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早已不是什么罕见的病症,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人,明明身体出现了水肿、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但依然忽视了检查和治疗。
而有些患者,虽早察觉问题,然因对病情存在误解或治疗失当,从而陷入更为严峻的困境。
说到这里,很多患者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反应差异那么大?难道肾病就这么“捉摸不定”吗?
事实上,作为一名医生,我见过很多的肾病患者,我了解到肾病患者大多都面临着两道关键的坎,跨过这两道坎,肾脏的健康就能得到显著改善。
如果你上了年纪,这两道坎就更值得了解了,你可能会问,是什么两道坎?
肾病患者面临的这两道坎,不是简单的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很多人一开始会以为,肾病就是慢慢吃药、控制盐分、避免过度劳累就能康复的病。
其实,这种思维误区是大部分患者一直走不出困境的根源,真正的“坎”,是肾脏病患者如何理解和掌控自己身体的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这些变化不一定会立刻显现出来,甚至许多人在初期阶段并不明显,反而因此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那么这两道“坎”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事:忽视肾脏代偿期的延续性
年纪大了,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觉得,身体变化不大,就没有问题,肾病也有这种“拖延症”,它不像某些病症,立刻会让人感觉到剧烈的疼痛或不适,事实上,肾脏是一个非常耐劳的器官。
很多时候,肾脏在慢性损伤的初期阶段,会通过“代偿”机制来弥补其失去的功能,比如,肾小管如果有一部分受损,剩下的正常部分会更努力地工作,暂时维持正常的排泄功能。
因此,肾病初期的症状往往并不明显,等到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代偿能力达到极限时,肾脏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这时候往往是肾脏功能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我曾接诊一位年纪较大的患者,起初他有轻微疲劳和浮肿症状,但他自认为年事已高,疲劳属正常,浮肿是饮水过多所致,便没放在心上。
直至某日,他突发高血压被送至医院检查,竟查出已有三分之二的肾功能丧失,医生称肾病或许已持续多年,他才开始有不适之感。
这个时候,肾脏的代偿功能已经无法应对进一步的损害,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这正是很多老年患者常常忽视的一点。
肾脏的代偿期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但一旦超出负荷,症状就会突如其来。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只要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就要定期做肾功能检查,即使没有感觉到明显的不适,很多肾病患者,正是因为没有提前警觉,错过了最早的治疗窗口期。
第二事:误解肾病的“慢性”本质
“慢性”并不等于“可以放任”,这也是第二道坎,很多人一听说肾病是慢性病,就觉得“慢性”二字代表着病情很慢,也就意味着自己可以慢慢调理,等着病情自然好转。
实际上,慢性并不是“放松”的借口,而是“缓慢恶化”的代名词,慢性肾病是一种长期积累、逐渐进展的疾病,它在初期时,症状不明显,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肾功能的下降会变得迅速且不可逆转。
有一位患者,退休后他便有些疏于运动,生活不规律,还偏爱吃咸的,结果,肾脏病一直在“悄悄”恶化,却没有引起他的注意。
直到某次健康体检,他才发现自己的尿蛋白已经有些异常,检查后才知道自己已进入早期慢性肾病阶段,更让人担心的是,他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也控制得不太好,肾脏已经开始慢慢“吃不消”了。
很多人对慢性病的认知误区就是:“慢慢坏,慢慢坏就算了”。
但在肾病领域,越拖延,损害越大,肾脏的功能一旦开始退化,恢复起来的难度非常大,如果不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慢性肾病最终可能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而早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合理调整饮食、控制药物使用等,往往能够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
我遇到过不少患者,他们曾经以为自己肾病是“慢性”的,根本不急于治疗或改变生活习惯,但当病情恶化时,他们才明白“慢性”的背后隐藏的恶性循环和巨大的危害。
我们经常提醒患者,慢性肾病的治疗重点在于延缓疾病进程、预防并发症和缓解症状,而不是被动等待症状自然消退。
肾病的两道坎,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是许多患者忽视或误解的根本所在,肾病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病,它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逐步调控的慢性疾病。
了解肾脏的代偿机制,认识到慢性肾病的潜在威胁,以及对饮食和药物的科学管理,都是跨越这两道坎的关键。
上了年纪,身体的机能逐渐下降,肾脏的负担更重,只有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身体信号,定期检查,调整生活习惯,才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保住剩余的肾功能。
恢复健康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能够从认知上做出改变,及时调整生活方式,肾脏的健康会得到有效保障,生活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