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的整车研发,内卷的智驾环境!

汽车   2024-09-27 08:40   江苏  

在卷“首发”策略的驱动下,有的车型已将开发周期压缩至仅9至12个月,汽车开发已进入“大跃进”时代,这对汽车行业是喜还是忧?

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整车研发周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缩压力。这一趋势主要受到市场需求变迁、技术进步和行业竞争加剧的推动。尽管缩短研发周期能够加快新车型的推出速度并提升企业竞争力,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与风险。

首先,研发周期大跃进式的压缩可能导致质量与可靠性下降。测试和验证时间的减少会增加质量问题的发生几率,如整车自燃、断轴、黑屏、刹车失灵、油门踏板断裂等严重问题,这些都会带来更高的召回风险,损害品牌声誉。

自燃

断轴  

 

此外,安全技术验证不充分可能导致潜在的车辆安全隐患,使消费者面临更大的使用风险。新技术在未完全成熟时匆忙推向市场,可能带来不佳的用户体验,甚至引发安全问题。

加速踏板断裂

刹车失灵

同时,行业内的过度竞争可能导致企业在追求速度时忽视产品质量,从而降低行业标准,阻碍行业的长远发展。消费者则可能因频繁遇到的质量问题而面临更多的召回和维修,增加了时间和经济成本。         

 

黑屏

空簧断裂

此外,在整车研发周期压缩的背景下,研发团队面临的压力导致创新能力下降、错误率上升、研发效率受损、员工身心健康问题、工作满意度下降及企业形象受损。高压环境抑制创造性思维,增加设计错误和测试遗漏,降低团队协调和沟通效率,还可能导致极端事件如员工伤亡或跳楼,影响团队士气和企业声誉。尽管短期内研发效率提高,但长期看对创新能力、工作效率、员工健康和企业形象有严重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应优化研发流程,提供必要支持,以平衡工作压力与团队的长期健康和效益。

某主机厂生产人员跳楼事件

某主机厂测试人员驾车坠楼事件           

 

总结而言,虽然缩短研发周期能够提升市场竞争力,但如果缺乏足够的质量保障和流程优化,这一趋势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并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整车研发周期压缩的主要驱动因素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推新速度,已经快到令人瞠目结舌,几乎可以与智能手机的更新频率相媲美。这种快速迭代给许多老车主带来了困扰,许多人还没适应自己的新车,市场上就已经出现了更新款车型。这种快速变化不仅打乱了消费者的购车节奏,也引发了市场对这一现象的广泛讨论。

针对国产新能源车更新过快的问题,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曾表示:“以往,国内汽车企业通常每四年更新一代产品,国外可能要六年。而智能电动汽车作为电子产品,我认为更新周期应缩短至两年。”这番言论反映了智能电动车行业的变革趋势,即快速迭代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常态。

在燃油车时代,一款产品的全新换代通常需要5至6年的研发周期,而德系品牌的开发周期大约在5至7年,日系品牌通过引入并行开发概念,将周期缩短至4年左右,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然而,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新造车势力在智能化方面更为注重,以高性能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芯片等技术作为市场竞争优势,力图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这些新兴车企仿效智能手机行业,竞相争取“首发”地位以彰显技术创新和市场领导力,使得“首发”策略成为智能电动车宣传中的常见竞争手段。中国品牌已将开发周期缩短至36个月,国际巨头大众也宣布为了与中国品牌竞争,计划缩短其开发周期至同样的时长。但新势力的步伐更快,已将开发周期进一步压缩至仅9至12个月,远超传统车企的效率。

专家指出,像零跑、极氪和比亚迪等企业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产品迭代,主要得益于当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兼乘用车首席运营官何志奇对此也有类似看法,他表示:“新能源汽车已进入拼速度的时代,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不断加速。”这反映出车企在面对巨大市场压力时,通过加快产品迭代来保持竞争优势的应对方式。

这一趋势的形成,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电动化等趋势的加速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使得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为了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和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汽车制造商不得不缩短研发周期,以更快地推出新产品。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迫使汽车制造商不断压缩研发周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国界,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都在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为了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汽车制造商必须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包括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增加功能等。而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

整车研发周期的压缩并非易事。它不仅要求汽车制造商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和高效的项目管理能力,还需要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测试等多个环节进行紧密配合和无缝衔接。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或延误,都可能导致整个研发项目的失败或产品质量的下降。因此,深入分析整车研发周期压缩的原因、挑战与风险,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至关重要。           

 

  

整车研发周期压缩的原因分析

2.1 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从奢侈品转变为生活必需品,推动了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同时加剧了竞争。消费者对汽车的外观、性能、配置、安全性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在中国,新能源车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消费者群体逐渐年轻化、多元化,尤其女性购车比例增加,需求从基本出行向个性化转变,智能网联技术和续航成为关注重点。企业需准确把握这些趋势,抓住机遇,以应对未来市场挑战。

为了满足这些不断变化且日益增长的需求,汽车制造商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速度。汽车市场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新车型、新技术的涌现层出不穷。这种快速的市场变化要求汽车制造商具备更强的市场敏锐度和更快的响应能力。一旦市场出现新的需求趋势或竞争对手推出新的产品,汽车制造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以免错失市场先机或被竞争对手超越。     

 

         

 

2.2 技术进步推

当下,汽车制造商不仅被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同时这些产品还需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准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东风日产启辰事业总部总部长助理张茂华曾表示,汽车是否会被淘汰的关键在于其核心技术。尽管汽车行业技术革新迅速,但技术研发周期和生命周期通常慢于汽车本身的迭代。选择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车辆过时,同时持续迭代的先进技术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启辰将创新视为生存核心,产品在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采用领先技术,并保证OTA更新迭代,从而确保车辆在行业快速演变中保持竞争力。张茂华强调,缩短研发周期要求专注于关键技术突破,确保新车型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经得起考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涌现为整车研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这些技术和工艺不仅提升了汽车的性能和效率,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车研发周期。例如,大众汽车通过敏捷工作方法的推广,将车辆研发周期缩短了25%,未来整车项目周期将从54个月缩短至40个月。此外,整车远程标定技术的应用使得标定过程更加高效、准确,减少了研发过程中的反复试验和调整时间。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热管理系统的技术革新尤为显著。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热管理超级域控制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增强了车辆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例如,高效的热管理技术能够降低整车能耗,在不增加动力电池容量的情况下提升续航里程。此外,虚拟标定技术作为基于仿真模型的标定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逐步受到整车厂的重视。国内汽车厂商如吉利、长城、长安均在开展相关研究,著名的第三方技术咨询公司AVL、Ricardo、FEV、ETAS等,也已有了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的成功应用案例。

诸如大众和丰田等传统车企非常重视新车的耐久性测试,在量产前都会在极端环境中进行严格测试。例如,上汽大众在新车上市前,会将其运送至黑河和新疆吐鲁番的试车场进行极端温度测试。造车过程复杂且耗时,包含立项、概念、开发、生产和验证测试多个阶段,其中验证测试耗时最长,尤其容易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被压缩时间。上汽通用汽车,其所有新车都要经历耐久性测试、“三高一低”的极限测试以及公路测试,标准在600万公里以上。

为应对这一挑战,上汽通用汽车引入了RoboTest无人化整车智能试验平台,将智能科技融入整车试验中。该平台通过机器人系统和云端控制中心,实现了高精度、强耐久性的自动驾驶测试,相较于传统测试,提高了试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并缩短了试验周期。目前,RoboTest平台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试验室,涵盖耐久、噪声、排放和性能测试,累计耐久台架试验里程已达150万公里。

虽然技术进步推动了整车研发周期的缩短,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需求。例如,随着汽车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周期越来越短,整车厂再参照原来的开发流程及周期将很难适应现代汽车产品开发的需求。因此,汽车制造商需要不断优化研发流程和组织管理,以提高研发效率和缩短研发周期。

2.3 竞争压力加大

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加剧是导致整车研发周期压缩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张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汽车制造商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以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并抢占先机。

这种竞争压力不仅来自于国内同行,还来自于国际知名制造商和新能源汽车的双重竞争。例如,2023年,曼胡默尔的总裁Kurk Wilks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指出,中国车企对零部件供应商的研发周期要求极为严格,通常为9个月,远低于外资车企的2至3年。这一高效率为中国车企树立了新标准。曼胡默尔,作为全球过滤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其主要收入来自交通运输事业部,包括汽车、非道路和工业业务。中国车企对研发周期的严格要求,已从过去的1至1.5年缩短至9个月,这对零部件企业是一大挑战。然而,Wilks认为这也是一种机遇,促使曼胡默尔在研发速度和敏捷管理上取得进步。此外,曼胡默尔正将在中国积累的经验推广到全球市场,以提高竞争力。

在全球采购、系统化设计、模块化供货方式逐渐兴起的背景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面临着技术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这种压力促使零部件产业加快行业内部整合,形成行业核心企业,并与整车厂建立战略联盟,以适应新规则、新文化,推进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对整车研发周期的压缩产生影响。孔辉科技,作为中国领先的空气悬架供应商,公司由汽车行业首位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创立,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战略眼光,在空气悬架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孔辉科技通过与岚图和理想汽车的合作,不仅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还成功将交付周期压缩至6个月,满足了客户对快速响应和高质量产品的需求。

特别是在与理想汽车的合作中,孔辉科技展现了其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调整和高效交付的能力,为理想L9等车型的热销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一成就标志着孔辉科技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自主品牌在高端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身处汽车行业的整车厂和各级汽车零部件厂家都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他们不断加强新产品开发的项目管理,以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和质量。例如,大众汽车在合肥成立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目标之一就是在2024年投入运营时,新产品及技术的开发周期逐步缩短约30%。

然而,缩短开发周期并不等于可以放松质量标准。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周期已经被大大压缩为30至40个月,如果汽车制造商和他们的供应商不小心,这些较短的开发周期可能会增加召回风险。因此,企业在追求研发速度的同时,必须平衡好效率与质量的关系,确保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安全性。

           

 

    

研发周期压缩带来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在整车研发过程中,研发周期的压缩会带来质量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简化研发流程带来的质量隐患:研发团队可能会因时间压力跳过或简化一些关键的研发环节。例如,未经过充分测试就推进至下一个阶段,或者减少设计阶段的验证步骤。虽然这样可以短期内节省时间,但潜在的质量问题会在产品上市后显现,严重影响企业声誉和市场表现。新能源汽车的迭代从传统的硬件驱动转向了软件驱动,软件更新速度远高于硬件,这使得新能源车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具备更多科技元素,如自动辅助驾驶、智能语音、大屏显示和智能座舱等,这些功能不仅提升了驾驶体验,也逐渐成为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与手机类似,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呈现出消费电子化的趋势。然而,研发速度的加快引发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开发流程过快的质疑。由于周期压缩,许多功能未能得到充分验证,往往需要通过后续OTA升级进行完善。

部分车主反映,他们购买的新车型不具备宣传中的某些功能,厂家则表示这些功能将在未来通过OTA更新实现,但具体时间未定。这暴露了研发周期加速带来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在研发验证流程上不够严谨,营销宣传存在夸大的嫌疑,行业乱象频现。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汽车召回每年给行业带来400亿至500亿美元的损失,其中超过40%与软件相关。随着车辆对软件的依赖加深,故障的复杂性也在增加。   

2. 性能验证不足:研发周期的压缩意味着研发团队在产品性能测试上的时间减少,这不仅影响耐久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等关键性能的充分验证,还增加了上市后产品性能不达标的风险。完整、严格的测试和验证过程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但在缩短的研发周期内,这些步骤往往容易被忽视或弱化。在这个普遍追求快速推出产品的时代,许多车企选择了“大跃进”式的研发模式,虽然在产品推广速度上可能领先于竞争对手,却不得不放弃一些质量验证环节。如果车企过于注重速度而忽视质量,消费者势必会对产品的可靠性产生担忧。

*后续小米汽车回应雷军直播所提路测:完成标准测试后的加测,为后续OTA保驾护航

3. 应对措施:为了有效应对研发周期压缩带来的质量风险,企业需要优化研发流程,确保关键环节不被省略。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检测的精准性与效率。此外,提升研发团队的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水平也至关重要,以确保他们能够应对紧凑的时间安排,并保持高质量的产出。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博晓曾表示,汽车研发涉及多个领域,如造型、动力性能和智能驾驶,与手机不同。对于产品更新换代的问题,不必过于担心“过时”。李博晓指出,岚图在新品开发阶段严格遵守流程,涵盖从用户需求收集、商品企划到研发、供应链管理、制造和售后,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验证程序。岚图设定了50个节点和12338项验证项目,并通过PDCA循环确保量产车型的优良品质。

极氪以极致造车精神,为用户提供最具价值的技术和产品,树立了细分市场的标杆,极氪CMO关海涛曾表示,极氪依托吉利控股集团的丰富造车经验、工业基础和技术储备,产品基于全球最严苛的安全评价体系,达到全球五星安全标准,以全球顶级设计工程能力重新定义豪华智能纯电车型的价值标准。

总结来说,面对研发周期压缩带来的挑战,企业不仅需要提高工作效率,还要确保质量控制流程的完善,通过优化流程、提升人员能力、引入先进设备等手段,实现研发周期与产品质量的平衡。

  

从整车研发流程和开发方式的角度谈压缩周期的可行性      

 

4.1整车研发流程

在整车研发流程中,每个阶段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整车的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对每个阶段的详细解释,并附上通过现代技术和优化手段来缩短时间的具体方法。      

阶段

子阶段

内容解释

时间优化方法

前期研究与策划

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

分析消费者需求、行业趋势和竞争对手动态,设定项目方向。

大数据分析、自动化调研工具


项目策划与目标制定

制定项目计划,设定时间表、预算和资源分配,明确项目的关键性能目标。

项目管理工具、资源优化软件

概念设计阶段

方案定义与可行性分析

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进行技术可行性和成本效益评估。

数字化设计工具(如CAD)、快速方案评估工具


初步设计与技术方案确定

确定最终设计方案后,进行初步技术设计,涉及车身结构、动力系统等关键部分。

虚拟仿真工具(如CAE),减少物理原型需求

工程设计阶段

详细设计与工程分析

完成所有子系统的详细设计,并通过工程仿真进行分析,确保产品功能性和可制造性。

仿真与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


原型车制造

生产原型车进行物理测试,以验证设计合理性和可制造性。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如3D打印)、虚拟原型工具

设计验证阶段

组件与系统测试

对每个子系统和组件进行独立测试,确保性能和耐久性符合要求。

并行测试流程、虚拟测试工具


整车测试

将所有组件集成到整车中进行测试,评估整车的综合性能,包括动力、操控、安全性等。

虚拟整车仿真、并行进行多个测试流程


法规认证测试

根据各国法规进行认证测试,如碰撞测试、排放测试等。

虚拟法规测试工具、并行认证流程

生产准备阶段

生产线设计与优化

设计并优化生产线,确保其能满足量产需求。

智能制造技术、生产自动化系统


试生产与工艺验证

进行试生产,以验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与可行性,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生产模拟工具、数字化工艺验证工具


供应链管理与协调

确保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协调一致,保证生产所需零部件的及时供应。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时数据分析

生产启动与批量生产

正式生产启动

正式启动批量生产,确保生产线平稳运行,产品按计划批量下线。

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管理系统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并持续改进生产工艺,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先进的质量管理系统(如六西格玛)、持续工艺优化

产品上市与反馈

市场推广与上市销售

制定市场推广策略,确保新车顺利上市,并通过营销手段提升市场接受度。

数字营销平台、精准用户营销


用户反馈与产品改进

收集用户反馈,并对产品进行改进,以提升用户满意度,同时为下一代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数字化客户反馈系统、用户体验数据分析

生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升级

生命周期管理

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定期维护、更新换代和售后服务。

产品管理平台、数字化维护与升级工具


技术升级与换代

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和换代,保持市场竞争力。

模块化设计、技术共享平台

每个阶段的优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能大幅压缩整体研发周期,帮助企业更快响应市场需求并保持竞争力。     

 

4.2整车开发方式

汽车开发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的开发复杂性和资源投入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解释: 

类型

定义

特点

生命周期

实际案例

说明

全新开发

全新开发指的是从零开始设计一款全新的车型。这意味着从草图开始,造型、零部件等所有内容都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全新开发过程中,通常不会借用之前车型的通用件或零部件。

这是最费时费力的开发类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用于计划、设计、测试和生产准备。开发一个全新车型通常需要几年时间,涵盖整车的所有系统和零部件的重新设计和验证。

在汽车行业,典型车型的生命周期大约为7年,这意味着每七年左右,车企需要推出一款全新的车型,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比亚迪汉

比亚迪汉是一款全新开发的中大型电动轿车。从最初的设计草图到最终量产,比亚迪汉采用了比亚迪最新的e平台,搭载了自主研发的电池技术和驱动系统。这是一款完全从零开始的全新车型,耗时多年研发,并且标志着比亚迪在高端市场的突破。

变种开发

变种开发是在现有平台和架构上重新设计一款车型,虽然大部分零部件和系统与原有车型类似,但会进行最小化的修改和调整,以实现外观和功能的更新。

变种开发的目标是让消费者认为这是全新车型,而不明显感知到其源自于现有平台。变种开发相比全新开发,所需的投入较少,因为其依赖于现有技术和平台,但仍需在外观和部分功能上进行更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N/A

比亚迪唐DM(插电混动版)

比亚迪唐 DM 基于比亚迪唐燃油版平台进行开发,采用了插电混动系统。虽然在外观设计上有所改动,并增加了混动系统,但整体车辆架构和技术基础来自于燃油版比亚迪唐。这种变种开发能够有效利用现有平台,减少研发成本,同时给市场带来一种“全新”的车型。

子车型开发

子车型开发是基于某一基础车型,开发出不同的衍生车型,例如在轿车基础上衍生出轿跑车、旅行车或敞篷车。

子车型与基础车型共用大量的结构、平台和零部件,主要差异体现在车身设计、内饰风格等方面。子车型开发项目的规模取决于其是否在基础车型的开发过程中就已经规划,预留了相应的开发资源和技术路线。

N/A

比亚迪宋Pro

比亚迪宋 Pro 是基于比亚迪宋的子车型开发。它延续了比亚迪宋的设计语言和技术平台,但在外观和配置上进行了升级。比亚迪宋 Pro 的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更高端的选择,同时通过与基础车型的共平台开发降低了开发成本。

改款升级开发

改款升级开发是针对全新开发车型的生命周期中的中期升级。一般情况下,车型在生命周期的中期会进行一次或多次改款,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改款升级通常包含外形上的更新(如Facelift)、内饰的改进、配置的增加等。这种开发以低成本投入为目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车型的新鲜感和卖点,延长其市场生命力。

车型生命周期中期

比亚迪秦Pro 改款

比亚迪秦 Pro 在推出几年后进行了中期改款,改款内容包括外观上的小幅更新(如前脸设计调整),以及内饰和科技配置的升级。通过中期改款,比亚迪秦 Pro 保持了市场热度,并适应了消费者对智能化配置的需求。

年度改款开发

年度改款开发主要是针对上市车型进行年度更新,这种开发一般专注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质量。

年度改款通常基于客户反馈、质量改进点以及成本优化策略。这种开发属于小规模的改动,目的是在不改变整体设计的前提下,提升车型的性能和可靠性,并降低制造成本。

每年更新

比亚迪F3 年度改款

比亚迪 F3 作为一款畅销的紧凑型轿车,每年都会进行小规模的年度改款。这些改款通常包括小幅的外观调整、新增颜色、配置更新,以及针对市场反馈进行的质量改进。年度改款的主要目的是保持产品竞争力,同时控制研发投入。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到,主机厂在不同开发类型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从全新开发到年度改款,既有大规模的创新性投入,也有基于现有平台的优化和改进。这种开发模式帮助主机厂在快速变化的汽车市场中保持了灵活性和竞争力。           

 


根据开发类型的不同,通过合理优化,整车研发周期可以减少20%-50%左右的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技术手段的应用深度与流程优化程度:           

 

1. 全新开发:该流程包含所有研发阶段,因其从头开始设计,需投入大量资源。通过数字化设计工具、虚拟仿真、智能制造等手段可以缩短每个阶段的时间。         

 

2. 变种开发:基于现有平台的开发,相比全新开发时间更短。复用现有技术和平台、减少设计变更和验证步骤,可以大幅度压缩时间。     

 

    

3. 子车型开发:与变种开发类似,但子车型与基础车型共用更多的设计和平台结构,因此时间进一步压缩。此类型的开发主要在外观、内饰设计上有所调整,其他部分保持不变。           

 

4. 改款升级开发:改款升级开发集中在中期更新,主要是为了维持市场吸引力。通过小幅度设计和工程变更,以及简化验证和生产准备,可以减少整体时间。           

 

5. 年度改款开发:年度改款是最轻量化的开发形式,通常以降本和质量提升为主要目标。改动较小,因此各阶段的时间需求较低,通过进一步优化可以实现快速响应。           

 

缩短时间的主要手段: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平台共用、并行测试、智能制造等。  

开发类型

流程阶段

大致时间(未优化)

缩短方式

缩短后时间(优化后)

全新开发

前期研究与策划

6-12个月

大数据分析、AI市场调研工具

4-8个月


概念设计阶段

6-12个月

虚拟仿真、快速原型开发

4-8个月


工程设计阶段

12-24个月

设计仿真、CAD/CAE工具优化

8-16个月


设计验证阶段

12-18个月

并行测试流程、虚拟验证

8-12个月


生产准备阶段

6-12个月

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设计

4-8个月


生产启动与批量生产

3-6个月

生产线优化、质量控制自动化

2-4个月



45-84个月


30-56个月


变种开发

前期研究与策划

3-6个月

复用平台架构、快速市场评估

2-4个月


概念设计阶段

3-6个月

改用现有平台,优化设计

2-4个月


工程设计阶段

6-12个月

零部件复用、虚拟设计

4-8个月


设计验证阶段

6-12个月

并行验证、基于已有经验缩短测试周期

4-6个月


生产准备阶段

3-6个月

复用生产设备、柔性生产线

2-4个月


生产启动与批量生产

3-6个月

简化生产启动流程

2-4个月



24-48个月


16-30个月


子车型开发

前期研究与策划

3-6个月

平台共用,简化市场调研

2-3个月


概念设计阶段

3-6个月

共享基础设计,优化个性化设计

2-3个月


工程设计阶段

6-12个月

平台复用、少量设计修改

4-6个月


设计验证阶段

6-12个月

简化测试、复用现有验证结果

4-6个月


生产准备阶段

3-6个月

复用现有生产设施

2-4个月


生产启动与批量生产

3-6个月

快速启动、生产线调试时间缩短

2-4个月



24-48个月


16-28个月


改款升级开发

前期研究与策划

1-3个月

客户反馈分析、少量调研

1-2个月


概念设计阶段

1-3个月

轻量化设计更新

1-2个月


工程设计阶段

3-6个月

小规模设计调整

2-3个月


设计验证阶段

3-6个月

针对特定部件的验证

2-3个月


生产准备阶段

1-3个月

生产线调整时间缩短

1-2个月


生产启动与批量生产

1-3个月

快速生产启动

1-2个月



10-24个月


8-14个月


年度改款开发

前期研究与策划

1-3个月

客户反馈总结、优化调研

1个月


概念设计阶段

1-3个月

降本优化、轻量化设计更新

1-2个月


工程设计阶段

3-6个月

局部优化设计

2-3个月


设计验证阶段

3-6个月

针对性验证,减少全面测试

2-3个月


生产准备阶段

1-3个月

调整生产工艺,减少准备时间

1-2个月


生产启动与批量生产

1-3个月

快速生产线启动

1-2个月



10-24个月


8-13个月

压缩整车研发周期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敏捷工作方法:通过敏捷工作方法,像大众汽车集团等企业已经成功将研发周期缩短了25%。敏捷方法强调快速迭代和灵活调整,从而减少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浪费,目标是将整车项目周期从54个月缩短至40个月。

2. 虚拟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吉利汽车自2014年率先应用虚拟试验场(VPG)技术,开创了自主品牌的先河。VPG技术让吉利能够在整车研发的早期阶段无需依赖实车,提前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大量测试。这不仅压缩了研发周期,还能在没有实车的情况下提前发现潜在风险。通过VPG技术,吉利有效减少了样车试制和物理试验需求,显著降低了研发成本。该技术的应用使得研发工作前置,提升了效率和成本效益,成为自主品牌技术创新的典范。

3.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传统的新车研发依赖经验设计和试验校核,因汽车结构复杂,设计阶段难以确认强度和性能,需多轮试验改进,导致长周期和高成本,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仿真技术的应用在设计初期通过计算机模型进行强度、寿命及特性预测,有效指导设计,确保设计指标,提升可靠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盛云表示,采用仿真技术后,新底盘的开发周期缩短了约1/3,且仿真技术在设计和样品验证中提升了效率。此外,仿真技术贯穿研发全流程,从概念设计到投产阶段提高了效率。在碰撞测试中,仿真技术降低了高昂的测试成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卜晓兵指出,仿真测试提供了更全面的评估,能够低成本、快速地找到问题关键点。在自动驾驶功能验证方面,腾讯的TAD Sim平台通过虚拟场景和云计算大幅提升测试效率,降低了成本。总的来说,仿真技术显著提升了新车研发的效率和经济性。

4. 同步工程技术:同步工程在零部件设计优化中应用广泛,减少了设计变更的数量,并显著缩短开发周期。例如,上汽通用汽车通过这一技术减少了近50%的设计变更,缩短了40%-60%的开发周期。

5. 平台策略和模块化设计:比亚迪采用模块化设计,提升了零部件的通用性和重用率,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还缩短了研发时间。平台化的产品开发策略也帮助企业加快了新产品的推出速度。

汽车行业的调整在于技术解决方案的共享化,从最早的平台化转向如今的模块化。这一趋势源于规划与产品策划之间的分工变化,使得车企能够开发通用结构,作为所有产品的公共平台。这不仅有效继承了技术积累,也提升了效率。然而,平台化也带来了风险,一旦技术固化在平台上,性能目标和成本将被锁定,后续调整空间有限。因此,平台定义与选择成为车企战略的核心,选择错误可能严重影响品牌战略的实施。

6. 紧密合作与协同开发:整车厂与供应商之间的紧密合作是缩短研发周期的另一关键。例如,座椅生产商和整车厂的合作使得新产品推出速度加快,硬件协同开发也帮助企业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

7. 软件优先策略:软件优先的研发策略有助于大幅缩短研发周期。例如,大众汽车在软件架构就绪后,将整车项目周期从54个月缩短至40个月。

8. 系统化的开发流程:上汽的CPMP开发流程通过系统化管理各个开发阶段,如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和工程设计,提升了流程的规范性与效率。

总结来看,整车研发周期的压缩依赖于敏捷方法、数字化工具、同步工程、平台化策略、紧密协作、软件优先、系统化管理和灵活制造等多方面手段的综合运用。这些策略不仅加快了研发速度,还能确保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结论

整车研发周期的压缩是市场需求变化、技术进步推动以及竞争压力加大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压缩趋势对汽车制造商而言,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和风险。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表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是“快鱼吃慢鱼”,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门槛降低。如今,一些车企为了追求速度,忽视了差异化和创新,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汽车生产变成了简单的“堆料”。这种粗放式造车不仅损害了整车厂和供应链,还影响了最终消费者的体验。我们应提倡精细化造车,杜绝偷工减料和技术抄袭,注重质量、成本控制和科技创新,以提高行业竞争力和效率。

极氪关海涛就曾表示,汽车更新换代的快速速度源于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需求,以及保持核心技术领先的必要性。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可以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活力,推动新产品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平衡创新与周期之间的关系同样至关重要,在保证研发效率的同时,汽车制造商必须兼顾技术创新和研发深度。注重技术积累和知识沉淀,能够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实现研发周期的良性循环。   

 

参考:

  • 缩短周期/降低成本 长安汽车CAE正向研发体系解析 (sina.cn)

  • 汽车专业试验设备及设施:汽车虚拟试验场VPG_易车 (yiche.com)

  • 深度解析比亚迪e平台三电技术_易车 (yiche.com)

  • VPG虚拟试验场技术提高汽车设计效率 - 汽车电子 - 电子工程世界-论坛 (eeworld.com.cn)

  • 吉利研发秘籍:科技赋能双循环_手机新浪网 (sina.cn)

  • 整车研发流程以及研发周期是如何加快的?-电子工程专辑 (eet-china.com)

  • 缩短整车研发周期的方法探讨_参考网 (fx361.com)

  • 压缩新车开发周期,造车新势力玩脱了?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autohome.com.cn)

  • 全球整车开发流程(GVDP)详细解读!_搜狐汽车_搜狐网 (sohu.com)

  • 车市内卷白热化致新车研发周期无序缩短,消费者利益如何保障?(sohu.com)

  • 从5年到3年!大众缩短新车开发周期,时间会从哪儿挤?-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 凯迪拉克官微、极氪高管“隔空互怼”?双方先后喊话“即刻置换”_凤凰网 (ifeng.com)

  • 整车研发流程以及研发周期是如何加快的?-电子工程专辑 (eet-china.com)

  • 上汽-最详细的整车开发流程(CPMP)_懂车帝 (dongchedi.com)

  • 缩短开发周期不等于放松标准,上汽通用汽车以智能破解内卷难题_腾讯新闻 (qq.com)

  • 兼顾创新的前提下,车企如何将开发周期降低至30个月以内?_经济学人 - 前瞻网 (qianzhan.com)

  • 电动汽车开发周期缩短,召回风险却在提升|界面新闻 · 汽车 (jiemian.com)

  • 行业丨“大跃进”造车惹争议,压缩新车开发周期夺先机?(msn.cn)

  • 整车开发进度真的是越短越好吗?_腾讯新闻 (qq.com)

  • 研发周期从5年到12个月,背后是汽车行业话语权被改写 (sina.cn)

  • 缩短整车研发周期的方法探讨_参考网 (fx361.com)  

  • 汽车之家研究院联合罗兰贝格发布《汽车人群洞察与购车决策白皮书》_腾讯新闻 (qq.com)

  • 大众汽车技术研发结构调整: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速数字化研发 (vw.com.cn)

  • 汽车Tier1,逐渐失速-36氪 (36kr.com)

  • 互联网汽车和5G正在改变什么?从上海MWC 2017说起 | 界面 · 财经号 (jiemian.com)

  • 缩短开发周期不等于放松标准,上汽通用汽车以智能破解内卷难题_腾讯新闻 (qq.com)

  • “内卷”之下,中国车企研发周期进一步缩短至9个月_懂车帝 (dongchedi.com)

  • 从5年到3年!大众缩短新车开发周期,时间会从哪儿挤?-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 车企老板叫苦连天,集体“反内卷”,真能成功?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autohome.com.cn)

-- END --

声明:内容源自汽车电子与软件,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将及时处理!

智驾最前沿
自动驾驶领域专业的技术、资讯分享平台。我们的slogan是:聚焦智能驾驶 ,紧盯行业前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