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谈读践考】
法学2210班于曼
做一场演讲,读一本好书,写一篇书评,进行一次志愿活动,参与一次社会实践,听一场学术报告。每一次的努力都是进步,每一次的积淀都是成长,勇于挑战自我,正视自我,展示自我才会及时抓住机遇发掘自身潜能。法学院团委依据专业特色及学生实际情况,特开展“谈读践考”系列活动,活动旨在通过演讲、读书、志愿活动、社会实践、学术讲座等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四个融入 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出思想充实、为人诚实、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的新型法律人才。
2210班于曼
一、书目内容简介
《洞穴奇案》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五名洞穴探险人被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持生命以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莫尔是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并恰好选中了威特莫尔为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这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最高法院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针对这个案子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
二、作者简介
彼得·萨伯(Peter Suber,1951—),影响甚广的“开放获取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献发表的同时,将电子文本在网上公布,以便读者免费取阅)的发起人,目前任哈佛学术交流办公室和哈佛开放获取项目主管。1973年毕业于美国叶尔汉姆学院,1978年获西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叶尔汉姆学院哲学教授,也讲授法律、计算机等其他课程。1991年出版专著《自我修正的悖论》。
三、读后心得
在阅读《洞穴奇案》这部充满哲学思辨与法律智慧的著作时,我仿佛被引领进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盛宴。这本书不仅是一场关于法律、道德与人性的深刻探讨,更是一次对法律正义、紧急避险与生存权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度剖析。
故事围绕着五个探险者被困于洞穴,面临生死抉择的极端情境展开。在食物和水源即将耗尽的绝境中,为了生存,他们中的一人被抽签选中作为牺牲品,以维持其余四人的生命。获救后,这四人因谋杀罪被起诉,引发了社会广泛的道德争议与法律辩论。书中汇集了十四位法学家的观点,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出发,对案件进行了深入剖析,展现了法律判决背后的多元价值观与深刻考量。
初读此案,我不禁对探险者们的行为感到震惊与不解。在极端环境下,为了生存而剥夺他人生命,这是否真的能被法律所容忍?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远非黑白分明那么简单。它触及了法律与道德、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生存权与生命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深刻感受到法律并非冷冰冰的规则堆砌,而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与道德判断。
作者通过虚构的十四位法官的判决意见,展现了法律界对于这一案件的多元视角和激烈争论。这些判决意见不仅涵盖了从绝对的法律形式主义到极端的道德相对主义,还涉及了紧急避险、自然法、功利主义、个人责任等多种法律与哲学理论。书中每位法学家的论述,都像是从不同角度投射出的光芒,照亮了案件背后的伦理困境与人性光辉。有的强调法律的绝对性,认为法律应当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平正义,即便是在极端情况下也不应妥协;有的则侧重于法律的相对性,认为在特定情境下,法律应当有所变通,以体现对人性与生存的尊重。这种法律与道德的碰撞,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在面对复杂情境时的局限性和灵活性。
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探讨紧急避险与生存权的观点。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善恶、自私与无私都被无限放大。探险者们为了生存而做出的选择,既是对生命本能的体现,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揭示。这让我意识到,在法律与道德的交界处,往往存在着难以抉择的灰色地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如何在保障个体生存的同时维护法律的尊严与公正,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与不断探索的问题。
此外,《洞穴奇案》还教会了我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它鼓励我们跳出常规的思维框架,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理解不同立场下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也能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
总之,《洞穴奇案》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启迪的法学经典著作。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刻的内涵,引领我们走进了法律与道德的殿堂,让我们在思考中不断成长与进步。通过这部著作的阅读,我更加坚信:法律并非冷冰冰的规则集合体,而是蕴含着深厚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的活生生的存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和道德水平,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一本好书,写一篇书评,不仅可以积累知识,还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同学们通过读书、品书、讲书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交流了自己的感悟,极大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读书,同学们也能以不同的视角正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从而成长为更具有时代精神、更符合时代特色的专业法律人才。
主编:学习部
编辑:杜鑫博
初审:周 博
复审:刘士明
终审:高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