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考第零次诊断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教育   2024-12-23 23:32   湖北  

2025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考第零次诊断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高科技会干扰演员的表演。我恰恰觉得,在剧场里,数字技术替代了繁复的物理布景,舞台上干扰项更少,表演空间更开阔,演员行动更自由,意境更旷达了。如多媒体京剧《梅兰霓裳》首创以全屏LED屏幕为全剧背景,实现动漫与演员表演互动,通过虚拟影像打破原有天幕屏障,实体舞台布景与数字延伸景观无缝衔接。三维建模、动态捕捉系统和音频修复技术的结合,再现了梅兰芳盛年的舞姿身段和唱腔魅力,引得不少观众热泪盈眶。梅葆玖先生曾表示:我觉得其实很多的梅派戏都可以用新的舞台手段来展示,像很多人都有微词的LED我并不反对,用现代手段烘托京剧本身我完全能够接受。

高科技进入舞台可以提升观众的沉浸感、互动感,拉近戏剧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与其说打乱了原有的观演默契,不如说是对传统、既有观演关系的不断突破,从而建构符合当下审美习惯的新的观演关系。人机交互、角色代入和360度全景拍摄等方式,打破了舞台和观众之间的隔阂。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互动参与者、共同创造者,获得了沉浸式体验。观众甚至可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穿梭于虚拟与现实之间。如湖南省博物院驻场演出的马王堆动态展演小剧场戏剧《一念·辛追梦》,通过多层次、动态的纱幕投影技术,营造出无死角的裸眼3D效果,将复刻还原的文物素材与视频制作的场景相结合,将纯正的京剧唱、念、做、打融于光影营造的幻境中,以国粹承载国宝。演员现场表演与数字影像形成亦真亦幻的人屏互动,为观众创造深度沉浸式的观赏体验。不少年轻人一开始是冲着光影特效而来,看完之后却说:原来京剧这么好看!

技术是的,人是的,不能因炫彩就贬斥肆意卖弄炫技,不能因奇观就断定滥施奇技淫巧。每个戏剧人都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要对舞台艺术有担当。对技术的正向或负面使用,根本责任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掌握和使用技术的人。人心若是偏离了舞台的正道,哪怕没有高科技,也会有其他办法误入歧途;人心若是守住了正确的戏剧观,立正位、行大道、不忘本、不离宗,再高新的科技也是为人所控、为情所用、为心所动。掌握核心创造力的艺术家在每个时代都应该做前沿技术的主人,正如梅兰芳大师所说:万物为我所用。

——节选自2024年7月26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戏剧舞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然而,不得不警惕的是,忽略戏剧自身的艺术特色,为追求而强调高科技的运用,会给戏剧艺术戴上绚丽繁重的枷锁,束缚甚至遏制戏剧原本的艺术亮点。

不加甄别地运用高科技舞美设计会损害传统戏剧的美学价值。中国传统戏曲在极简的舞台上走过了漫长岁月。场上多是一桌二椅,加以简单的砌末道具,演员通过写意性程式化的唱、念、做、打,配合特定的锣鼓器乐,就足以把空旷舞台转化为意境丰盈的艺术空间。所谓三四人千军万马,六七步万水千山,观众欣赏的就是演员精湛的演技和以简驭繁的舞台调度。在戏曲中,景语也是情语,昆曲《牡丹亭》中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是十六岁的闺阁女子杜丽娘感受到的春天,既有面对春色如许的诧然心动,又有良辰美景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怅然若失;京剧《白蛇传》中这一旁保俶塔倒映在波光里面,那一旁好楼台紧傍着三潭,路桥上杨柳丝把船儿轻挽,颤风中桃李花似怯春寒,是在峨眉山苦修千年的白素贞眼中的西湖,既唱出初见人世间竟有这美丽湖山的愉悦,也表达出不枉下峨眉走这一番的雀跃……无论是利用装置技术,还是投影设备,将《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后花园或《白蛇传·游湖借伞》中的西湖写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就成为图片拍摄者、视频制作者或者舞美设计者的后花园和西湖,消解了剧中人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戏曲特有的意境之美。

刻意融合多种现代传媒手段会打乱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观演默契,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舞台剧区别于其他如电影、电视剧等大戏剧范畴的艺术形式,就在于它的现场性。演员与观众同时在场,演出舞台与观众席的距离、观众目力所及的全景式观看和演员在一定剧场时间内一气呵成的完整表演,共同形成剧场的观演默契:如对于现实主义镜框式舞台第四堵墙的认同默契;对戏曲舞台上程式化表演和脸谱化人物的接受和解读默契;小剧场戏剧观众近距离观看乃至回应剧情加入表演的默契……同样,受众在观看电影、电视剧过程中也会形成特定的审美期待和审美默契,这种默契一旦形成,就会以下意识心理反应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在戏剧舞台上尝试引入多媒体融合的创作理念,一旦融合不当便可能带来表达混乱,使观众无法形成协调统一的观演体验和审美共情。比如舞台表演与即时投影技术相结合,多角度地把演员表演形态投影到安置于剧场不同位置的高清屏幕上,形成戏剧+影视的观演模式,当屏幕上出现近景或特写镜头,或者闪回、快进、重复等蒙太奇剪辑手法时,很多观众会下意识开启观看影视剧的逻辑思维,思考这一近景或特写的象征或暗示效果,闪回或快进在此处出现的意义,然而剧场时间并不会如同影视剧一样定格在近景或特写的一瞬间,舞台上全景式线性时间顺序的演出依然继续,观众在不同的审美逻辑切换中顾此失彼,漏掉了情节,打乱了情绪。同理,现实主义戏剧舞台上运用不当的立体环绕画外音解说词,很容易让观众因为出戏而中断审美期待的连续性,也就降低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

——节选自2024年7月26日《光明日报》

【注】切末:戏曲舞台上所用的简单布景和大小道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兰霓裳》这部多媒体京剧,巧妙运用LED屏幕作为贯穿全剧的背景,增强了演出的互动性,为观众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观赏感受。

B.随着高科技融入舞台艺术,戏剧与年轻观众之间的距离被有效缩短,众多年轻人因此被吸引并对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

C.采用装置艺术或投影技术来具象化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后花园场景,可能会削弱其原有的美学韵味。

D戏剧融合影视的观赏方式,可能会让不少观众不自觉地运用观看影视作品的思维模式,从而打断他们现场欣赏戏剧体验的连贯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兰芳先生秉持万物为我所用的理念,认为戏剧表演应巧妙借助科技之力,这彰显了他兼容并蓄、善用资源的博大胸怀。

B.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常见的是一桌二椅等简约道具,过度依赖高科技的舞台美术设计可能会破坏这种简约中见丰富的艺术意境。

C.在京剧《白蛇传》中,白素贞吟唱西湖美景的唱段,表达了人物的喜悦心情,这与杜甫《登高》开篇描绘的景象一样,都体现了景中含情,情由景生的艺术原理。

D.技术的运用,其核心在于人的把控。两篇材料讨论的核心不在于戏剧舞台能否采纳高科技,而在于如何恰当地运用高科技及其带来的效果与影响。

3.下列作为材料二第二段论据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京剧《赤壁》《天下归心》勇于创新,巧妙融入高科技机械装置,创造出奇幻莫测的舞台效果,满足了当代观众多样化、丰富的审美期待。

B.上海昆剧团在《牡丹亭》中巧妙融合昆曲精髓与现代审美,设计了大转台,非但没有削弱昆曲的传统魅力,反而增添了舞台的动态韵律与时空转换的意境之美。

C.戏剧大师焦菊隐强调,对于戏剧主题无直接贡献的元素,即便再吸引人,也应舍弃;舞台不应成为杂陈的展示场,需精选内容以突出主题。

D.在京剧《玉簪记·秋江》中,演员凭借精湛的身段表演,在空旷的舞台上生动再现了水中行船的意境,这种艺术手法相较于直接在屏幕上播放江水视频,更具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

4.两则材料都论及戏剧中的观演默契,有何异同?

5.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论述高科技对戏剧表演的影响,对我们看问题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生命中的风景树

闵乐夫

认识胡小伟,是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我们都在北京三中读高中,十四五岁,我大他一岁,当然,也比他高一个年级。

我们成为好朋友的原因是:都住校,同一宿舍,都喝长江水长大,在北京本地学生眼中,我们是“南蛮子”,他是成都娃儿,我是武汉伢子。那时他川音挺重,我的普通话z、c、s和zh、ch、sh不分;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周末北京同学都回家吃小灶去了,我俩住校生,躺在宿舍“精神会餐”——当时,每人手里的饭票都紧张,为了缓解饥饿,学校提倡“劳逸结合”,少运动少消耗,课程不紧,作业不多。可是我们正值青春发育迅猛期,饥饿时时袭来,怎么办?精神会餐!我们不聊重庆的火锅,不聊湖北三蒸,因为聊美食,会饿得更快;我们聊文学,聊巴尔扎克、奥斯丁、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李白、李清照、普希金、海涅、惠特曼、马雅可夫斯基,还有曹雪芹。我俩抓紧几乎所有课余时间,读小说,读诗集,一本一本换着读,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尤其在周末,躺在床上读一整天。“补漏赶天晴,读书趁年轻”。读完了我们就聊,一聊就吵,争得唾沫横飞,气得鼻子冒烟,要不是肚里缺食没力气,非吵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不可。

我俩吵得最多的要数《红楼梦》。

那时胡小伟对《红楼梦》的熟悉就很惊人了,简直就是一个冷子兴,他对荣宁二府的人物关系一清二楚,我这“糊涂一锅粥”却偏要和他争个天昏地暗,年少气盛呗。每次,虽然都证明他记忆准确,可我嘴硬不服输。他迅速地把书翻到那一页,用手点着那一行,笑着,自得地向我示威“对不对?”他爱在争论的最后说“对不对?”明明已经被白纸黑字证明他是对的,仍然用问句“对不对”来气我。我回击“胡氏胡说,一派胡言”。争吵最后,是两人笑着在床上动手扭打,枕头滚到地下。

当年我怀有一个少年美术家的梦,三中教美术的刘崇德老师鼓励我考美院,但我毕业那年美院不招生,多亏平时有胡小伟爱好文学的感染,我在文科上还用了点劲儿,但数理化三科我很吃力,高考考得一塌糊涂。我考完没等通知,就灰头灰脑回武汉了。

只有小伟送我去火车站。临别时我很沮丧,说;“估计没有一个大学录取我。”小伟问:“你就没有一门考得稍微好一些?”“别问了,都很差。”小伟安慰我:“我不相信你语文很差。”是的,可能正是语文救了我,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了我,我又回到了北京。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东郊的一所农业中学。

后来,听说小伟从河北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河北某煤矿当掘进工,后又在秦皇岛农业中学当老师。我们失去了联系。

紧接着是特殊年代。10年过后,我们青春的热情和梦想几乎消耗殆尽,只剩满眼的迷茫。再见面时,我们已经人到中年——上天恩赐一个机遇,我俩竟在中山公园桃花坞邂逅。小伟在北京养病,考上了研究生。他问我近况,我说:“挺没劲的,混呗!”他鼓励我考研,我说:“外语全丢了。”他说:“那就搞点教学理论研究,例如作文教学的改革……”他极力鼓励我:“别小看自己,闵乐夫,听我的,是金子就会发光,是玫瑰就会开花。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你完全有能力凭本事走出困境。”是啊,他就是凭本事走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

小伟的鼓励如同甘霖,滋润我干涸的心田。三年后,我在任教的农业中学尝试教学出新,作文教学有了些起色,作文教改的论文在市里获奖。我终于被北京市教育局领导点名调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中小学德育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这次工作调动,带来我人生的精神、视野、事业、生活的新境界。

我的个人简历中没有填写胡小伟的名字,但在我个人成长史中,他肯定是关键节点出现的关键人物。那年我38岁,胡小伟37岁。

小伟,你是我生命中无法略过的风景树。

那以后,小伟和我没有再失去联系,两家的孩子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小伟绝对是摆龙门阵的好手,他不是牵住你进入他的领域,听他说单口相声,不是的。他是很体贴地进入你熟悉的领域,迅速找到生长点、热点,很专业地摆自己的观点,而且很深入地提出疑问,逼你回答。他是“百科全书”,但从不跟我谈红楼和关羽,他知道我会尴尬。他专挑教育学、心理学话题和我聊,而且很接地气的聊老年养生、环保、食品安全,等等。

那年,小伟把他沉甸甸的五卷“关公信仰研究系列”丛书递到我手中,我知道他的学术生命进入了金色秋天。这棵风景树已经硕果累累了。

万没想到,我的风景树,在2014年年初生命突然终止了,没有等到春天的到来!小伟在好几个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佳境,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宁愿相信他是穿越时间隧道,去拜访关夫子,去游大观园去了——如弘一法师说的那样,“去去就来。”

小伟,十年了,该回来了,咱俩摆个通宵龙门阵,说说你考古走访的见闻,好吗?

(选自2024年4月7日《北京晚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叙述了作者自湖北赴京求学期间,与胡小伟从偶遇逐渐发展到深厚的友谊历程。作为两个远离家乡的外乡人,面对同学的排斥,相似的遭遇让他们心生共鸣,迅速结下了不解之缘。

B.学校倡导劳逸结合的教育理念,源于对学生成长压力的深刻体察,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成长的乐趣。

C小伟绝对是摆龙门阵的好手,这是说他很会聊天。他不会让你听他说单口相声说明他注重互动,顾及别人的感受,聊天时会精心挑选对方感兴趣、有话可说的话题或者很接地气的大家关心的话题。

D.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从两人相遇写起,止于两人阴阳相隔。作者思绪万千,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以及对友人事业未成的惋惜之情。

7.对文中精神会餐这个情节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虽然未能给予我和胡小伟即时的物质利益,但却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B一本一本换着读,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我和胡小伟对阅读的痴迷与热爱。

C.胡小伟对《红楼梦》的了解程度几乎与冷子兴不相上下,尽管我心里清楚他记忆精准,但青春期的我总爱逞强,不愿服输,总要找机会与他辩论一番,这反映了青春期的人特有的争强好胜和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

D我们聊文学,聊巴尔扎克、奥斯丁……还有曹雪芹。作者对这些名字的提及看似随意,实则有序,先提及小说家,再谈及诗人,与后文中阅读小说、品读诗集的叙述相呼应。而将曹雪芹单独列出,则是为了引出下文关于《红楼梦》的具体情节。

8.作者为何说在我个人成长史中,他肯定是关键节点出现的关键人物?请简要分析。

9.关于本文的结构存在单线与双线之争。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单穆公曰:不可。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

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若匮,王用将有所乏,乏则将厚取于民。民不给,将有远志,是离民也。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有至而后救之,是不相入也。可先而不备,谓之怠;可后而先之,谓之召灾。周固羸国也,天未厌祸焉,而又离民以佐灾,无乃不可乎?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国无经,何以出令?令之不从,上之患也,故圣人树德于民以除之。

(选自《国语·周语下》)

材料二

景王将铸大钱。单穆公曰:不可。可先而不备,谓之怠;可后而先之,谓之召灾。

非曰: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币轻则物价腾踊,物价腾踊则农无所售,皆害也。就而言之,孰为利?曰:币重则利。曰:奈害农何?曰:赋不以钱,而制其布帛之数,则农不害;以钱,则多出布帛而贾,则害矣。今夫病大钱者,吾不知周之时何如哉?其曰召灾,则未之闻也。左氏又于《内传》曰:王其心疾死乎?其为书皆类此矣。

(节选自柳宗元《非国语·大钱》)

材料三

若《非国语》之说,仆病之久,尝难言于世俗。今因其闲也而书之,恒恐后世之知言者用是诟病,狐疑犹豫,伏而不出者累月,方示足下。足下乃以为当,仆然后敢自是也。吕道州善言道,亦若吾子之言,意者斯文殆可取乎?

夫为一书,务富文采,不顾事实,而益之以诬怪,张之以阔诞,以炳然诱后生,而终之以僻,是犹用文锦覆陷阱也。不明而出之,则颠者众矣。仆故为之标表,以告夫游乎中道者焉。

(节选自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注】①大钱:面值大的钱币。②单穆公:周王室卿士,单靖公的曾孙。③重币:重额的钱币。④泉币钱币。⑤《内传》:《左传》。后人称《国语》为《外传》。⑥吕道州:吕温,柳宗元的好友。他曾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道州刺史。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灾降AB于是乎C量资DE权轻重F以振G救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以……为先,意动用法,与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中的用法相同。

B.售,卖,与亦无售者(《促织》)中的意思不同。

C.也,表示语气的停顿,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中的用法不同。

D.斯文,材料中指《非国语》这部著作,与成语斯文扫地中的斯文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穆公反对周景王铸造面值大的钱币,并提出量资币,权轻重以及子母相权的观点。

B.柳宗元驳斥了单穆公认为铸造面值大的钱币就会招灾的观点,提出钱币的分量和价值应根据时势而定。

C.柳宗元认为《国语》只追求华丽的文采,不顾及事实,并用文锦覆陷阱这一比喻对其进行批判。

D.材料三表明,因吕道州对柳宗元的《非国语》予以肯定,吴武陵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固羸国也,天未厌祸焉,而又离民以佐灾,无乃不可乎?

2)今夫病大钱者,吾不知周之时何如哉?其曰召灾,则未之闻也。

14.清代焦循说:《非国语》也,或是之,或非之,而《非国语》则至今与《国语》并存。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国语》与《非国语》能并存的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谒金门·怀故居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红素:花色红白相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头形象地描绘了春雨过后花朵盛开的景象,生动而清新,渲染了欢快的氛围。

B.燕子归来,愁闷不语,因房屋成墟,它的旧巢无处可觅。词人借此抒发了自己无法返回故居的愁苦心情。

C.下阕前两句爱憎、褒贬分明,质问更胜于直斥,词人已处于极度绝望悲愤之中。

D.全词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凝练以小词议大政,富有感染力。

16.这首词是如何表达词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控诉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的?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写景抒情类作品中,是一对常见的意象。《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通过         ,         两句,以为场景,以为主体营造出一个清明澄澈的纯净世界。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通过         ,         两句,以大小、远近两组反义词强调了《离骚》的言简意深,含蓄隽永。

3)六国为秦所灭,秦历二世而亡,这一段历史历来深受关注。探讨六国、秦朝灭亡的诗文很多,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         ;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的破灭,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根本原因在于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觉得黄山太美了,②前人曾说五岳中之一岳便足抵黄山的一峰,③这话或稍有失夸诞。④但黄山确把天下名山胜境浓缩为一。⑤山路盘旋曲折,⑥愈入愈奇。黄山,好像造物主 A 结撰出来的文章,不由你不拍案叫绝。

那西海门是藏贮黄山深处的一个奇境,万山环抱,路转峰回,始得其门而入。我们连日身处高山,此时忽像一下子跌落到平地上。那东西两峰,屹然对立,有如雄关两座左右拱卫,又疑是万丈深海底涌起的两座仙山,这才知道海门二字叫得有意思,黄山因有前后海,又名黄海。

你以为两门仅仅两峰么?不然,东西两门(甲),万石棱棱,如排签,如束笋,如熔精铁,如堆琼积玉,斜日映照,焕成金银宫阙,疑有无数仙灵飞翔上下,令人 B ,但也令人气壮神旺。天公于黄山的布置,已将天地间灵秀之气发泄殆尽。到此也不觉有点爱惜起来,不然他何以把西海门收藏得这么深密呢?想不到我们黄山三日之游,饱览世间罕有的美景,最后还看到西海门这样伟丽的景光,等于观剧,这是一幕声容并茂的压轴;(乙),这是一阕高唱入云的终奏;等于读文章,这是一个笔力万钧的收煞。啊,黄山,你太教人满意了。

回宿狮子林,第二日到钵盂峰的掷钵禅院,这个地方,异常幽静,是我们预先与本庵住持通函约定的消夏处。于是我们的生活由动入静,由多变入于寂一,打算学老牛之反刍,将黄山的妙趣(丙),与黄山山灵作更进一层的默契,求更深一层的了解。

18.下列句子中的不然和文中加点的不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然,事情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

B.明天我还有点儿事儿,不然倒可以陪你去一趟。

C.快走吧,不然就要迟到了。

D.他晚上不是读书,就是写点儿什么,再不然就是听听音乐。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甲】【乙】【丙】处分别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文中第三段划波浪线处使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即连用三个以上的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请以青春为本体,写一个博喻句。要求:语意完整,比喻贴切,生动流畅,不超过70个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让你痛苦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子。沙子是无穷无尽的,但你想走到那座山就得忍受这样的过程。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以上是《黑神话:悟空》主创团队在接受专访时提到的一段话,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D    4.不同点:材料一论述观演默契时,侧重强调新的观演关系,指出高科技进入舞台突破传统、既有的观演默契,建构符合当下审美习惯的新的观演关系。材料二论述观演默契时,侧重强调传统、既有的观演默契,指出刻意融合多种现代传媒手段,会打乱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观演默契,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相同点:两则材料都强调戏剧中观演默契的重要性,并指出将高科技引入舞台时,不能忽视观众感受。 5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要辩证地看问题,力求客观、全面。

【导语】材料探讨了高科技在戏剧表演中的应用及其对艺术表现的影响。材料一认为高科技能够提升戏剧的沉浸感和互动感,吸引年轻观众,并赋予演员更大的表现自由。材料二则提醒应避免过度依赖科技,以免削弱戏剧的艺术特色和观演默契。两则材料共同强调技术的运用需谨慎,核心在于人对技术的合理掌控,需保持对戏剧艺术本质和观演关系的尊重。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众多年轻人因此被吸引并对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错误,由原文不少年轻人一开始是冲着光影特效而来,看完之后却说:原来京剧这么好看!’”等信息可知,材料一强调高科技使年轻观众对戏剧产生兴趣,但没有明确指出众多年轻人因此被吸引并对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此项夸大其词。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A.“……认为戏剧表演应巧妙借助科技之力,这彰显了他兼容并蓄、善用资源的博大胸怀错误,由原文人心若是守住了正确的戏剧观,立正位、行大道、不忘本、不离宗,再高新的科技也是为人所控、为情所用、为心所动。掌握核心创造力的艺术家在每个时代都应该做前沿技术的主人,正如梅兰芳大师所说:万物为我所用。’”可知,作者引用梅兰芳大师是为了论证掌握核心创造力的艺术家在每个时代都应该做前沿技术的主人,利用高科技,而又不被它左右。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是不加甄别地运用高科技舞美设计会损害传统戏剧的美学价值,观众欣赏的就是演员精湛的演技和以简驭繁的舞台调度

A.巧妙融入高科技机械装置……”可知,此项强调了高科技在戏剧表演中的应用和作用,没有体现演员和舞台的作用,不符合题干要求。

B.巧妙融合昆曲精髓与现代审美,设计了大转台,非但没有削弱昆曲的传统魅力可知,此项强调了高科技在布景上的作用,没有体现演员和舞台的作用,不符合题干要求。

C.此句强调了精选内容以突出主题的重要性,与题干要求无关。

D.演员凭借精湛的身段表演,……更具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可知,此项强调了演员精湛的演技的艺术效果,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时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分条进行概括即可。

不同点:①“高科技进入舞台可以提升观众的沉浸感、互动感,拉近戏剧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与其说打乱了原有的观演默契,不如说是对传统、既有观演关系的不断突破,从而建构符合当下审美习惯的新的观演关系”“演员现场表演与数字影像形成亦真亦幻的人屏互动,为观众创造深度沉浸式的观赏体验,材料一论述观演默契时,主要强调高科技为突破传统观演方式提供了可能性和创造性。通过数字技术与舞台表演的结合,高科技拓展了舞台的表现力,使观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角色,而能成为互动参与者共同创造者,从而建立起符合现代观众审美习惯的新型观演关系,并提升观众的沉浸感、参与感。例如利用LED屏幕、多层次纱幕投影、人机交互、360度全景拍摄等创新技术,打破了传统的舞台静观形式,使观众得以身临其境地参与戏剧体验,这种新的观演关系也特别吸引年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兴趣。

材料二在论述观演默契时,着重强调传统和既有的观演默契,认为这种默契是舞台剧艺术感染力的核心构成,它体现在演员和观众共同构建的现场互动关系中,比如演员一气呵成的表演和观众全程沉浸的观看。材料具体提到,舞台剧区别于电影、电视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其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种同时在场的观演默契。然而,现代传媒手段的刻意融合可能会破坏这一默契,比如过于频繁的即时投影、多媒体剪辑或嵌入画外音等,会让观众不自觉地切换至观看影视作品的模式,这种错位审美逻辑会导致观众分心,无法全面体验舞台戏剧表演的艺术感染力。此外,技术手段的不当使用可能会混乱观众体验,比如舞台上多维时空与线性叙事的割裂,导致情感和情节的脱节,使得传统的统一观演情绪无法维持,也从而削弱观众的沉浸感和共鸣。

相同点:由材料一与其说打乱了原有的观演默契,不如说是对传统、既有观演关系的不断突破,从而建构符合当下审美习惯的新的观演关系和材料二刻意融合多种现代传媒手段会打乱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观演默契,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这种默契一旦形成,就会以下意识心理反应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等信息可知,两则材料都强调戏剧中观演默契的重要性,无论现代的观演默契还是传统的观演默契都是戏剧的关键所在,并指出将高科技引入舞台时,不能忽视观众感受,强调了受众的重要性。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展示自己收获、启示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即可。

由材料一高科技进入舞台可以提升观众的沉浸感、互动感,拉近戏剧与年轻观众的距离……”和材料二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戏剧舞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然而,不得不警惕的是,忽略戏剧自身的艺术特色……束缚甚至遏制戏剧原本的艺术亮点等信息可知,高科技能给戏剧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吸引观众,并赋予演员更大的表现自由;过度依赖科技,以免削弱戏剧的艺术特色和观演默契,可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由原文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戏剧舞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然而,不得不警惕的是,忽略戏剧自身的艺术特色……”等信息可知,我们既要看到高科技的好处,又要看到过度依赖它给戏剧表演带来的坏处,启发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力求客观、全面、科学。

6C 7C    8饥饿年代,和他聊文学,精神会餐的滋养,充实了的内心世界。

参加高考,深受胡小伟爱好文学的感染,在文科上用了点儿劲,语文救了我”“考上了中文系。

人到中年,激情褪去,迷茫时,与胡小伟重逢,胡小伟建议搞教学理论研究。

④“在胡小伟鼓励下,做出了成绩,被调进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人生进入新境界。9.观点一:是单线结构,文章围绕胡小伟的人生经历展开叙述。从文章标题《我生命中的风景树》来看,胡小伟是主要人物。从文章内容看,写了胡小伟从少年到中学再到去世的人生经历。

观点二:是双线结构,文章中有胡小伟的经历和的经历两条线索。从文章标题《我生命中的风景树》来看,文章不仅写胡小伟,还写从行文思路看,既写了胡小伟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的人生经历,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叙述作者与胡小伟的深厚友谊,表现了友情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影响。作者详细描绘了与胡小伟共同经历的求学岁月和中年重逢,展现了两人在文学、人生追求上的共鸣与互动。胡小伟在关键时刻给予的支持激励,使作者的职业生涯和精神境界受益匪浅。全篇融记叙、抒情与议论于一体,情感真挚,语言生动,突出表现了对故友的怀念与感激之情。文章以友人的离去收尾,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

A.“面对同学的排斥说法错误,文中两人之所以常在一起,是因为周末北京同学都回家吃小灶去了,我俩住校生,文中并为提及受到同学的排斥。

B.“源于对学生成长压力的深刻体察……在学习中享受成长的乐趣理解错误。依据当时,每人手里的饭票都紧张,为了缓解饥饿,学校提倡劳逸结合,少运动少消耗可知,学校倡导劳逸结合是因为当时饭票紧张,为了缓解饥饿。

D.“以及对友人事业未成的惋惜之情说法错误。依据我知道他的学术生命进入了金色秋天。这棵风景树已经硕果累累了可知,作者认为友人在学术上硕果累累有成就,并未惋惜事业未成。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C.“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理解错误。依据我这糊涂一锅粥却偏要和他争个天昏地暗,年少气盛呗,两人在文学上的辩论主要是体现青春期的人特有的争强好胜,没有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内容,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学生时代,依据我们聊文学,聊巴尔扎克、奥斯丁、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李白、李清照、普希金、海涅、惠特曼、马雅可夫斯基,还有曹雪芹。我俩抓紧几乎所有课余时间,读小说,读诗集,一本一本换着读,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读完了我们就聊,一聊就吵,争得唾沫横飞可知,在求学时期,我们两个人因为饥饿,只得读书,聊文学,正是这种精神会餐的滋养,让我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充实了的内心世界。

高考时,依据我毕业那年美院不招生,多亏平时有胡小伟爱好文学的感染,我在文科上还用了点劲儿”“小伟安慰我:我不相信你语文很差。是的,可能正是语文救了我,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了我,我又回到了北京可知,深受胡小伟爱好文学的感染,在文科上用了点儿劲,在高考时,语文救了我”“考上了中文系。

人到中年时,依据“10年过后,我们青春的热情和梦想几乎消耗殆尽,只剩满眼的迷茫。再见面时,我们已经人到中年”“他鼓励我考研”“那就搞点教学理论研究,例如作文教学的改革……”他极力鼓励我:别小看自己,闵乐夫,听我的,是金子就会发光,是玫瑰就会开花。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你完全有能力凭本事走出困境。’”可知,当我中年陷入迷茫时,胡小伟建议搞教学理论研究,激励我凭本事走出困境。

依据三年后,我在任教的农业中学尝试教学出新,作文教学有了些起色,作文教改的论文在市里获奖。我终于被北京市教育局领导点名调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中小学德育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这次工作调动,带来我人生的精神、视野、事业、生活的新境界可知,在胡小伟鼓励下,做出了成绩,被调进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人生进入新境界。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观点一:是单线结构,要从文章标题入手,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去看从开篇至结尾写了胡小伟的哪些事情。

从文章标题《我生命中的风景树》来看,风景树此处运用了比喻,指的就是胡小伟,他在作者的个人成长中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标题提示胡小伟是小说主要人物,也是线索人物。

从文章内容看,那时胡小伟对《红楼梦》的熟悉就很惊人了,简直就是一个冷子兴,开篇处写了胡小伟和我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一起聊文学,写了他对文学的痴迷。中间部分写到胡小伟的经历,听说小伟从河北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河北某煤矿当掘进工,后又在秦皇岛农业中学当老师。我们失去了联系”“他就是凭本事走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文章最后写到他去世,万没想到,我的风景树,在2014年年初生命突然终止了,没有等到春天的到来!小伟在好几个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佳境,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整篇文章写了胡小伟从少年到中学再到去世的人生经历,因此是以他为线索人物展开的。

观点二:肯定是双线结构,则要从文章标题及内容情节中,分析出胡小伟和两个人的经历。

从文章标题《我生命中的风景树》来看,风景树此处指的是胡小伟,还有另一个人物也提到了,那就是,题目突显了他对我成长的重要影响,是双线。

从行文思路看,既写了胡小伟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的人生经历。文章写了胡小伟从少年到中学再到去世的人生经历,从开篇至结尾也都有的参与,与他一同在学生时代聊文学,高考时受他影响被中文系录取,迷茫时受他指点尝试教学出新,最终取得成绩工作调动,进入人生新境界。两条线索始终交织在一起进行。

10BEF    11C    12D    13.(1)周本来就是弱国,上天接连不断地降灾,而(君王)又离散百姓来助长灾祸恐怕不可以吧?

2)现在有人担心铸造面值大的钱币有害,我不知道周朝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他们说招灾,(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14《国语》与《非国语》都针对铸大钱这一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在其所处时代都具有进步性。

《国语》借单穆公之口,反对废止轻币而铸造重币,强调君王发布与施行命令应兼顾百姓的利益,要通过对百姓施以恩德,消除百姓不服从命令的隐患,体现了民本思想。

柳宗元的《非国语》强调钱币轻重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时势而定,具有辩证思想;他还主张不用钱币而用实物征收赋税,关注农民的利益,具有重农意识。

【导语】材料一,单穆公反对景王铸大钱,从民本角度阐述会导致民困、离民等后果。材料二,柳宗元在《非国语・大钱》中反驳单穆公,认为币重有利,对召灾说存疑。材料三,柳宗元在《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里阐述《非国语》创作理念,批判不实内容误导后人。三则材料围绕铸大钱一事展开讨论,反映了不同时代对货币政策的思考和著书立说的态度。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天灾降临,于是就估量物资与货币,权衡轻重,来赈济救助百姓。

天灾为主语,降戾为谓宾成分,故在B处断开;

于是乎是状语,为谓语,资币为宾语,故在E处断开;

是谓语,轻重为宾语,与量资币结构对应,故在F处断开。

故选BEF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可以稍后做的事却提前去做。/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B.正确。卖;/买。句意:物价飞涨那么农民就没有东西可卖。/但是也没有人买。

C.错误。两者都是助词,表语气停顿。句意:如今趁着有空的时候把它写下来。/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D.正确。指《非国语》这部著作;/文化或者有文化的人。句意:想来这篇文章大概还是可取的吧。/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因吕道州对柳宗元的《非国语》予以肯定,吴武陵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错误。强加因果,材料三只提到吕道州和吴武陵都对《非国语》予以肯定,但并没有表明是因为吕道州肯定所以吴武陵才肯定。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贫弱;,满足;,助长;无乃……,恐怕……吧。

2,认为……有害,诟病;何如,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如何未之闻也,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闻之也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在《国语》所记载的时代背景下,单穆公针对景王准备铸大钱提出了反对意见。当时的经济环境可能较为脆弱,单穆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铸大钱可能对百姓造成的危害,这在当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经济思想。他提出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等观点,强调货币的轻重应根据百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障百姓的利益,这种对经济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前瞻性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柳宗元所处的时代,对于经济问题的探讨可能更加深入。他对单穆公的观点进行反驳,提出货币的轻重不能简单而论,应根据时代的升降轻重来考虑。这一观点突破了前人的思维定式,考虑到了经济形势的动态变化。在当时的经济理论发展中,这种辩证看待货币问题的思想具有进步意义,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

《国语》中单穆公反对景王铸大钱的核心原因是担心百姓的利益受损。他指出如果废除轻币而铸造重币,百姓会失去他们的资财,进而导致百姓匮乏,国家就会加重向百姓征收赋税,这将使百姓不堪重负,产生远走他乡的想法,最终导致民心离散。单穆公强调了君王在制定政策时,应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这种民本思想在当时的政治理念中是较为先进的,因为它认识到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君王只有通过对百姓施以恩德,例如保障百姓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益,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确保政令的顺利施行,避免出现百姓不服从命令的情况。

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提出货币轻重不能一概而论的观点,这是基于他对经济形势动态变化的深刻认识。不同的时代,经济环境不同,货币的价值和作用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某些时期,货币重可能有利于经济发展;而在另一些时期,可能就需要调整货币的轻重来适应经济形势。这种辩证看待货币问题的思想,打破了以往对货币单一、静态的认知模式,为当时的经济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柳宗元主张征收赋税不用货币,而是规定布帛的数量,这种做法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农业是基础产业,农民是主要的生产者。如果用货币征收赋税,农民可能会因为货币价值的波动而受到损害,例如在货币贬值时,农民需要拿出更多的农产品去换取货币来交税。而采用实物征收赋税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农民的生产成果,使农民免受货币经济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体现了柳宗元对农民这一社会重要群体利益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周景王二十一年,准备铸造大钱。单穆公说:不可以这样做。古时候,天灾降临,于是就估量物资与货币,权衡轻重,来赈济救助百姓。百姓担心货币太轻,就铸造分量重的货币来流通使用,于是就有了重币配合轻币共同流通的情况,百姓都从中受益。如果百姓不堪承受重币,那就多铸造轻币来流通使用,也不废除重币,于是就有了轻币配合重币共同流通的情况,无论小钱还是大钱都能发挥作用。

如今大王您废除轻币而铸造重币,百姓就会失去他们的资财,能不匮乏吗?如果百姓匮乏了,大王的用度也将会出现短缺,短缺了就会加重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无法供给,就会产生远走他乡的想法,这是使百姓离散啊。况且防备的事有还没到来就预先设置应对措施的,也有灾祸到来之后再去补救的,这两种做法是不相契合的。可以提前做准备却不做,这叫做懈怠;可以稍后做的事却提前去做,这叫做招来灾祸。周国本来就是个贫弱的国家,上天还没有消除灾祸呢,却又离散百姓来助长灾祸,恐怕不可以吧?打算与百姓共处却使他们离散,打算防备灾祸却招来灾祸,那凭借什么来治理国家呢?国家没有治理的常法,凭什么来发布政令呢?政令不被听从,这是君主的忧患啊,所以圣人要在百姓中树立德行来消除这种忧患。

材料二:

周景王将要铸造大钱。单穆公说:不可以。可以提前做准备却不做,这叫做懈怠;可以稍后做的事却提前去做,这叫做招来灾祸。

我(柳宗元)认为:从古至今谈论货币的人有很多了。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因为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高低轻重的不同。货币轻了物价就会飞涨,物价飞涨那么农民就没有东西可卖,这些都是弊端。就这方面来说,哪种情况更有利呢?我认为:货币重了是有利的。有人问:那对农民造成的损害怎么办呢?我回答说:征收赋税不用货币,而是规定布帛的数量,那么农民就不会受到损害;如果用货币征收赋税,农民就得多拿出布帛去卖钱,那就受到损害了。现在那些认为大钱有害的人,我不知道周朝当时是什么情况啊。他们说(铸造大钱)会招来灾祸,我可从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左氏又在《左传》中说:周景王恐怕会因心病而死吧?他写的书都是这类内容啊。

材料三:

像《非国语》中的观点,我(柳宗元)对其存在的问题担忧很久了,曾经很难向世俗之人说明白。如今趁着有空的时候把它写下来,常常担心后世那些有见识的人因此指责我,心中狐疑犹豫,把它藏起来好几个月,才拿给您看。您却认为是恰当的,我这才敢肯定自己的做法。吕道州善于谈论道理,也像您说的那样,想来这篇文章大概还是可取的吧。

创作一本书,致力于追求文采华丽,却不顾及事实,而且添加一些虚妄怪异的内容,用荒诞不经的说法来张扬,凭借华丽的外表去引诱年轻人,而最终的结论却是邪僻不正的,这就好像是用有花纹的锦缎覆盖在陷阱上一样。不明就里地把它拿出来,那么跌倒的人就多了。所以我特意给它做些标注说明,用来告知那些走在中正之道上的人。

15A 16上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以乐景衬哀情,写春雨过后花朵盛开的景象、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写燕子归来寻觅不到旧巢,象征故土沦陷后,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为下阕表达对南宋统治者的控诉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做铺垫。

下阕直抒胸臆。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使用反问、对比的手法,将边关的劳苦百姓与玉楼中醉生梦死的权贵进行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控诉腐败的南宋统治者。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假设东风能吹尽胡尘,那么东风也能被封为万户侯了。词人以辛辣的笔调,讽刺南宋统治者无能,朝中无人能够抵御外敌,南宋已显必亡之势,深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控诉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导语】李好古的《谒金门·怀故居》通过花雨后景象和燕子的愁苦意象,寄托对故居的怀念和归乡无望的惆怅。下阕对比玉关的劳苦与玉楼的奢华,表现对南宋统治者的控诉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渲染了欢快的氛围错误。词的开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表面上是描绘春雨过后花朵红白相间的盛开景象,看似清新,但结合下文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以及下阕内容可知,这是以乐景衬哀情,并不是渲染欢快的氛围。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上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上阕先写景,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描绘了雨后花朵的美丽。但随后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燕子找不到旧巢而忧愁,这是托物言志。燕子象征着词人自己或者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美好的自然景象与燕子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借燕子旧巢难觅来象征着故土沦陷后百姓失去家园,四处漂泊的悲惨遭遇,为下文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下阕直抒胸臆。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两句通过反问和对比,将在边关艰苦抗敌的将士(玉关劳苦)与在后方高楼大厦中寻欢作乐的权贵(玉楼歌舞)进行鲜明对比。一边是艰辛的戍边生活,一边是奢靡的歌舞升平,凸显了社会的不公和南宋统治阶层的腐朽。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使用拟人的手法,将东风拟人化。意思是如果东风能吹走胡人的军队(胡尘),那么东风都可以被封为万户侯了。这是一种辛辣的讽刺,讽刺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朝中无人能够有效抵御外敌,只能让百姓遭受战乱之苦,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控诉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7.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弊在赂秦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纤、皎、迩、弊、赂。

18A 19A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B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目眩神迷)    20②“五岳中之一岳便足抵黄山的一峰应改为黄山的一峰便足抵五岳中之一岳

③“这话或稍有失夸诞应改为这话或稍失之夸诞    21.甲:实由无数小峰攒聚而成   乙:等于聆乐   丙:再细细回味一番    22.示例:青春是灵动的旋律,奏响生命的乐章;青春如春日的微风,带来希望的芬芳;青春似璀璨的星辰,永远闪亮在记忆的银河。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不然是形容词,用在对话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A.形容词,用在对话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B.连词,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

C.连词,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

D.连词,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

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结合前文但黄山确把天下名山胜境浓缩为一。山路盘旋曲折,愈入愈奇以及后文不由你不拍案叫绝可知,此处指黄山美得像大自然巧思妙想创造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风景,故用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B处,前文有万石棱棱,如排签,如束笋,如熔精铁,如堆琼积玉,斜日映照,焕成金银宫阙,疑有无数仙灵飞翔上下,令人……”,故此处体现壮丽景色让人应接不暇。故用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目眩神迷)。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语段语病有二:

一是语序不当,应把句中的五岳中之一岳便足抵黄山的一峰改为黄山的一峰便足抵五岳中之一岳

二是不合逻辑,应把这话或稍有失夸诞改为这话或稍失之夸诞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处,前文提到你以为两门仅仅两峰么?不然……”,因此后面应该解释不是只有两峰的原因,既承接上文的疑问,又解释了西海门实际上是由很多小峰组成的,故填实由无数小峰攒聚而成

乙处,根据前文等于观剧,这是一幕声容并茂的压轴和后文这是一阕高唱入云的终奏;等于读文章,这是一个笔力万钧的收煞,此处应与观剧和读文章形成类比,使表达更加连贯,故填等于聆乐

丙处,前文说于是我们的生活由动入静,由多变入于寂一,打算学老牛之反刍,将黄山的妙趣,后面应该是对黄山妙趣的进一步回味,故填再细细回味一番

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博喻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在万石棱棱,如排签,如束笋,如熔精铁,如堆琼积玉这句话中,排签”“束笋”“熔精铁”“堆琼积玉是四个不同的喻体。它们共同的本体是万石棱棱,也就是黄山东西两门处众多棱棱的石头。

此处要求以青春为本体,写一个博喻句。可把青春比喻成灵动的旋律”“春日的微风”“璀璨的星辰等,同时为了凸显青春的美好和多彩,可在每一个喻体后加上其积极影响,如奏响生命的乐章”“带来希望的芬芳”“永远闪亮在记忆的银河。这样分别从青春的活力、带来希望和闪耀光芒等方面进行比喻,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2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语出自《黑神话:悟空》主创团队的专访,这是一款备受期待的游戏作品,以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为背景。材料强调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小的困扰和挑战,这些小问题可能会让人感到痛苦,但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必须学会忍受并克服它们。更进一步,这段话强调了过程的重要性,认为踏上取经路抵达灵山更重要,体现了一种注重过程、注重积累、注重成长的价值观。

本次作文材料中,远方的高山象征着长远的目标、理想或抱负;鞋里的沙子象征着路途中遇到的困难、阻碍和挑战,它们看似微小,却持续不断,让人痛苦不堪;取经路象征着实现目标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考验;灵山象征着最终的目标或理想的实现。就材料而言,作文旨在引导考生关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思考如何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最终实现自我提升和价值实现,并最终形成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理解。

写作时,文章可以从鞋里的沙子入手,探讨如何克服路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培养坚韧的品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求支持和帮助等,可以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列举名人克服逆境的例子或对比不同应对方式的结果。也可以从远方的高山灵山入手,探讨目标和过程的关系,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例如在过程中学习和成长、享受过程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等,可以采用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警句或阐述相关理论,并结合个人经历或案例进行分析。还可以从个人成长角度入手,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可以采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个人经历并从中提炼感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立意:

1.砥砺前行,方能成就梦想。

2.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3.心态决定成败。

4.坚持与忍耐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高考语文
谢明波,高考语文名师、清华大学出版社畅销图书主编,出版有《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连续九年再版)《18天搞定古代文化常识》《高考作文实战技法全解》《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全解》。坚持学科导向,科学高效备考,关注加星标,内容早收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