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重点项目建设汇报会召开
12月17日上午,高新区(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宫卫红主持召开重点项目建设汇报会,听取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分析研判部分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下步项目推进和工作开展作安排部署。
会上,区经发局、招商局、科工中心、生态环境中心、城改中心、市场监管分局、李万街道、宁郭镇、苏家作乡、阳庙镇及驻区各企业主要负责人就各自承担的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汇报,与会领导进行点评。
会议强调,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以更大力度、更高效率、更严要求、更强举措、更优作风,高质量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要压实责任,加强调度,工作靠前,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项目谋划包装,严格审核项目前期手续、资金投向、建设内容等要素,提高项目质量与成功率,力争更多项目获得上级资金支持,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区领导古冰涛、郑侃参加会议。
高新区召开生活临时遇困人员
救助工作推进会
12月20日上午,高新区召开生活临时遇困人员救助工作推进会,切实做好今冬明春救助工作,保障相关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区领导高鸿参加会议。
会议通报了今年以来流浪乞讨、走失人员等情况;各乡镇(街道)汇报了辖区相关困境人员可能出现流浪乞讨等情况及应急处置措施。
会议指出,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联动,坚持线上巡查和线下救助相结合,通过“双线作战”提升救助效率和覆盖面。进一步拓宽街面流浪乞讨和遇困人员发现渠道,做到快速反应、分类精准、实时救助。要坚持站内照护和网络寻亲相结合,通过科技赋能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各临时救助点要为相关人员提供御寒和救助物资,确保流浪乞讨等人员在救助点能够吃饱、穿暖,让困难群众的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12月23日,焦作市亿中弘工贸有限公司织布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在高速运转。近年来,该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医疗产品,深受市场青睐。焦作日报见习记者 马雅宁 摄
高新区:
创新形式丰富内容 提升党员教育质效
今年以来,高新区创新教育培训形式,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抓实日常教育管理,多措并举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坚持创新引领,创新教育培训形式。该区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等技术,科学调整培训内容,实现组织需求与个体需求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党课开讲啦”“高新区先锋”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大力构建“云上课堂”,打造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采取“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课堂教学”多元模式,将“课堂听”“现场看”“实地感”“内心悟”等融为一体,实现教育培训“功效”最大化,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
坚持政治引领,丰富教育培训内容。该区突出政治教育,确保培训课程设置全覆盖;针对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承担的任务以及党员特点、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切实解决学非所用、学用脱节等问题。针对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党员、社区流动党员、失业待业党员、复员军人党员等群体,重点围绕宣传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壮大集体经济、维护和谐稳定、抓好创业就业等方面开展教育;针对机关党员干部,重点围绕加强政治素质能力培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改进作风等方面开展教育。今年以来,共举办“百万党员进党校”农村党员培训班五期,涵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平安乡村建设等内容。
坚持标准引领,抓实日常教育管理。该区把党员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把日常教育抓好抓实,抓出特色与成效。着力解决组织生活感染力、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在灵活性、多样性、丰富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开展好组织生活。将“主题党日”搬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增强组织活动的实效性;开展“党课大家讲”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学习,相互促进。持续开展“身边的榜样”评选活动,选树一批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事迹感染带动身边人,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可触摸、可感知、可学习的鲜活模范,通过教育培养提升两委干部和后备力量的政治素养,提高大家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高新区“五个强化”提高
“三十工程”项目建设质效
今年以来,高新区坚持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统一,根据“三十工程”项目建设实际情况明确考核内容,完善考评办法,注重结果运用,确保考核标准可操作、能实施,加快推进“三十工程”项目建设。
强化领导带头。该区班子成员、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当好“指挥员”,出谋划策、安排部署、督促落实;当好“战斗员”,对重大项目、重点问题,深入一线协调解决,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职工抓落实。
强化调度协作。各分包项目区级领导和责任单位、属地政府负责人增加工作干劲,严格按照分级调度机制落实落细调度方式及相应频次,及时发现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卡点问题。
强化机制完善。该区“三十工程”办公室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细化制订年度实施方案和月度工作计划,按照“周通报、月调度”机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科学有序推动项目建设。区工委办督查室、区过程监管办与“三十工程”办公室相互配合,加强督导,切实摸透实情、找准症结,紧盯人、盯牢事、盯住结果,倒逼责任落实、工作落实,确保按期完成目标进度和建设任务。
强化奖惩落实。该区研究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奖优罚劣,激励担当,注重在工作推进中检验干部,把抓项目的实绩和质量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真正使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有压力、工作有动力,凝聚“三十工程”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强化守牢底线。该区聚焦项目建设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落实落细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坚决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抓好项目建设安全监管和质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严格施工过程中扬尘、噪声、固体废物污染等管控,做到绿色施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着力打造廉洁工程。
宁郭镇
强化目标导向 冲刺全年任务
进入四季度以来,宁郭镇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强化目标导向,狠抓工作落实,立足镇情实际,实干争创佳绩。
推进民生工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三十工程”项目建设实施以来,宁郭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今年已完成岳梧槚村、姜毛庄村的污水管网工程和宁郭村、岳梧槚村、南睢村共计42756平方米的背街小巷硬化工程,全力实现全镇背街小巷硬化全覆盖。此外,涉及该镇的焦平高速、黄河110KV变电站等省重点工程顺利施工。
聚焦经济发展,镇域经济持续向好。宁郭镇以高新区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活动为契机,优化服务、精准对接,现已签约阳光铭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纯电重卡充换电站、高新区零碳综合能源港等3个项目,总投资2.2亿元;正在洽谈伊夏服饰年产200万件服装生产加工产业链、河南正花集团花生深加工等5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为辖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
守牢主责主业,“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宁郭镇提高站位、提前谋划,圆满完成“三秋”“三夏”各项工作任务,35000亩小麦、29000亩玉米、6000余亩花生喜获丰收。积极争取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重点村项目和普惠性项目,争取上级资金420余万元,大力实施石庄村亮化、绿化和道路硬化工程,使该村面貌焕然一新;争取上级资金40余万元,建设大驾村文化广场,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维护安全稳定,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宁郭镇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矛盾调解员的作用,切实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对各类经营性场所进行常态化安全隐患排查,做好冬季用电安全和防火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消防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狠抓作风纪律,战斗堡垒更加坚固。宁郭镇常态化开展“六对照、六检视”工作,进一步围绕能力作风建设“十问”和“三级倡树”补短板、找差距、抓落实;建立工作任务清单制和考核奖惩机制,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限倒逼进度,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迎接年终冲刺,以激情高效的工作状态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阳庙镇
锚定工作重点 聚力克难攻坚
为打好各项工作全年收官之战,进入四季度以来,阳庙镇详细梳理各项工作和重点攻坚事项,提振精神、加速攻坚,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全力以赴完成重点任务。该镇集中力量推进“三十工程”项目建设,克服资金紧张、污水管网敷设未完工、用工短缺等困难,推进了10个村的背街小巷硬化工程,现已修建496条背街小巷,共计10.93万平方米,完成计划工程量的97.50%。该镇锚定目标不折不扣完成税收任务,截至10月底,已完成税收1094万元,占全年税收任务的87.52%。
持续发力推动经济增长。抓项目招引。该镇持续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活动,寻找与本地特色资源相契合的优质项目,推进已签约的三诺电解质饮料生产线、精品面粉饲料生产等项目落地。紧盯专项债项目,助力绿色食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通过”,等待发债后即可破土动工;仓储物流园区(西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大力推进商业街改造项目,正在与意向单位洽谈相关事宜。抓要素保障。巩固农村集体三资“三清理三整治”行动成效,清理不规范合同20余个,收回租金23.84万元,收回集体土地185亩,梳理整合回收资源,用于解决引进企业用地、扩大企业规模问题。抓企业服务。加大本地企业扶持力度,在用地、用工、生产安全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一企一策”开展精准服务。同时,加强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企业运营问题,帮助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助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聚焦需求补齐民生短板。该镇抢抓工期冲刺工程收尾,着力推进五个村的农村公路改造提升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招投标流程,确保按照计划完成施工。加快污水管网敷设进度,目前主体设施已经完工,将积极配合水务公司完成收尾工程。积极推进“一网供水”工程进展,配合施工单位营造良好施工环境,确保按期完成项目建设。
统筹全局守牢工作底线。该镇统筹处理好发展与守底线、保安全的关系,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抓牢矛盾纠纷化解,用好用活“一警两员”工作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抓稳耕地保护,对照卫片执法问题,针对性制定整改办法,确保整改工作快速推进。抓好环境保护,强化各项环境监测及防治攻坚任务落实,为高新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重要增长极贡献更大力量。
“小新”上岗
高新区开启“AI智能+政务服务”新模式
昨日,记者从高新区获悉,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推出了“AI智能+政务服务”新模式,AI智能员工“小新”为企业和群众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新体验。
今年以来,高新区致力于推进“政务服务运行全程标准化、服务供给全域规范化、企业群众办事全时便利化、办事体验全面数智化”建设,充分应用“5G+智能咨询”“5G+智能导办”“5G+智能办事”等5G场景,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该模式的亮点之一在于“5G+人工智能+元宇宙”,即在政务服务元宇宙接入口,构造了虚拟数字人IP形象智能员工“小新”,可以通过语音对话、手势比拟等多模态交互方式,实时、生动地向公众提供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全媒体政务咨询服务、数字交互服务及元宇宙体验服务,帮助了解政策解读、办事指南、业务流程等,具有流程标准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统一化的应用优势。
日常工作中,“小新”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智能咨询、智能导办、中心内导航指引等智能化服务,将服务模式由原来的被动式服务转变成主动式服务。
高新区着力构建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的“大服务格局”,面向更大范围推广“5G+智能咨询”“5G+智能导办”“5G+智能办事”等5G全场景应用的“AI智能+政务服务”新模式,持续增强企业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高新区科工中心
聚焦重点发力 提升科创能力
今年以来,高新区科工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围绕2024年焦作市科技创新“345”工作要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做好十项重点工作,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重点培育科创型种子企业。该中心成功推荐亿星锂电等5家企业入库科创型种子企业,全区科创型种子企业增加至15家。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共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17家重新认定,10家全新申报。重点推动研发活动全覆盖。组织辖区67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四有”覆盖率83%。重点辅导创新龙头企业申报。组织辖区优秀企业申报创新龙头企业,全年共计申报4家。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2024年全区共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84家,居全市第一位。重点推进重要研发项目实施。成功推荐泰鑫、科瑞森两家企业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重点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荐明仁成功认定省中试基地,全市唯一。重点推动高校开展科研活动。成功推荐焦作工贸职业学院的“焦作市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交叉应用重点实验室”认定为市重点实验室。重点提升人才支撑能力。成功推荐8家企业与“科技副总”成功结对。重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成功选派3名市派科技特派员,为该区3家企业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该中心持续开展常态化入企服务,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质量,积极与辖区企业进行工作对接,为助力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不竭动力。
高新区强化精品意识完善基础设施
今年以来,高新区按照“建设一个项目,打造一个亮点,留下一个精品”的标准,加快推进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截至目前,阳明路已经建成通车,龙源路、黄河路分别完成整体工程量的40%以上,紫荆大道、山阳路桥正按时间节点有序快速推进。
为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该区将项目分包到班子成员和责任科室,实行闭环管理,为每个项目指定项目“专员”,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细化到工地;严格开展现场管理,整合有限力量、抽调精英骨干,派出6个项目“专员”下沉施工一线,履行监管职责,紧盯项目进展,协调解决问题,优化施工环境;严抓质量安全,坚持做好制度落实、工艺标准、安全监督、检查整改等工作,既抓工程质量和安全,又抓施工进程和环保,保障了项目规范化、标准化作业。
为保障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该区建立督导机制,围绕“问题解决”工作导向,根据实际情况落实“一周一督导、双周一通报”工作推进机制,实现工作任务清单化、台账化,确定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推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保证项目高效推进、如期完工。
高新区“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12月19日,高新区科工中心联合焦作市科技馆及区教体中心在宁郭镇宁郭小学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是一项推广科学知识、涵养科学精神的公益活动,通过“科普大篷车”集聚科普展品、科学实验、科普讲座等资源,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科学、了解科学的机会。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科学的机会,更激发了大家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为更多学生带来了科学的乐趣和收获。
总监:刘 琦 执行总监:杨广州
主编:付凯明 统筹:王 雯 张 静
责编:赵晓晓 校审:薛 莹
编辑:郭子轩 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