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合影:一起长征的妯娌
后排左起:康克1清、钱希均(毛泽民妻子)、周月林、贺子1珍(毛主席妻子)。前排左起:曾碧漪、彭儒
1931年11月7日~20日,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出席“一苏”大会的有来自各根据地的代表约五六百人,安排代表们的吃住,是件大事。大会筹备处指定康克1清、贺子1珍、彭儒等人负责这件事。
这就是开国大典呀,怎不令人激动!大会筹备处请来了当地的照相馆师傅,这6位20来岁的女同志兴高采烈地照了一张合影。
钱希均1926年在上海和毛泽民结婚,1930年6月,因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上海的地下组织遭到破坏,钱希均和毛泽民绕道去香港,参加了广东省委的工作。
7月,夫妻俩辗转从广东汕头到达闽西上杭,在闽西停留3个月,10月,到达江西瑞金叶坪,三兄弟和三妯娌才第一次相聚,11月,一家人参加了“一苏”大会的筹备工作。
1934年10月,贺子1珍和钱希均一起随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她们编在老弱病残和女人组成的休养连。
贺子1珍长征路上生下孩子,遭飞机轰炸受重伤,钱希均都守在大嫂身边悉心照顾。
孩子生下来,贺子1珍没来得及看一眼就被抬走了,是钱希均含泪包裹起小生命送给当地人。
钱希均苏区留影
贺子1珍受重伤是生下孩子不久的事。当时的场面很惨:红星医院的李政委、钟赤兵的警卫员和担架员当场牺牲,重伤员张宗逊从担架上滚落地上,杨厚珍倒在血泊中,贺子1珍血肉模糊,奄奄一息…
毛主席看到贺子1珍眼圈也红了,钱希均和毛泽民一声声呼唤着“大嫂,大嫂”,当时医生估计,贺子珍也许只能再活两个小时。
没想到,命大的贺子1珍竟然活了下来,这一切,钱希均亲眼目睹,共同经历,这是什么样的情谊?你愿为我奋不顾身,我愿和你同生共死!
长征途中,毛主席送给钱希均的毛毯,现存钱希均的家乡诸暨市档案馆
行军途中,毛主席看到钱希均穿得十分单薄,心疼弟媳,就把自己盖的毛毯送给她,这条毛毯伴随了钱希均的一生。
第二张合影:曾经的妯娌,永远的战友和姐妹
50年代初,钱希均(中)和再婚丈夫周小鼎去上海看望贺子珍
1938 年初春,钱希均随丈夫毛泽民去苏联治病,由于中苏边界正发生鼠疫,交通中断,他们只好滞留在那里。
1939年,钱希钧离开毛泽民随西路军人员返回延安,谁知,这一别却成了永远,1943年9月,毛泽民血洒新疆。
在延安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希钧和周小鼎相识相爱,重新建立了家庭,1946 年初,两人一起去上海工作。
解放后,她先后担任了食品局副局长、轻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是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92年在江西逝世。在毛家三兄弟的媳妇中,钱希均算是最圆满的一个。
贺子1珍的一生则充满了坎坷,一个个不幸接踵而至,在苏联失婚、丧子、被关疯人院,回国后,妹妹贺怡为姐姐寻找毛毛遇车祸身亡,这一个个打击她都默默承受着、煎熬着。
当她的战友们一个个为新中国热火朝天地奋战时,她却幽居在上海,孤寂地看着毛主席的照片发呆,一坐就是半天,连来看望她的人都很少。除了陈老总、彭老总来看过她,问寒问暖,钱希均也是来看望她的人之一。
看合影中贺子1珍多开心,这是很少见到的笑容,我懂你的不容易,你懂我的心,曾经的妯娌,以后是永远的战友和姐妹!
第三张合影:照片的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1950年,毛泽民的两任妻子和唯一的儿子在南昌合影,左起:朱旦华、毛远新、王淑兰
这一张照片只能用“伟大”二字来形容,照片的背后,有着感人的故事。
毛泽民先后有三位妻子,第一位发妻是王淑兰(右),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小脚女人,他们婚姻12载,生育3子2女,只有一个女儿毛远志长大成人。
毛泽民的第二任妻子是钱希均,他们婚姻14载,没有孩子。
第三任妻子是朱旦华(左),他们共同生活只有两年时间,毛泽民就牺牲了,育有1子毛远新。
毛泽民、朱旦华一家三口在新疆合影
1937年,朱旦华受命去新疆做统战工作,1940年,毛泽民去苏联动手术,回来后同朱旦华结婚。1941年2月,朱旦华生子毛远新。
1942年9月,盛世才将包括毛泽民一家三口在内的150多人拘禁起来,直到1946年7月经营救才得以返回延安。受拘禁期间,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等壮烈牺牲。
1949年,朱旦华同方志敏烈士的弟弟方志纯在西柏坡结婚,随后,夫妻俩回江西工作,朱旦华曾任江西省妇联主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全国政协委员,2010年病逝,享年99岁,她是最后一位辞世的毛家媳妇,见证了毛家百年的风风雨雨。
朱旦华和方志纯和3个孩子合影,后毛远新,前方志纯和前妻娄曼文的两个孩子
再说回这张合影。
1949年春天,朱旦华随方志纯奉命南下,回到江西南昌工作,正巧,王淑兰和毛远志母女此时也生活在南昌。
当母女二人听说毛泽民后来的妻子朱旦华就在江西工作时,很想向她了解毛泽民牺牲前后的事情。
朱旦华也曾听毛泽民介绍过他的结发妻子和女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她们,并详细讲述了她所知道的一切。
1955年,王淑兰(中)和女儿毛远志(左)在北京合影
当王淑兰看到朱旦华身边那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远新时,便深情地把他拉到怀里,眼里含着泪说:“这是润莲的骨肉啊!”
王淑兰提出要和远新照一张照片,两位母亲带着毛远新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当时,毛远志刚生过孩子,没有奶水,朱旦华不仅主动为孩子找奶妈,还为毛远志在江西妇联安排了工作。
两位伟大的母亲舐犊情深,她们用博大的胸怀和母爱共同守护毛家的根!
1990年11月,送姐姐毛远志骨灰回韶山时合影,前排右三毛远新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1990年7月,毛远志在京病重期间,想见弟弟最后一面,当时毛远新处于特殊时期,姐弟俩很多年没见。
当毛远新和妻子全秀凤一起来到了北京301医院时,毛远志泪水夺眶而出,拽着弟弟的手,泣不成声,“远新,你好吗…姐真想你!”
第二天,毛远志病逝,她好像留最后一口气在等弟弟。
第四张合影:李敏和两位红军婶婶的合影
60年代,右起:李敏、钱希均、周文楠
周文楠是毛泽覃的第二任妻子,他们育有一子毛楚雄,可丈夫毛泽覃30岁牺牲,儿子毛楚雄19岁牺牲,毛家六烈士中周文楠家有两位。
1940年,周文楠来到延安,被安排到中央保育院任教员,这期间,和一同工作的王英樵相识了,两人1942年结婚,1945年日本投降后,夫妻俩一起奔赴东北工作,曾任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等职,1992年病逝,享年82岁。
古稀之年的周文楠站在儿子墓前,她写的一篇《雄儿,妈妈想你》催人泪下
值得一提的是,周文楠对韶山有着更深厚的感情。
1937年,在她长沙的家被烧、无家可归的时候,党组织找到她,给她工作,并把她母亲、比母亲还大的同父异母哥哥和儿子接到韶山毛主席老屋居住十多年。
多年后,在毛主席的安排下,遵照周母的遗愿,周文楠又把母亲葬回了韶山。儿子曾在韶山上学,母亲和哥哥在韶山安葬,这是同身份的毛家媳妇没有的经历,她虽然出生在长沙,可她却把韶山当做自己的故乡。
1950年,周文楠接母亲去东北,周母在韶山老屋前留影
李敏对两位婶婶都很尊敬,尤其是钱希均,毛家后人都尊称她为“钱妈妈”。
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由他们的舅妈和外婆护送来到上海,钱希均流着泪把三个侄子拥在怀里,这一瞬间,唤起了她博大的母爱。
到了瑞金,钱希均又十分喜欢贺子1珍的小男孩毛毛,她总想法设法给毛毛煮个鸡蛋吃。
到了延安,钱希均对毛泽民和王淑兰的女儿毛远志、养子毛华初视为已出,关怀备至,经常用自己的伙食尾子给两个孩子改善伙食。
毛远志去医院探望钱希均妈妈
钱希均对李敏、李讷同样如此。
李敏自父亲和母亲逝世后,身体一直不太好,加上有些人歪曲毛主席,她心情不好,很少出门。平日一般人是难以叫开她的门的,而只要钱希钧在门外,喊几声“娇娇”,李敏立马开门和钱妈妈诉说衷肠。
第五张合影:伟大的一家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51年9月,毛主席会见文家亲友。左一王淑兰、右二钱希均
开国大典前后,毛主席为国事日理万机,毛家、文家、杨家、向家等亲属的信件象雪花一样飞向北京,亲友们都急不可耐地想到北京看望毛主席,合影中文运昌(左二)、文涧泉(左四)是毛主席最早邀请来北京的文家表兄。
毛主席有2个亲舅和5个舅表兄, 即七舅所生的文涧泉、文梅清,八舅所生的文泮香、文运昌和文南松。
文运昌善文,是毛主席提及最多的表兄。当他得知表弟当上共和国主席时欣喜若狂,他连夜向表弟写一封长信,一是祝贺,二是诉说他们文家这些年遭遇的苦难,现摘取部分内容。
润之老表主席:
…大哉主席,巍巍乎荡荡乎,德并禹汤文武,风高宋祖唐宗,钦佩之至,景仰之至。
…卅三年(1944)四月杪,日寇南犯…当时,我在县治的东岸坪塔子山下-县田赋处,陷在敌阵者 40 多天,九死一生,方使脱险逃归。
再看看文运昌一家逃难后的遭遇。
…运昌素性刚直,见疾于豪门土劣,只得别井离乡,作糊口偷生之游。因我的一角茅屋交妻杨氏支持(掌管),次子凤良,媳毛凤翔(即韶山冲印山冲毛裕初的女)和孙童等七人,守其破壁园林;我于卅五年(1946)正节内,带长子砥澜、媳毛韶宪(即毛大祠毛新梅烈士的女)及孙童等七人,远来安乡有均乐院,佃耕湖田15亩。苦无资本,去岁溃水淹禾,颗粒无收,破米缸久无糠秕,今春力难再耕…
文运昌同时还给毛泽民写一封信,装在同一个信封里,他还不知道毛泽民、毛泽覃已经遇难。
1951年5月15日,毛主席向外婆家的亲友发出了邀请,文涧泉、文运昌成为文家第一批进京的客人,兄弟俩在北京住了四个月。
1951年合影,兄弟分别数十年京城喜相逢
再说王淑兰。
1949年11月,王淑兰在湘潭县委留影,儿子找到她,随儿子儿媳过上安定生活
1949年,千军万马浩浩荡荡下江南,王淑兰的养子毛华初和儿媳从东北随军南下,儿子回湖南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失联多年的母亲。
经多方打听,才把母亲从桂阳山沟里接出来,这个被留守、漂泊20多年、好像被人遗忘的毛家媳妇,见到儿子那一刻,无语泪先流…
1995年,毛华初夫妇去郴州桂阳收集史料,专门拜访曹润莲老人,是她把饿得昏倒路边的王淑兰背回家
王淑兰见到了儿子,见到了女儿,她还想见大哥毛主席,想给大哥讲讲她这么多年怎么过来的,想问问大哥有关毛泽民的点点滴滴,还想看看北京有没有适合她的工作,1951年4月,王淑兰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王淑兰的愿望实现了,她见到了大哥。
说到工作,毛主席说:“四嫂,北京没有适合你做的事,华初是根好苗子,你跟着华初没有错,艰苦了几十年,该好好休息休息啰。”
王淑兰性格开朗,在中联部招待所住久了,她了解到中联部有所幼儿园,正缺人手,她便毛遂自荐当了一名编外保育员,2年后,回到长沙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
钱希均在新中国成立后调到北京工作,她有更多的机会见到家乡亲人,每当家乡来人,毛主席会尽量安排家人聚在一起,这一刻,只有温馨和幸福。
这样的画面在普通家庭难以想象,可在毛家这个革命大家庭,他们摒弃一切杂念,王淑兰常说一句话:润莲在外艰苦又危险,需要一个贴心人相伴。
做为毛主席的家人,她们都跟随大哥大嫂,践行着毛家朴素、博爱的家风,她们是平凡人,可她们的博爱又超越了平凡!
毛家男儿征战沙场,毛家媳妇个个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是亲人、是姐妹、是妯娌,更是战友、是同志,每一个毛家人革命重担扛在肩,铁骨柔情埋在心,一生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