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春风得意,好像芳草天天得到春风吹拂。由胜转衰,四面楚歌,只得高声哀唱,和虞美人诀别。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从此要何以对待项羽呢?
众人只知欣赏曼妙舞姿,不解其内心悲楚。虞美人草静止不动就像那整整衣袖、亭亭玉立的美人,停止歌舞,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了虞姬的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
①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项羽姬妾虞姬称虞美人。
②虞美人草:虞美人又称丽春花、赛牡丹、满园春、仙女蒿、舞草等,属罂粟科。
③亭亭: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也形容女子身材修长。
那些昔日西楚霸王屯兵之地,如今皆被称为“霸王城”。垓下古战场,坐落于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濠城镇与宿州市灵璧县韦集镇一带,作为楚汉争霸的关键遗址,它见证了那段历史的波澜壮阔。这一遗址分布在灵璧、泗县、固镇、五河等交界处的广袤土地上,覆盖数百平方公里。因此,在固镇境内,除了“霸王城”外,还有韩信吹箫台、散楚山等历史遗迹。这里不仅是项羽辉煌与悲壮的见证,更镌刻着虞姬与项羽之间那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庆元年间,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他凝望湖光山色,心头却难掩对南宋国运的忧虑,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那逝去的岁月,如同垓下的烽烟,让他不禁忆起那霸王与虞姬,便创作了此词。他借物抒怀,同情虞姬的遭遇,赞美虞美人草的品格,同时也寄寓了自身的际遇。
项羽出身楚国贵族,为名将项燕之孙,少年时就有反秦大志,“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22岁随叔父起兵,骁勇善战,所向披靡,诸侯中第一个率军进驻咸阳城,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叱咤风云的功绩,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
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后,以项羽和刘邦为代表形成了两大势力,进行了殊死搏斗。至公元前202年,项羽东撤,刘邦紧追不舍。同年十二月,项羽被围困于垓下,四面楚歌响起,他深感震惊,夜饮悲歌,虞姬应和之后悲壮自刎。眼见大势已去,项羽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向南逃亡。
楚汉战争期间,安徽宿州、蚌埠大地上发生了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当时项伯投汉,范增离去,英布叛楚,项羽孤立无援,唯虞姬相伴。此词下篇承上,交代虞美人草为虞姬的精诚所化,通过咏虞美人草的善解人意,来赞美虞姬对爱情的矢志不渝之情。
民间传闻,虞姬殉情后,在其倒下的地方长出此花,此花闻《虞美人》曲,就会花枝舞动。为了感念虞姬对项羽的一片深情,时人就将此花称为虞美人草,但现在的人们并不理解虞姬的苦心,只是爱其舞姿罢了。
作者对虞美人草的遭遇是惋惜的,对虞美人草的品格是赞赏的。作者以物喻人,想借此词来规劝南宋君臣不要沉溺于歌舞娱乐,而应发奋图强,重振国威。同时,作者也是借此词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因此,这首词写得既豪放又婉约,是咏物词中的佳作。
楚汉战争为安徽留下了垓下古战场遗址,灵璧境内有虞美人墓。人们为了怀念虞姬,在这些地方种有虞美人花。
虞美人花是中唐晚唐时代跟随外国贸易商人来到中国,它与水仙一样落地生根,因为花朵艳丽轻盈奇特,传到长安后,当人们看到这种不知名的花,能够随着音乐的震动而摇曳时,立即联想到虞姬的故事,取名虞美人花(也称虞美人草)。晚唐以后,出现了《虞美人》的词牌,咏花咏人,寄托了人们生死之间深沉的情感。
定远也有虞姬墓,年年盛开虞美人草。相传,项羽兵败时带着虞姬尸体南逃,追兵甚紧,便把她安葬于此。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赴杭州就任通判,途经濠州,曾作《虞姬墓》: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苏轼的弟弟苏辙看后心有感触,便和诗《虞姬墓》:
布叛增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北宋时,有女词人魏玩,人称魏夫人,也有咏史诗《虞美人草行》:
鸿门玉斗纷如雪,十万降兵夜流血。咸阳宫殿三月红,霸业已随烟烬灭。
刚强必死仁义王,阴陵失道非天亡。英雄本学万人敌,何用屑屑悲红妆。
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
芳心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哀怨徘徊愁不语,恰如初听楚歌时。
滔滔逝水流今古,汉楚兴亡两丘土。当年疑事久成空,慷慨樽前为谁舞?
“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宋朝词人姜夔被虞姬的痴情感动,作《赋虞美人草中》,盛赞虞姬化草酬知己之意。(戴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