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没年味的问题吗?

楼市   2025-01-22 20:34   上海  


文/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这是没心情的问题。



最近这些年,每到过年,总会有好些人出来感慨,“越来越没年味了”,哪怕今年很多地方不再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年味”好像也没回来多少。


那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大家都不注重传统文化了?都没有仪式感了?


当然不是。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年味”是被一点点地“卷”没的。


为了说明白这个问题,咱首先得回溯到“年”最初的样子:甭管“春节”具体出现在哪个朝代,反正它是被农耕文明发明出来的东西。


农耕文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要你不是热带的农耕文明,你在冬天,就没啥事干。


没事,就要找事,找什么事呢,过年呗。


换句话说,虽然大家都说“忙年”,“忙年”,但“年”本身,其实是“闲”出来的。


人只有闲了,不用为生计奔波了,才有时间、精力和心情,去搞文化艺术上的东西。这才有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有了春联和烟花,有了在今天被视为繁文缛节的规矩习俗。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大家从年头卷到年尾,很多人一直到节前最后一天,还在加班,还有些人假期里还要值班、加班,哪还有精力去搞什么大扫除,哪还有时间去置办年货,哪还有心情去贴福字、贴春联?有些人连看春晚都撑不下去好吧。


就算有些人提前几天回到老家,积累了一年的疲惫也足以让他只想倒头呼呼大睡,完全没心情走亲访友、张罗过年。


何况,现在的“亲友”跟过去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农耕文明时代,亲戚朋友都住得很近,平时经常走动,有点什么事,也都互相帮忙,那么趁着过年,拜访一下,感谢一下,联络一下感情,以备来年继续互相帮忙,就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到了现代社会,情况完全变了。平时,亲友散居各地,来往很少,互相也帮不上忙,那么逢年过节时去搞那些交际,又有什么用呢?完全是无效社交好吧。难怪很多人都会把“给亲戚拜年”视为任务,甚至视为枷锁,如果他亲戚刚给他找了心仪的工作、介绍了心仪的对象,你看他会不会嫌“走亲戚”是枷锁?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人怎么能这么功利呢?走亲访友,怎么仅仅出于“有用”的目的呢?亲情去哪里了?


但人本身就是功利性的动物。这个“功利”,倒不一定非得是注重经济上的价值,如果三五亲朋好友志趣相投,能给彼此提供一些情绪价值,那也很好啊。可问题是,现在的亲戚,一年见不了两回面,彼此处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圈子,连共同话题都很难找,还说什么提供情绪价值?


总之一句话:既然已经到了“各过各的、各卷各的”的阶段,就不要再指望靠一个“年”来把大家揉在一起。




可是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来了:“年味”还会回来吗?如果回不来,“过年”这件事是不是需要主动改变,以适应新的发展阶段?


其实“年”一直在适应新的发展阶段。至于“年味”,确实很难再回来了,毕竟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越来越深地被卷进琐碎而无意义的所谓“工作”中,很难再找回过年的闲情逸致。


只剩下一个希望:今年春晚,肯定会有不少AI元素,这玩意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个潮流噱头,但它其实是从繁重工作中解放人类的希望。当然,这很难,因为处在上层的人,其实并不希望中下层的人也从劳作中解脱出来,然而这毕竟还有一丝理论上的可能。


如果真有一天,AI能让绝大多数人类不再陷于无休止的内卷、内耗,我们就能找回过年的心情了。那时,“年味”自然就会浓起来。




识局
中国产业发展集成服务商,被评为“中国产业招商落地领军企业第1名”,提名“影响中国年度人物”,专业从事政府委托招商、大数据招商软件开发、园区轻资产运营、产业基金、园区储能业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