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生产热火朝天
外场服务马不停蹄
进入四季度
制造院全面吹响
“勇于担当 聚力攻坚
为高质量完成
2024年目标任务团结奋斗”的号角
且看他们咬定目标
状态拉满!
厉害的第三只“眼”
中红外创新团队为了攻克弱小目标识别这一技术难关,只是今年,团队就已经先后8次开展外场试验,从西到南跨越千山万水,进行了大量的测试、统计和验证。
目标因为尺寸太小与背景几乎融为一体,根本识别不到,“不能放弃,10 次不行就 50 次,50 次不行就 100 次,随时分析调整数据,优化设备,再小也要找到‘它’!”
就这样,团队成员白天测试,晚上分析研究数据,工作到深夜成了习惯。不论在住处还是外场试验现场,队员们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工作任务的高度责任感,反复调整参数、改进识别模型、提升产品性能、优化技术指标,“第三只眼”,可以成功锁定目标,终于闯过了“看不清”的难关,识别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盯住,拉满“奋斗值”
接到客户的临时反馈和要求,团队队员们倍感压力。面对迫在眉睫的节点要求,大家迅速反应,里应外合准确制定出行动方略。
扩孔,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个非常细致的活儿。单个孔要求从 0.75 毫米扩展到 0.9 毫米,一根头发丝儿的厚薄,而且构件很“娇气”,对孔的同心度精度的要求简直苛刻,一点点的偏差都可能造成构件的废弃。眼睛要盯,脑子要转,一眼对准,确保无失,没有反复的机会。
120 多个小时的“博弈”,师傅们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强大的耐力,出色地顺利完成全部扩孔任务。
向前走一步,主动进一步
“明确了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按期、保质交付,之后工作就好干了。”
拧成一股绳,聚焦齐发力,是产品质量管理团队的工作准则。以团队工作,以集体出动,打破个人界限,跳出专业框定,不分“你的”、“我的”,拒绝互相推诿。
四季度他们全力冲刺,组织完成全面质量提升工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年度任务,全面完成产品投入产出率提升、典型产品实现过程质量专项审核及体系映射——按部就班的严谨与众力并举的齐心共存,串联与并联协作,促成了流畅高效的“运作电路”。
编辑 | 朱 珊
监制 | 罗京华
出品 | 航空工业制造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