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命最好的方式:两个字!
文化
2024-11-02 06:01
上海
编辑 | 慈怀书院(ID:cihuaishuyuan)乌鸦沮丧地跑来跟朋友鸽子告别,告诉鸽子自己准备搬家。鸽子问其原因,只听乌鸦说:“大家都讨厌我的声音,我想换个地方生活。”鸽子听后摇了摇头:“可是,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叫声,去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呀。”凡事归咎他人,迷惑的是自己;透过表象看实相,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我们或许都会有在生活边缘挣扎的日子,也有被苦难压身喘不过气的时候。困厄中,诉诉辛苦是释放压力,可抱怨太多,却只会让自己在不满中越陷越深,找不到出路。总是怨天怼地,一味把不幸归咎在他处,就永远也无法过好这一生。蔡崇达的小说《命运》中的阿母,在丈夫离家而去、父母撒手人寰后,就一蹶不振。她埋怨命运的不公,脸上布满乌云,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敌意和揣测。邻居想要安慰她,她转头就走,有人好心开解她,她破口大骂,吓得人不敢与她来往。白天,阿母不是与邻里吵架,就是到神庙闹事;夜里,她哀叹自己的人生,苦求神明了结。多年后,在女儿阿太出嫁那天,阿母抱着祖宗的牌位跳了海,最终还是遂了愿,落得个人人叹息的结局。可天下之大,人生路长,事事怨,时时怨,岂不是苦海无涯?与其向外寻,在别处问原因,抱怨不止,不如向内走,从自身找缘由,改变自己。人这辈子最难迈过的坎,不是看清别人,而是认清自己。在处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时,有人说凭什么,喜欢向外归因,有人问为什么,善于向内而求。沈从文年轻时还只是个穷学生,因囊中羞涩,他曾多次《晨报副刊》投稿。当时报社的主编是孙伏园,他嫌弃沈从文没名气,对他的投稿向来爱搭不理。沈从文不气也不馁,等不到回复,他就亲自去到报社畅谈自己的写作理念,希望能得到编辑们的垂青。可孙伏园竟然当众将他的稿子揉作一团扔给办公室里的其他人,还不忘大肆奚落和嘲讽。文章不好,他就起早贪黑地继续精进;无人赏识,他就鼓起勇气向名人写信,以求推荐。终于,郁达夫给了他回复,亲自将他的文章介绍给报社,后来,还向徐志摩推举他的文章。在苦难里挣扎过的沈从文,用他细腻真实的笔触打动了读者,没几年的时间就享誉文坛。再见孙伏园时,对方对他的态度已是大相径庭,面对孙伏园的连连称赞,沈从文也只是在心底感慨:诚然,趋利避害、拜高踩低本就是人性使然,没有人会不为自己考量。当你站在山脚,看到的是荆棘遍地,爬上山顶后,目及会皆是风景。
总有人习惯抱怨上天的不公平,命运的不垂怜,却忽视了一切的源头是在自己身上。在别处寻根问道,犯错就推卸,遇搓就逃避,就永远不会有进步的一天。直面自己的不足,从来不是对外的低头,而是一场对内的修炼。王阳明初创“心学”时,不少人将这门学说视作异端邪说。他的弟子为此不忿道:“世人无知,他们根本不懂老师的学问,还妄加污蔑。”贬谪期满回京后,王阳明便着手开展讲学,宣传心学理论,过程中也不忘潜心钻研,时时完善。“阳明心学”响彻大江南北,逐渐与当时盛行的理学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而王阳明本人也因此被后人称作三不朽的圣人。天地广阔无垠,见识浅薄的人自困其中,却觉得它狭隘。可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要愿意,每个人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真正强大的人,会做自己的雕刻师,时时鉴照,寸寸打磨,去杂质而留精华。在自省中进步,在内求中修行,每认识到一个问题,每改正过一次错误,都会让你的人生更上一层台阶。鲁迅先生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当你能不避讳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凡事学会自己身上找原因时,才能够化茧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点亮“在看”,愿你我都能在自省中,少走弯路,少摔跟头,改命,改运,改人生!*作者:云谷师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ID:RXYSGXPT)点击阅读原文进慈怀共读群,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