纂方案,进村实地采风,获取一手资料,从历史渊源、特殊事件、重要人物等方面进行挖掘整理,形成了延边敬信镇防川村、金塘村、圈河村、回龙峰村、鲁田村、老头沟镇水北村、英安镇八二村、安图县奶头山村8个村的村史,共计40余万字,依托村部在各村筹建村史馆,为各村品牌推广奠定了文化基础。
学校为敬信镇各村撰写的村史文稿
学校结合各村特点,为八二村、水北村、鲁田村、奶头山村创作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村歌,在歌声中传递山乡巨变,传递对家乡的歌颂和留恋,用朗朗上口的小调重塑“村魂”,唤醒村民埋藏于心的乡土记忆。分管领导多次到鲁田村、八二村走访调研,推进鲁田村“吉乡农创园”创建情况;与延边大学美术学院、村党委、镇党委共同研究完善墙画制作方案,为当地绘制具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墙体彩绘;为水北村修建了党建文化墙。为包保村、结对村进行“一村一形象设计”,设置形象LOGO,形成了水北村、八二村、鲁田村视觉形象设计稿。结合庭院经济和文化建设,在水北村发放了百余份调研问卷,详细掌握村民的民族、年龄结构、庭院经营情况、发展意向等,为村民量体裁衣,研究建设“主题小院”,将朝鲜族特色歌舞、传统美食与寒葱、山芹菜、鲜食玉米等绿色有机蔬菜种植结合起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学校为水北村创作的村歌曲谱
两年多来,文化赋能8大项目20个子项目的小分队走遍帮扶村,从村民口中获取一手资料,从村子的一砖一瓦中读取岁月的信息。学校专家团队先后多次到当地实地走访,形成了多篇调研札记;通过实地考察将各村的风光特色、民族风尚、乡土情怀、生活剪影写进了歌词中,融入到了曲调里。
马克思主义学院“村史”撰写小组沿着崎岖山路寻找回龙峰村“革命洞”
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下,“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如今已硕果累累,已经完成的项目有21个,已经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10余个,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文化元素和新鲜活力,获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当地村民百姓的真心喜爱。
学校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校图书馆分别向水北村、八二村捐赠农业科技类图书600余册,帮助建设乡村书屋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模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而且也用师生参与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的成果反哺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为学校实施助力乡村振兴扩大了群众基础,也为党的乡村振兴战略赢得了更加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官方微信平台
提供权威资讯
打造交流平台
展现新风采
传播正能量
吉林工商学院
来 源:党委组织部
制 作:王 卓
初 审:耿 琪
复 审:董志宏
终 审:李 洋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