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戏37年,这一刻我没白活。”

情感   2025-01-06 21:00   江西  


作者:久期
来源:最人物,ID:iiirenwu


秦腔,被誉为“西北人的生命之音”,在岁月的河流中激荡着西北人的刚烈与柔情。而西安,则是这门古老艺术的根脉所在。

2017年,安万第一次踏入西安,怀着一颗忐忑的心。那一年,他带着快手粉丝筹集的12万元捐款来到这座古城,为脸上的血管瘤做手术。

当时,他站在西安戏曲研究院门口,对着那栋楼凝望许久。“这是我们每个秦腔演员心中的最高学府,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他说。

时隔七年,安万带着158人的秦腔剧团重返这片“圣地”,用西北腔调将整座古城点燃。

这一次,他不再是当年那个为生计奔波、为命运拼搏的草根演员,而是被观众奉为“西北秦腔王”的传奇人物。





“想老娘念贤妻肝肠裂断,风卷残叶遍地寒。”

 
跨年夜,西安开元大剧团灯光璀璨。台上,安万高声唱起经典秦腔曲目《潼关》;台下,数千观众齐声应和,秦腔的苍凉与激昂穿透剧院。

 
这一唱,从2024年的最后一刻延续到2025年的第一声钟鸣,成为跨年夜最热烈的狂欢。

 
从24日到31日,这场为期8天的演出,为西安的冬天添了一团炽热的火。甘肃安万秦剧团,带着多年沉淀的曲目,首次登上了这片“秦腔圣地”的舞台。


安万率剧团在西安演出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戏曲艺术繁荣的重要土壤。秦腔在西安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创新,成为陕西及周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被誉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

 
此次巡演的舞台选址在大明宫遗址公园附近,而安万最钟爱的戏目《斩韩信》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这片土地。

 
“未央宫中把命短,我做了短事欺了天。”雪花飘落,安万身着黑色戏服,在舞台中央仰天长叹。铿锵悲歌,质问苍天。最终,他饰演的韩信缓缓倒下,宫女用衣袖将其身体遮盖,保留了最后一丝尊严。

 
这是安万对剧目的小改编,也是他对角色的深刻理解:“韩信是用兵奇才,死后不该连最后的尊严都没有。”

安万演《斩韩信》


“安万老师,真是太卖命了,把戏唱活了。” 台下粉丝们被这份悲怆感动,忍不住留下眼泪。

 
这场巡演对安万和他的剧团来说,既是期盼已久的荣耀,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露天搭建的舞台需要在寒风中卸车组装,仅装置就用去了两辆大卡车的空间。

剧团成员的努力没有白费。12月23日,距离正式演出还有一天,乐队在调试音响,而舞台前早已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

那晚,西安的最低气温降至零下两度,安万和剧团的演员们被这股热情所感动。他们从后台走出,为观众献上了秦腔名剧《二进宫》,这一举动瞬间点燃了戏迷们的热情,大家纷纷举起手机,跟随着唱起了戏,现场气氛沸腾。

正式开演后,观众场场爆满。现场戏迷们提前好几个小时,就拿着小马扎开始等候。

与此同时,安万快手上的同步直播也成为焦点话题——短短8天,直播与相关短视频的观看量累计突破1.4亿。安万的快手粉丝数更是一路飙升:12月30号突破100万粉,1月1日已超过110万粉。

西安演出现场,场场座无虚席
 
演出首日,一位来自甘肃庆阳市宁县的老教师特意带着一本收藏的老剧本,亲手交到安万手中:“希望你能编排出来,不要让它失传。”安万郑重承诺:“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另一位来自县城的老人,特地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现场,激动地即兴赋诗:“秦声入骨如钟鸣,声传四海动人心。”演出结束,他紧握着安万的手,反复叮嘱:“你要多来西安,老陕离不开你。”

不仅是年长戏迷,年轻观众的热情更让安万始料未及。

在东北上大学的小胡是安万的铁杆粉丝,自从在快手上关注了安万老师后,便被他将民营剧团发展壮大的故事所感动。跨年演出期间,小胡专程赶到西安看安万老师演出,现场演奏了一曲二胡作为献礼。

 
书画研究院院长送来大批珍贵书画,现场更是有戏迷拉出横幅:“赳赳老秦志如山,家国情怀唱潼关”。

安万演出期间,西安群众自发送来横幅

安万缕次被观众们的热情感动得说不出话。

12月27日晚的演出,当谢幕曲缓缓落下,安万对台下观众深深鞠躬,双膝跪地,感谢戏迷。他的声音哽咽:“唱了37年戏,陕西西安一直是所有民营剧团仰望的地方。”

这是安万,第二次进潼关。他没想到这座城市和戏迷会以如此热烈的方式欢迎他。

西安,是秦腔演员心中的圣地。对安万来说,这座城市的意义更加深刻。


他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进潼关时的情景。彼时,他的脸因先天血管瘤疾病,病情逐渐恶化。血管瘤不断增生,形成一个个小肉球,他曾一次次对着镜子,拿起剪刀亲自动手剪掉这些增生组织。


病情最严重时,他已无法上妆登台。直到他来到西安,带着100个快手粉丝给的12万筹款,接受了面部治疗手术。


某种程度上,西安,赋予了他“第二张脸”,也给了他重新站上舞台的机会。


安万跪谢戏迷




因为先天血管瘤,安万的左脸异于常人。这张“与众不同”的脸注定了安万的童年充满孤独和自卑。

 
6岁那年,他第一天上学。同桌的孩子一看见他,立刻哭了起来,大声对老师喊:“我不跟他坐!他长得这么难看!”老师只能把他调到教室的角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着。没人愿意靠近他,也没人愿意触碰他的脸。

 
时间长了,安万对上学渐渐失去了兴趣。家门口那条河,成了他的避风港。他喜欢钻进芦苇丛中,躺在那里,任凭风吹动芦苇,细细柔柔地拂过他的脸颊。

“除了我自己,没人愿意摸我的脸,”安万说,“但芦苇不嫌弃我。”每次家人找不到他,母亲就知道要去河边的芦苇丛找他。


安万小时候喜欢去的河边


9岁那年,村里唱秦腔大戏,锣鼓喧天,吸引了全村人围观。安万也在人群中抬头张望。正当他全神贯注时,一个长辈招呼他:“上来吧,给你画个妆,去台上翻个跟头!”

 
那是安万第一次上台,他的表演获得阵阵掌声。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被认可。他飞奔回家,告诉母亲:“妈,今天我化了妆,他们认不出我了,还给我鼓掌!我可以一直这样化妆吗?”

 
从此,安万常常跑去戏台。他觉得只要画了脸,上了舞台,就可以当个“正常人”,获得掌声和尊严。


 安万表演


13岁那年,安万做了一个决定:加入秦腔剧团。

 
然而,戏台的光鲜从不属于初来乍到的学徒。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在剧团里,他听惯了那些不在面前,但能穿透耳鼓的议论:“长这样还唱啥戏啊?”

 
安万选择沉默,选择忍耐,更选择比任何人都勤奋。

 
凌晨四点,当其他学徒还在梦中时,他已经起床开始练功。到清晨七点,他已经完成了一遍早功。等大家出早功时,再跟着练第二轮。日复一日,他的功底练得特别扎实。

 
打杂间隙,演员们在台上吼秦腔,他就在台后悄悄学,看每一个身段、记每一句唱词。他学戏词,不挑角色,更不挑戏,整本整本地背,角色无论主配,他都学。

 《三下阴》唱词:“生下我不像人模样。”


为了得到前辈的传授,老师们演完戏,他抢着为老师们脱靴、洗脚。等老师们休息的时候,他熬好罐罐茶端到眼前。久而久之,在老师们的指点和口授下,安万积累了上百出戏。

 
这么多戏里,安万最钟情的是《斩韩信》。他说自己和韩信有相似的命运:从小被轻视、屡屡自荐却无人赏识。但安万不愿做向命运服输的人。如果等不到“萧何月下追韩信”,那就自己成为自己的伯乐。

 
终于,机会来临,剧团一位演员临时缺席,安万毛遂自荐,团长却不信:“能唱个啥呀?”

 
无人可用之下,他第一次正式站上舞台,画了花脸扮演包公,唱了《包公三下阴》。唱到最激昂处,全场掌声雷动。那一刻,他听见了命运转向的声音。

 
从此,这个角色便成了安万的专属,甚至成了剧团的看家戏。团长对外称赞:“我们团有个天生的花脸,唱得可好了!”

 


安万第一次来到西安,带着的不仅是对秦腔的热爱,还有那张与生俱来的“花脸”——一张因血管瘤而严重变形的脸。

 
那时,他的脸病变严重,已经无法化妆上台演出。只能在后台敲鼓,为别人打下手。安万一度想过放弃,他把自己关到屋子里40天没出门,想结束这一切。

“唱不了戏,连活下去的意义都没有了。”

 安万


命运的转折常常始于意外的一线曙光。2016年,安万听人说在快手上直播可以赚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开始了自己的直播生涯。

 
刚开始,他对镜头充满了戒备——担心自己的脸吓到人。于是,他只露半张脸,对着镜头讲解秦腔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聚集在他的直播间。

 
当一次次直播结束,他看到账户上的数字从几块钱增加到几十块、几百块时,他开始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希望:“那时我只求能不挨饿,没想到能活得这么有尊严。”


 安万讲述脸上病变严重时的经历


然而,真正让他重获新生的,是一个粉丝的建议:“西安的西京医院或许可以治你的脸。”

 
2017年,快手的100多位粉丝们联合为安万捐款12万元,希望能帮助安万治好他的脸,让他重新站上舞台。

 
安万列了个单子,把每一笔捐款都记录下来,之后谁家有孩子结婚之类的喜事,他就通过随份子钱的方式,将这份情意还回去。

 
当时,他手术后没钱住院,住在外面租的房子里。有不少老铁从外地赶去西安探望他,给他带补品、家乡特产,嘱咐他一定养好身体,大家会一直守在直播间等他回归。

 
他泪流满面:“我一个大男人,真的是哭得像个孩子。”


 爱心人士捐款名单

慢慢地,安万在快手上名气越来越大,他开始免费帮助家乡做助农直播。去甘肃天水演出,他带货当地的麻辣烫,回到家乡会宁演出,他在直播间里大力推广家乡的杏仁露、胡麻油。

 
一位老乡自家产的土蜂蜜,之前一年也卖不出几瓶,安万在确认蜂蜜质量不错后,在直播间帮忙宣传,几年下来,累计销量突破了六十万单。

 
靠着直播和带货,安万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实现了从前的梦想——创办安万剧团。


安万秦腔剧院


安万不惜借贷投资上百万,组成了158人的安万剧团,最大的成员年龄已有75岁。这其中不少都是曾帮助过安万的人,“我现在有能力去回馈他们,就让他们都到我身边来。”

 
去年起,安万带着剧团安排了100场公益巡演。为了回报那些对他不嫌弃、不抛弃的戏迷老铁们,也为了让秦腔艺术传播得更远。



从命运的捉弄到自我的抗争,安万走得跌跌撞撞。

 
面部血管瘤的折磨让他曾陷入人生谷底,但秦腔如一根线,把他从深渊中拉起。渐渐地,安万意识到,秦腔不仅是他重生的力量,更成了他肩上的使命和责任。

 
一次在清水县的演出,一位老人将一本五十年代的老戏本《串龙珠》郑重交给他。他担心自己去世后,儿子会把戏本扔掉,希望安万能把这部戏排出来。安万许下承诺,不负所托。

“复活”这样即将失传和已经失传的秦腔戏本,正是安万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

老人交给安万的戏本


然而,如何让一个带着浓郁方言的剧种走出西北?这是横在秦腔面前的一道坎。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安万决定做出改变。他将经典剧目的节奏稍加放缓,去除部分过于晦涩的方言,他甚至尝试将摇滚元素融入编曲。这些改编既保留了秦腔的精髓,也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

 
尽管遭受质疑和批评,他却始终坚持:“我想让全国各地的戏迷,都听得懂秦腔,爱上秦腔。”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线上,几十万年轻粉丝因秦腔慕名而来;线下,原本渐渐稀疏的剧场,如今每场都有上千年轻人参与。他们不仅看,还学,还唱。

秦腔,这门历经千年的古老戏曲,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复苏。

 安万剧团演出


快手艺术的相关数据显示,老铁粉丝对秦腔的喜爱度日益高涨,以今年12月为例,秦腔相关内容的视频播放量同比去年12月上涨65%,对比今年6月,则上涨了46%。《2024快手非遗生态报告》显示,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快手上的传统戏剧类项目覆盖率达97.4%;秦腔既是TOP3最受欢迎的非遗项目,也是TOP3最受欢迎的非遗曲艺项目。

在新时代,非遗戏曲的传承与传播,有了新机遇。突破更加有活力、有效率的传播方式,线上直播和线下活动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给更多人,这正是快手不断坚持想要达成的效果。

此次安万在西安站的新春巡演,是快手新知发起的「老铁知识百科」2025年跨年特别策划,通过和快手创作者们的合作,打造文化盛宴,让老铁们用热爱迎接新年。

  安万在西安


“您信命吗?”有人问他。

 
安万平静而坚定:“你说我不信命吗?好像命运给我安排好了。你说我信命吧?我好像是不太像命运低头的人。”

 
他将自己的压抑和不甘,注入了秦腔的吼唱中,也注入了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与责任感。

 
“过去,秦腔改变了我的命运,现在,秦腔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安万说,“接下来,我要在快手的助力下,把秦腔推得更高更远。我要让全国各地的人知道西北的秦腔,感受到它的魅力。”


舞台灯光下,安万的脸庞已不再是遮掩的秘密,而是一种历经风雨后的勋章。命运如何,他已然释怀。他只是执拗地吼着,将秦腔的声音传得更远,将属于西北的这片苍凉与壮美,刻进更多人的心中。


—END—



作者:三三,来源: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人物(ID:iiirenwu)。有人的地方,就有最人物。




往期精彩:


一线女明星,下海拍短剧


时代摘掉了刀郎的帽子


一位57岁丧偶老人自述:老伴走了才明白,人生最好的活法,不过4个字


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女作家去世:一生传奇,享年99岁



365读书
读书人的聚集地。潮羽读书|电台|生活|文艺|情怀|书和远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