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写真】李德:一辈子干成一件事

政务   2024-11-08 19:13   四川  

点击四川人大 ·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人物名片:李德,男,彝族,1954年7月出生,197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原混撒拉村党总支书记,现攀枝花市德益果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多次当选为市、区、乡三级人大代表。

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发展的光辉历程,每一名人大代表所映射的微光汇聚,便构成了璀璨星河。在推进地方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他来自于民、扎根于民,始终牢记人大代表职责使命,以为民初心和实干担当许诺践诺。今年70岁的李德,是一位连任8届的市、区、乡三级人大代表。从1984年到2017年,他一直忠实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带着人民群众的嘱托参加历次人代会,建真言献良策,助发展惠民生。走进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旭日阳光下是漫山遍野的芒果树。这里是攀枝花芒果的“发源地”,混撒拉村的第一棵芒果树,就是李德在36年前栽下的。

一句承诺一生践行

40年前的混撒拉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住的是茅草房,点的是煤油灯和松明子,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多数人家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1984年,李德当选为乡人大代表,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全村人都富裕起来,“将来我一定要让我们村的家家户户都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娃娃们都能上好学······”看似天方夜谭的一句话,是李德对村民的庄严承诺,也成为李德奋斗一生的起点。

“当时心里既忐忑又期待。”今年70岁的李德回想起当初的情景,“那几年带着村里先后尝试种过蔬菜、西瓜、香蕉、石榴,搞过生猪养殖,都没成功。”

直到1988年,一次仁和区农办组织到云南元江县的考察中,李德发现元江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和混撒拉极为接近,“一摸土,手感非常相似,我心里立刻就想,这里种的芒果,混撒拉也可以试一试。”于是李德满怀信心,带着100株果苗回混撒拉村试种。

1992年,经过精心培育的芒果树开始挂果,一进入市场便很快销售一空,供不应求。“我富了不算富,要全村人富了才算富。”在李德的带领下,混撒拉村决定将芒果作为主要产业,发动党员和群众大面积种植,并在500亩荒山上建起芒果示范园。2001年,李德又动员14户芒果种植户组建了德益果品开发有限公司,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逐步实现芒果产业化发展。

36年来,混撒拉村的芒果种植从无到有,芒果树从100株发展到60多万株,品种从2种发展到20多种,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到200元提高至3万多元,一跃成为远近闻名“攀西芒果第一村”。如今的混撒拉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精神文明示范单位;李德也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星火科技二传手、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四川省百佳村党支部书记、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四川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四川省科技致富能手、四川好人等70余项殊荣,成为令全村彝族同胞信服的“领头人”。

一所学校一生牵挂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村里失学儿童较多,李德下决心要抓好教育。

当时的混撒拉小学是一所危房,楼板总掉落灰尘。看着满脸是灰的孩子,李德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带着村民们肩挑背扛、披星戴月干了4个月,建成了仁和区第一所村级砖房小学。村小建好后,他发现来上学的孩子很少,就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针对家庭困难没钱读书、孩子不想上学、家长认为读书无用等问题,他天天去村民家拉家常、讲道理,绞尽脑汁地说服动员,还向教育部门争取落实减免学费等政策。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改造后的混撒拉小学开设了5个班级,学生达200余名。从此,点点星光照亮了孩子们前进的路,让原本沉寂的村子燃起希望之火。

2005年,希望集团“重走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来到混撒拉村。李德抓住机会,不遗余力地介绍小学校舍紧张、需要扩建的问题。同年,希望集团联合成铁集团共同捐赠10万余元,新建成铁希望小学,开设7个班级,容纳学生400余人。为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他还自筹经费建立学生奖励资助制度,对考入大学、中专的学生进行奖励。今天的混撒拉村已实现青少年零失学、零辍学、零失足,村民素质大大提升。

一心同功一方平安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市遭受6.0级地震灾害,混撒拉村震感强烈,许多农房因不同程度的损坏而无法居住,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刻,李德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危险查看了全村8个村民小组的灾情。每到一个组,李德都做了详细的安排,组织村组干部以最快速度将村民转移到安全地方,叮嘱村民一定要注意安全。当晚,李德还自己出钱购买了1000元的花篷布连夜发到灾民手中,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

震后不久,李德第一时间组织了157人的应急分队参与村民的抢收和抢种。在抢收中,混撒拉村芒果销售成了最大的问题。由于全村有12000亩芒果,产量大约560万斤,受到地震影响,销售量还不到150万斤。面对芒果销售问题,李德昼夜难眠。经过冷静思考和认真分析,他决定了以中秋节为销售契机,采取稳定目前买家、联系外地买家、主动出去销售等做法促进芒果销售。他在几个城市间来回奔波,经过多次协商洽谈,终于与海口一家生加工企业签定了合同,在上海、西安设了销售点。从9月2日至9月20日,混撒拉芒果销售260万斤,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灾后芒果销售难问题,护住了灾区群众的“钱袋子”。

岁月流逝,时光不返,当年的种树人白了鬓角,可果树却枝繁叶茂、绿盖如荫,更成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安宁河流域无数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希望果实”。李德说:“我这辈子就干了种芒果这一件事。我觉得,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不在于要干多大的事情,而是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每件小事,担当作为,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实现共同富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漫山遍野的芒果树,见证了李德从青丝到白发的奋斗与奉献,也寄托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守望与期盼。


图文来源:黄 丽 张天才



四川人大

微信:sichuanshengrenda

微博:四川人大新闻


投稿邮箱:

scrdxw@sina.com

投稿热线:

028-86281096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四川人大微信公众号



四川人大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讯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