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相似同名药太多,谁又能为消费者的安全用药把关?

美食   2024-12-14 15:45   上海  

买药难?买药选择难!

一位消费者的“买药帖”,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

她在帖子中表示,自己为家人网购了一款护肝片,以为买的是之前常吃的那款,结果到货后家人一吃却发现与之前买的大相径庭。在查阅购买记录并与之前的护肝片对比后,才发现自己买到的是包装极其相似的同名药,而非家人常吃的原版,于是忍不住发帖吐槽,呼吁大家网购买药擦亮眼睛。

这几年,网购药品越来越方便,但琳琅满目的药品市场,总有许多包装相似的同名药迷乱消费者的眼睛,也让普通人买药陷入了选择困境。

前不久,家属需要购买一款生长因子,图省事,她最初想直接网购,结果在购物平台一搜,发现同名的药品极多,价格差异还不小。

起初,家属并不甘心,她花了一个晚上认真研习“购药攻略”,想确保买到一款“正品药”,但翻遍某书她还是无法做出选择。于是第二天一早,我们还是选择了直奔医院,在经历了一早上的折腾后,才终于买到了放心的药物。

走出医院大门,她一直吐槽:“早知道我就不浪费时间看网上攻略了,怎么有那么多同名药?!普通人一不小心就买错了!”

1、“同名药”泛滥背后不止是选择困难,还可能是健康隐患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同名药”究竟是怎么来的?

说到“同名药”就不得不提创新药,因为创新药是后面一系列同名药的起点。一款新药的研发,一般都要花费多年时间,这期间企业倾注大量人力物力,甚至可能要面对研发失败的风险,最终才能成功研发出和生产出一款能够解决患者疾病难题的新药。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高昂投入与风险,国家为新药设立了专利保护期限,以保障研发企业的利益,更是为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但当专利保护期限过期后,“同名药”便就此登场。然而,有些药虽然同名,但在具体的疗效上也可能存在差异,为消费者的健康埋下隐患。


2、为何存在药品同名,效果不同、价格不同的情况?

医疗行业竞争激烈,同一药品、不同厂家,疗效真的一样吗?为何价格相差这么大,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①药物原料质量差异:以中成药为例,不同企业中药材选购标准及产地均不一致,而中药材的选品对于药效及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优选的药材是药品质量的首要保障。

②有效成分含量不同:不同生产厂家对药物研究的深入程度不同,特别是杂质控制情况不同,可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药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导致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因此药物稳定性的研究对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③生产工艺:制药工艺水平的差异会导致药效有所差异。 先进的生产工艺能更好地保证药物的纯度、稳定性和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另外,好的制剂工艺是决定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的重要因素。工艺对药物品质和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生产成本也是导致药品价格差异的原因。


3、如何鉴别良药,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毫无疑问,同名药众多,太多包装相似药品的出现让消费者陷入消费陷阱,影响普通消费者的购药权益。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如何在这种乱象中购买到质量更可控的产品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遵医嘱:用药谨遵医嘱,尽量不要随意替换药物。选择上市时间长、医院临床在用、消费者口碑好的药品。

2-认清品牌和生产厂家:在选购药品时,可通过一些途径了解生产厂家,尽量选择那些具备生产能力的大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对质量把控更为严格。

3-看疗效:定期前往医院检查,以验证药物疗效。特别是针对一些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慢性病,要定期到医院对特定指标进行检查,确保药物有实际疗效。

当然,这些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购买到质量不可控的药物,但要从源头上遏制同名药品,功效不同的乱象,还是要回到原生逻辑——也即不能让同名药简单地变成对包装、名称、成分、功效的简单复制,而要更加注重药物质量的监管,保证同名药功效一致。只有“面子”和“里子”保持一致,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作者:顾意;来源;观人随笔

推荐阅读

这届北京市委常委出了三个老虎

“中国正迈入高收入国家”

复旦教授:“工地伙食都比美国中产吃得好!”



猫眼君的兄弟号
欢迎大家关注


猫眼君看世界微信号:

maoyanjunkanshijie


▼ 长按下方↓↓关注

     



猫眼君看世界
愿你的精神,能真正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