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近日,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宣城市绩溪县家朋乡,围绕家朋非遗文化及红色文化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听鼓声,抒豪情
为领略当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团队成员的第一站来到了许氏宗祠。在这里,激动人心的磡头老鼓演奏拉开帷幕。鼓队由经验丰富的许灶木、许雷两位老师傅,以及章丽、叶美珍、柯习枝、许言、张少培几位年轻人共同组成。他们激情澎湃地演奏,那阵阵鼓声代表着家朋乡人民的热忱,向来访的团队表示出热烈欢迎。两轮精彩绝伦的演奏过后,团队成员们纷纷踊跃上台,积极向两位师傅请教磡头老鼓的演奏技法,深入探寻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踏红地,缅英烈
团队满怀崇敬之情抵达尚村党史馆。在这里,当地负责人章熙东、周水英为团队成员讲述了尚村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那些战火纷飞岁月中的英雄故事,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大家眼前徐徐展开,让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红色底蕴,灵魂深受触动与洗礼。团队成员不禁思索着如何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革命烈士的伟大事迹,如何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探非遗,解匠心
团队一行来到尚村景区的“幽篁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面对面”访谈会议就此展开。成员们与非遗传承人章熙东围坐一堂,深入交流。此次访谈围绕飏灯、板凳龙灯展开,内容广泛且深刻,涵盖了它们的历史文化溯源、精细的制作工艺、独特的经济价值、当下的传承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等诸多重要内容。通过章熙东先生生动详实的叙述和丰富的图文资料,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艰辛与挑战。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回顾了那段不平凡的红色岁月,挖掘了绩溪县非遗文化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非遗传承人的工匠初心和坚持不懈,并将他们的寄语谨记于心。未来,他们仍积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虚心学习,让非遗走出历史,走进当下,走向未来。
文|祁磊、陈思勤
编辑丨祁磊
预审丨余成运
审核|周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