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微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一周年回眸:银行业转型谋变
财富
2025-01-01 08:32
山东
点击
蓝字
关注我们
金融是国之重器。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金融系统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年多以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构成了贯穿了金融机构工作的主线,金融机构纷纷调整组织架构、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丰富产品货架、践行“金融为民”使命。
2024年前三季度, 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 、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8%、9%、25.1%和14.5%,显著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针对金融“五篇大文章”一年来的落地成效和未来路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兵分五路展开了采访与调研,既呈现了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最新动态,也挖掘出不少行业共同的心声与呼吁。
科技金融再出发:改善两个“不平衡”
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26.21万家,获贷率446.8%,比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19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3.2个百分点。
科技企业贷款余额的增长与银行业从根本上改变组织架构、业务模式、考核体系等行为有关。今年以来,多家国有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发布公告,透露其对“科技金融”领域的组织架构调整,整体来看,多是成立贯穿“总、分、支”的直管队伍。
例如,农业银行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布局,加快打造和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事业部或专职团队—科技金融专业支行”三个梯度的立体化专业服务网络;又如,兴业银行完成组织架构升级,构建“总行科技金融领导小组+19家科技金融重点分行+150家科技支行”的“1+19+150”总、分、支三级专属经营管理体系。
除了组织架构的调整,科技金融相关的配套政策也是业务发展的一大支撑要素,各家银行也会根据自身的优势特色、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标准。一家城商行信贷业务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该行会对科技企业贷款的不良指标考核更为宽松,此外也会做到尽职免责,比如线上产品的不良不问责,授信1000万元以下普惠类业务,出现风险客户经理尽职免责。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科技金融的发展依旧呈现较明显的不平衡状态,主要是产品结构不平衡和区域不平衡。一方面,目前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尚未覆盖科技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产品谱系仍有有待完善;另一方面,科技金融分支行较多设置在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环境优越、人才集聚的地区,政策支持、财政和税收优惠等方面也因地而异。
可以看出,未来科技金融产品仍有创新空间,银行也可以在简化流程、提升效率、数字风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此外,针对科技型企业的未尽之需,银行仍需积极探索,加大创新力度和提高协调能力,为其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谱新篇:加大转型金融激励
“在过去几年中,纯绿色项目投放成为我们绿色金融规模快速增长的驱动因素。然而,随着纯绿色项目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我们正转向转型金融领域,期待它成为今年新的增长动力。”2024年伊始,某国有大型银行绿色金融团队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如今,站在岁末年尾回望,绿色金融的发展走向恰恰印证了上述负责人透露的业务布局。过去一年,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同向而行,推动转型金融标准目录陆续出台,碳减排挂钩贷款、转型债券等金融产品相继落地。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绿色金融已经开启2.0阶段,但尚有诸多问题待解。
2024年12月14日,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投资存在巨大缺口。目前的投资比较集中在纯绿的低碳或者是零碳的活动中,但同样是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气候减缓领域,传统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方面的投资远远不足。
多年以来,我国是世界上绿色金融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目前,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已超过35万亿,绿色债券累计总量已超3万亿。相比之下,转型金融相关的贷款、债券以及其他所有类目加起来,占绿色金融的比例非常低,甚至只有1%左右。”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程琳向本报记者表示。
巨大的资金缺口意味着转型金融将成为金融机构寻找增长点的新抓手。王信在上述会议上也表示,在转型金融方面,考虑基于一定的标准,适时把转型贷款纳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领域。不少受访专家也认为,相对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的激励举措显得更加必要。此外,转型金融的发展更强调多部门的协调性,因而亟需出台针对部门间可协调性的激励举措,加强不同部门政策之间的衔接、进而产生叠加效应也同样重要。
金融机构自身能力建设也不可或缺。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程琳坦言,目前,各地出台了多个转型金融标准,但其中涉及多个转型指标、参照依据以及碳核算等基础内容,对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分析和执行能力有一定技术性要求。银行内部需加强培训并开发相关工具和方法,以实现短期内快速掌握识别客户、分辨客户转型规划的真实性与可行性。
“金融机构要提升自身对转型项目的识别和风险管理能力,需要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和财务资源安排,这就需要将转型金融上升到更高层次,比如顶层设计和战略层面。”程琳如是说。
普惠金融再升级:破解“不可能三角”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9%,较此前连续5年年均25%的增速有所放缓;前三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42%,较2023年下降0.35个百分点。
普惠金融业务降本扩面的同时,不少银行面临可得性、风险与利率的不可能三角问题,加剧了成本可负担和商业可持续的瓶颈。一位大行普惠部负责人直言,目前普惠金融面临融资成本与风险管理的双重考验。今年前9个月普惠金融贷款利率已降至4.4%左右,但不少企业仍感到融资成本较高,这与贷款之外的综合融资成本有关,如续贷转贷的过桥资金成本及担保费用等。在风险控制方面,大批量线上业务带来的压力测试挑战也明显加剧。
“科技+数据”被监管和行业认为是破解普惠金融“不可能三角”的重要抓手。2024年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回答本报记者有关提问时表示,未来要继续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引领,推动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驱动普惠金融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得性。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耿黎在2024年11月9日举办的“2024中小企业金融论坛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也表示,当前普惠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需求已从传统的财务分析转向更关注企业未来成长性,这需要科技和数据的深度融合。
耿黎认为,应通过“强平台、强数据、强治理”三大策略推动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的有机融合。强平台是指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强数据是指引入更多地方数据,提升数据覆盖率和精准度,为企业构建全面的数字画像,从过去的“看财报”转向“看未来”。强治理是指完善数据治理,规范数据使用规则,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也正在持续改善。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提出对功能重复或运行低效的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原则上一个省份只保留一个省级平台;今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发建设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试运行,该平台旨在建立制度化、体系化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在充分保护中小微企业权益的同时,促进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
不过,也有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有些场景下,也存在政府收集数据成本高、时效性差、金融机构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在数据个性化程度较高、数据价值不确定性大的领域,市场主体可能更具优势。
养老金融新使命:促进行业良性循环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余额仅21亿元,距离400亿元总额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是阶段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创设于2022年4月,并于2024年4月扩大至全国,支持范围包括公益型、普惠型养老机构运营等。
上述“一低一高”的数据揭示了金融机构发展养老产业金融存在的难度。在2024年的多地采访中,本报记者了解到,受目前养老产业整体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现有项目普遍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想要短期内大幅提升养老产业金融的支持力度还有一定的短板。
道长而崎,行则将至。随着《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养老金融的布局力度。例如,工商银行总行党委成立服务“五篇大文章”领导小组,组建了养老金融部,牵头全行养老金融工作,38家一级(直属)分行均成立养老金融委员会;又如,建设银行发布集团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全面启动养老金融“十项行动”,等等。
金融机构积极完善升级养老金融服务,一方面是政治性,体现责任担任;另一方面是人民性,市场需求广阔。一家国有大行的研究显示,2035年退休的人群将推动养老市场快速扩张,相应地,养老金融或将成为我国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发展业务的蓝海市场。
而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近日也迎来了全面扩围。2024年12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通知,自12月15日起,将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在此次扩围前,个人养老金业务已经超期试点了一年多(原定一年),参与人数超过7000万人,但总体仍呈现“开户热投资冷、缴费意愿不高”的现象。
个人养老金“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的提出是此次政策最大亮点之一。兴业研究认为,从客户端的需求来看,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以及养老财富储备相关的投资顾问服务能够较好地契合居民当前的痛点;从机构端来看,开展“默认投资服务”等养老投顾业务,并收取适当的费用或也将成为银行未来拓展中收的重要途径。
展望未来,不少学者建议逐步打通养老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之间的联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第二、第三支柱都采取税收递延激励方式,实现互通首先可以节省管理成本,其次权益也将更加公平,再次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都会有与企业职工一样的个人养老金财富,这对个人而言很有利。
数字金融新愿景:寻找技术的确定性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五篇大文章”年度答卷中,数字金融贯穿了每一页,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领域深度应用。需要提及的是,与传统的“金融科技”相比,“数字金融”不仅仅是强调科技赋能于金融业务体系,更重要的是在数据要素驱动下的金融产业变革,最终实现服务实体经济总目标。
回望2024,数字金融顶层设计出炉,该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出现重大突破:头部互联网平台“拆墙”,支付便利化推进弥合数字鸿沟,金融消费者保护趋严,金融机构智能化水平跃升……然而,金融机构在这一年过得并不容易:银行净息差收窄、险企投资风险暴露、资本市场动荡——“厉行节约、降本增效”成为主旋律。
尽管行业始终保持着对科技创新投入的热情,但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开始从基础设施、新兴技术应用、安全治理等多个方面,寻找确定的价值。具体来看,一是头部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完成,从规模化投入走向持续建设;二是在降本增效背景下,更侧重于平衡投入产出比,寻找确定性的技术应用。
从部分上市商业银行2024年初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来看,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均同比缩水,其中交行、工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科技投入预算也在减少。
今年年中,有基金公司科技部门高层向记者坦言,他所在机构不仅砍了“可做可不做”的科技项目,还开始严控金融信息服务商付费账号,从“每人一个账号”缩减成“每组一个账号”。
“我们今年很明显地感受到外部经营环境的压力。”一金融科技服务商人士表示,今年金融机构的项目管理整体更加严格,无论是采购立项、决策流程还是回款时间都在拉长,预算执行的效率也开始放缓。
对如今的金融机构而言,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行业公认的“刀刃”,一是自主可控基础设施的升级,二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应用,前者意味着核心业务系统的性能提升,后者则关乎能否抓住AI时代的金融服务机遇。二者都指向了技术的确定性。可以确定的是,数字金融承载着推动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使命,且正以前所未有速度、深度和广度奔腾在金融业转型的潮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五篇大文章”对应的领域既是金融需求十分迫切的领域,也是金融发展相对薄弱的领域,它们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关联,既是推动经济提质升级的新动能,也是未来金融政策、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的落脚点。站在岁末年初的节点,回眸“五篇大文章”提出后的一周年,是为了新一年更好地前行。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更多的探索仍在路上。
来
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青岛金融
建立青岛金融交流平台,发布金融业发展及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动态,打造“青岛金融”城市品牌。
最新文章
【微头条】全市金融系统工作会议召开: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金融强市
【微头条】金融温度,点亮城市之光
【微聚焦】青岛银行服务外贸企业“深一度”
【微聚焦】青岛农商银行喜获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商和山东省地方政府债承销团成员双项承销资质
【微头条】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青岛市深入实施金融伙伴“五大工程”
【微头条】“港云仓”首单落地!青岛银行以“链”赋能,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微聚焦】如何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解码齐鲁银行青岛分行“答卷”
【微头条】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青岛市银行业协会组织签署《利率自律工作承诺书》
【微聚焦】青岛银行2024年“幸福乡村”优秀惠农站长峰会成功举行
【微聚焦】内控合规持续走深走实——河北银行青岛分行2024年持续深入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
【微聚焦】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当前金融工作热点问答
【微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一周年回眸:银行业转型谋变
【微头条】增量资本不断加码 2024年青岛金融业创新发展层出不穷
【微头条】创新高!青岛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
【微聚焦】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青岛“种子金”赋能农业“芯”发展
【微聚焦】深耕社区,青岛银行“福满华龄”助力养老金融
【微聚焦】精准赋能 兴业银行青岛分行全力推动小微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
【微聚焦】浦发银行青岛分行:用好用足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显担当
【微头条】中国人民银行 农业农村部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
【微头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
【微聚焦】中国进出口银行山东省分行积极支持外资企业发展
【微聚焦】威海市商业银行青岛分行:深耕普惠金融 赋能小微企业高质成长
【微头条】执金融之笔 奋力书写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青岛答卷
【微聚焦】兴业银行青岛分行达成青岛首单创业板股票回购贷款合作
【微聚焦】潍坊银行青岛分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微头条】市委金融办联合青岛证监局走访调研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 提振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力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信心
【微头条】汇聚资源,共赢发展!青港合作争一流走在前
【微聚焦】打造ESG投资“金家岭范式”
【微聚焦】青岛市首笔柜台债券质押再贷款业务成功落地
【微头条】青岛财富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破3万亿元
【微头条】财富管理、耐心资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场论坛信息量巨大
【微聚焦】青岛市前11个月住户存款增加1176亿元
【微聚焦】金融“组合拳”助企“扬帆”,青岛银行多点发力,创新特色服务助力外贸企业发展
【微头条】在青岛,赴一场“十年之约”!激发新质活力,把握财富机遇
【微聚焦】青岛银行荣获“2024上市公司董办最佳实践”案例
【微聚焦】交通银行青岛分行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书写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微头条】探路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4青岛财富论坛成功举办!
【微聚焦】青岛如何放大“个人养老金”先发优势
【微聚焦】农行青岛分行:金融护养老 “农”情伴桑榆
【微头条】青岛:引入充沛金融“活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微聚焦】崂山区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金融服务对接会
【微聚焦】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蓄力赋能小微 助企纾困解难
【微头条】四家AMC落地青岛 将提供不少于400亿元意向性投放额度
【微头条】凝聚行业发展活力!2024青岛市金融业联合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年终总结会顺利召开
【微聚焦】绽放新质活力,拥抱财富未来!2024青岛财富论坛即将启幕!
【微聚焦】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开展“金融管家”服务实体经济活动
【微头条】意向投放400亿元 四大AMC助力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微头条】2024年11月青岛市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微聚焦】青岛入选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城市
【微头条】全国首次!400亿元!市委书记见证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何携手青岛?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