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保障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纪略——政策供给更有力 要素配置更精准

文摘   2024-11-05 11:05   湖北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选址在辽宁省大连市4个渔村22.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此,自然资源保障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开启,我国改革开放竖起新的里程碑。

“40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40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不仅收获了经济贸易的累累硕果,还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经验。在此过程中,自然资源部门持续加强规划统筹、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大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和政策供给,为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加强规划统筹,做好要素保障

10月20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0周年座谈会在天津召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赋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政策。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然资源部持续完善规划和用地政策,既做好增量文章,保障合理需求,增强产业发展用地预期和信心,又做好存量文章,促进提质增效,不断提高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切实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其中首要的就是加强规划引领,做好要素保障。近年来,自然资源部指导各地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产业更集聚、配套更完善、链条更优化、配置更精准”为导向,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安排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地需求,完善功能结构,引导土地混合开发、空间复合利用。《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印发实施,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用地不需申请办理用地预审,加快项目落地速度。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安排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其合理用地需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首创工业用地“带方案入市”土地出让模式。据介绍,该模式充分利用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公示的30天,同步开展设计方案征集、公示及审查工作,提前为拟出让地块配备稳定方案。依托“经办人+责任规划师”审批机制开展技术辅导,减少反复调整设计方案的不确定性,实现工业用地出让当天,企业承诺使用供地的设计方案后,即可在4小时内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压缩了土地出让前的各环节用时和国企及政府类投资项目开工建设时间。2023年5月以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采取这种方式供地4宗,实现“交地即发证”。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十部门出台22条措施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大制造业引资规模,其中明确自然资源部门全力保障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用地,充分保障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需求、支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质增效,在国土空间规划审查报批时,重点关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空间安排。同时,按季度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市预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保障开发区用地需求。此外,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省级统筹,优先保障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用地指标。

优化用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40年来,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由首批14家发展到229家,遍布31个省份。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万亿元、财政收入2.7万亿元、税收收入2.5万亿元,以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1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税收入。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产业用地集聚的主要区域之一。近年来,自然资源部聚焦支持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揽子支持政策,出台《关于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通知》《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用地支持政策。结合工业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生命周期实际,助力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推进工业用地供应由出让为主向租赁、出让并重转变,推广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供应方式。按照“供地即可开工”的原则,支持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适应民营中小微企业用地需求,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对产业链关联项目涉及的多宗土地实行整体供应。

在配合做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地审核中,自然资源部不断提高审核工作效率,修订《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推动新上工业项目适当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并给予相应的简化审批、地价优惠等政策支持。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在全省实施“亩产论英雄”考核评价办法,开发区考核评价优秀的,纳入“亩产英雄榜”,给予2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对“亩产英雄榜”上排名靠前的开发区,给予3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及300亩耕地占补指标省级统筹资格奖励。在正向激励示范之下,各级各地开发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用地效率逐渐成为自觉行动。

近期,自然资源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各类产业园区专项治理,推动各类产业园用地优化整合,持续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鼓励盘活存量,提升用地效益

有数据显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而且部分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长为我国节约集约用地的引领者、排头兵。

据介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总体良好。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供应率、建成率分别达到92.97%和92.98%。二是土地利用强度稳步提升。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0.95,比2012年提高了16%,工业用地空间有效支撑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三是土地投入产出明显提高。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10891.65万元/公顷、地均税收682.53万元/公顷,分别是2012年的2倍和1.5倍。

为了大力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自然资源部门鼓励引导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数据换空间”等方面进行用地政策创新。与此同时,自然资源部大力推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低效用地再开发,印发《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2023版)》,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通过统筹规划、完善配套,优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布局;通过收储支撑、政策激励,实施旧厂房集中连片改造,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空间品质;通过厂房加层和地下空间利用,引导企业增资扩产;通过依法收回、协议置换,推动低效用地腾退出清;通过规范有序实施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适度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盘活存量用地的典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40年不懈奋斗,在一片盐碱地上建成了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以占全市1/30的面积,贡献了超1/7的 GDP和1/5的利用外资总额、1/4的工业产值、近1/3的进出口总额,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有效发挥了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

壮阔四十载,再启新征程。40年风雨兼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弱到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体系日益成熟完善。今后,自然资源部门将持续优化规划和土地政策措施,加大要素保障力度,以更优质的空间资源、更精准的配置方式、更高效的利用效率,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湖北自然资源
提供湖北省自然资源相关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