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目前,我国慢阻肺病患者约1亿人。
以慢阻肺为首的慢性呼吸疾病,已经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与代谢性疾病等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列为全球“四大慢病”。引发慢阻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又该如何预防?一起了解👇
慢阻肺有哪些症状?如何识别?
慢阻肺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慢阻肺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等到有明显症状时,患者的病情往往已比较严重,严重时可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因此,出现以下情况,要警惕是慢阻肺:
咳嗽并伴有喘息,且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 任何形式的长期咳痰,都需要考虑是否患有慢阻肺,尤其是吸烟人士,千万不要忽视持续的咳嗽与咳痰; 剧烈活动以后觉得气短憋气,要考虑慢阻肺; 在非剧烈活动时,出现持续呼吸困难的情况,需引起重视。
相关专家提示,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一次肺功能。
慢阻肺和哮喘、肺气肿是一回事吗?
慢阻肺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关系密切,症状上也有些相似。很多人据此认为慢阻肺跟哮喘、肺气肿等是一回事,事实是这样吗?
专家介绍,慢阻肺通常会被误认为是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类似的疾病,但慢阻肺主要强调气流受限,即活动后气短、活动耐力下降、呼吸费力等方面的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咳嗽、咳痰症状,如果每年咳嗽累计3个月以上,连续2年以上就可以诊断。 肺气肿主要强调肺形态改变,包括气腔扩张、气管结构破坏等。 与慢阻肺类似,哮喘也是一种气流受限的疾病,但哮喘的气流受限具有明显的可逆性,患者在不发作时基本正常,这一点与慢阻肺不同。
“有观点认为,只要胸片正常就不会得慢阻肺,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熊福说,慢阻肺患者早期胸片一般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肺纹理增多或紊乱等一些非特征性改变,部分慢阻肺患者即使已经出现咳嗽、咳痰或气短等不适,胸片检查时仍可表现为大致正常,这也是导致慢阻肺漏诊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因此,胸片对早期慢阻肺的诊断意义有限,肺功能检查才是金标准。
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罗虎表示,对慢阻肺认知的另一大误区是患者一定会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慢阻肺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或气喘,其中咳嗽、咳痰常较早出现,一开始并不明显,发展到气流受限会伴有呼吸困难,多在感冒、受凉后诱发加重。”
罗虎提醒,需要注意的是,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早期没有明显呼吸道症状,但肺功能已经在缓慢下降。因此,建议长期吸烟、接触粉尘的高危人群定期完善肺功能检查。
扫描或点击下方二维码
参与“2024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
科学“答”人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