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深陷低迷,持续下探的艰难起步
年初之际,兽药原料药市场依旧笼罩在寒意之中,延续了自2023年以来持续低迷的态势。众多主流品种的价格纷纷走低,仿佛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价格低谷”。以阿莫西林为例,其价格自年初起便步入了下行通道,价格曲线宛如一条平缓的斜坡,持续下滑。尽管前期的降幅相对温和,但市场的下行压力已悄然显现。
这一困境的背后,养殖行业需求的疲软无疑是主要推手。彼时,养殖企业因前期市场行情的冲击,资金流动性受限,补栏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对兽药的采购需求大幅缩减,如同源头活水枯竭,导致兽药原料药市场的需求端严重乏力。
与此同时,市场心态也陷入了深深的悲观之中。贸易商们鉴于价格持续下滑的趋势,普遍采取了观望策略,囤货意愿几乎降至冰点,都在等待价格进一步探底后再行入场。终端养殖户则更是谨慎行事,仅维持最基本的刚需采购,生怕因多囤货而蒙受价格下跌的损失。这种“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使得市场交易活跃度持续低迷,成交量如同冬日里的溪流,日渐稀少。
此外,产能过剩的问题依旧困扰着市场。前些年行业扩张热潮所带来的新增产能,在此时集中释放,如同洪水般汹涌而至,远超市场当前的消化能力。大量产品积压,企业为了出货和回笼资金,不得不加入降价竞争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下行态势,使得市场在上半年的低迷困境中越陷越深。
(二)下半年:波动与反弹交织,复杂局势显现
步入下半年,市场仿佛迎来了一股新的活力,一改上半年的沉闷局面,泛起阵阵波澜。甚至在局部时段,市场出现了令人振奋的短期反弹。从需求端来看,养殖行业逐步迎来了复苏的曙光。随着生猪等畜禽价格的阶段性回暖,养殖户的盈利空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补栏热情悄然回升。如同沉睡已久的巨兽被唤醒,开始大幅增加兽药的采购量,为市场需求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成为推动市场反弹的关键力量。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也开始主动寻求变革,调整市场策略。它们如同经验丰富的舵手,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中灵活调整航向。部分企业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的方式,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而另一些企业则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以满足养殖企业日益多样化、精细化的疫病防控需求。这些举措试图在竞争激烈的红海中开辟出一片新的蓝海。
外部因素也如同“蝴蝶效应”般对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市场上原料供应的波动、进出口政策的微妙调整等,都通过产业链传导至国内市场。而国内环保政策的持续收紧,虽然给部分企业带来了合规成本的压力,但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进程,淘汰了落后产能。这使得留存下来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市场空间,得以喘息调整。这些变化为市场的动态发展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得下半年的兽药原料药市场成为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竞技场”。
往 期 热 点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