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AI 拜年
年轻人的新年新玩法
02
AI 拜年从表情包到视频
制作秘籍全解析
大宁哥用豆包生成的一组小蛇表情包
大宁哥用垫图功能生成的Q版人像表情包
制作难度升级的 AI 拜年视频
相比表情包,AI 拜年视频的制作难度明显更高,它需要综合运用 AI 绘画、AI 视频、剪辑等多种技能,是一场技术与创意的双重考验。
制作拜年视频,通常有两种路径:一是按照文生图 —— 图生视频 —— 对口型 —— 剪辑配音的常规流程;二是直接选择文生视频,将前两个步骤合并。不过,后者生成的内容在准确度和质量上往往不如前者,所以更推荐大家采用常规流程。
文生图:关键在提示词
文生图是制作拜年视频的第一步,选择一款合适的 AI 绘画工具至关重要。但这一步的难点在于提示词的撰写,一个好的提示词需要涵盖主体、风格、拍摄手法、周围环境、物体细节等多个方面,对于不熟悉图片风格的用户来说,确实需要花些心思。
这里有个小窍门:找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将其上传到具备 AI 识图功能的工具,如豆包、kimi,然后下达 “详细描述图片内容” 的指令。工具会给出详细的描述,将这些描述作为提示词,粘贴到 AI 绘画或视频工具中,就能轻松生成符合心意的图片。
图生视频:两种方式随心选
有了满意的图片后,就可以进入图生视频环节。如果你是用 AI 绘画工具生成的图片,需要先保存图片,再上传到文生视频工具中;如果一开始就使用支持文生视频的工具,直接点击图片底部的 “视频生成” 按钮,输入提示词,就能生成视频片段。到这一步,拜年视频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对口型与配音:让视频更生动
剪辑与配乐:为视频锦上添花
AI 生成的视频通常较短,一般只有 5 秒,如果想要更长的视频,就需要重复前面的步骤,将多个视频片段拼接起来。最后,就是为视频添加喜庆的音乐,可以直接从剪辑软件的音乐库中选择,也可以借助文生音乐工具创作专属音乐,为拜年视频画上完美的句号。
从简单的表情包到复杂的拜年视频,AI 拜年不仅为春节增添了科技感,也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创意的生产者。掌握这些制作技巧,明年春节,你也能成为朋友圈里的 AI 拜年达人!
03
DeepSeek 爆火
背后的六点深度剖析
在 AI 领域,一个惊艳的案例往往能引发深远的思考,DeepSeek 便是如此。它在 AI 圈掀起的波澜,远不止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让我们从六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 DeepSeek 带来的冲击与启示。
一、重塑竞争格局,引发行业地震
DeepSeek 以 “开源 + 新训练方法 + 低成本 + 高性能” 的独特优势,强势闯入 AI 赛道,彻底打破了原有的竞争格局。去年 OpenAI 的 Sora 搅乱了 AI 圈的节奏,今年 DeepSeek 则成为主角。从 Meta 员工在 Reddit 上透露其引发 Meta AI 部门恐慌,就能感受到它带来的冲击。
国内 AI 产业界,无论是大厂还是创业公司,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张一鸣、马化腾等 AI 领域的关键人物,想必也在思索应对之策。这表明,AI 行业的竞争已进入新的阶段,DeepSeek 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重要力量 。
二、革新使用策略,挖掘模型潜力
面对 DeepSeek R1,我们必须革新提示词使用策略。不能再用老一套方法,而要根据它的高智能特性进行调整。就像带不同水平的实习生,沟通方式得变。R1 在训练中引入冷启动数据和格式奖励机制,其思考过程(think 和 answer 标签内内容)对提示词调整很关键。
而且,R1 对提示词形式敏感,零样本设置效果好,少样本提示可能因 “过度思考” 降低效率,这都要求我们重新设计提示结构,挖掘其深层潜力 。
三、打破认知局限,降低使用门槛
DeepSeek 打破了国内用户接触高阶 AI 的壁垒。ChatGPT、Claude 等高阶模型虽强大,但国内多数人因客观原因用不了,导致对 AI 认知停留在较低水平。
而 DeepSeek R1 让国内普通用户首次能免费无限量使用高阶 AI 产品,这使得大众对 AI 的认知产生了巨大转变。相关案例在微博引发大量惊叹,它让更多人见识到高阶 AI 的实力,缩小了大众与高阶 AI 之间的认知差距 。
四、正视技术短板,探寻优化方向
尽管 DeepSeek 表现亮眼,但也存在不足。比如有时会 “用力过猛”,像生成儿童故事时,因追求用词丰富导致内容不适合小朋友阅读,不过去掉相关提示词或关闭 “深度思考” 标签就能解决。
此外,其联网搜索似乎优先国内网页,即便指定英文网站和内容,仍会混入国内网页结果。正视这些短板,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 DeepSeek,也为其后续优化提供方向 。
五、开启内容变革,重塑创意生态
以 DeepSeek R1 为代表的高阶 AI,开启了 AI 的 “消费型内容时代”。它在内容创作上接近通过 “艺术家图灵测试”,人们难以区分内容是 AI 生成还是艺术家创作。
这意味着文艺创作进入新阶段,旧的创意体系和生产结构将逐步瓦解,内容领域依赖人 “原创 + 优质 + 高频” 的不可能三角开始松动,复合科技和人文的 “π” 型人才优势凸显。但无论如何,人的创意始终是内容生产的起点,AI 需要人的创意指令才能工作 。
六、聚焦未来发展,期待持续突破
从 DeepSeek 的发布节奏看,12 月 26 日发布 V3,1 月 20 日发布 R1,仅相隔 24 天,这显示出它技术储备充足,无需遵循常规发布节奏。这个平均年龄 25 岁、仅 100 多人的年轻团队,在 2025 年预计还会带来更多惊喜。
我们有理由期待他们在技术上持续突破,为 AI 产业注入更多创新活力,引领 AI 技术迈向新的高度 。
End
-♥️你的每一次“在看”,我都认真当成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