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草书3500字》与《草书常见偏旁写法示例》,建议收藏!

文化   2024-05-17 17:11   福建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以下是相关介绍:

广义的草书是指所有书写潦草的字,不受年代限制。这种情况包括古代文字不统一时代人们自然书写的潦草字样,以及在文字统一后,由于应急情况或记录时行笔快捷、笔画连带和省略而形成的潦草字样。这种广义的草书很难用于交流,因为笔画简单,容易相互混淆,甚至写字的人在一段时间后也难以辨认。

狭义的草书是指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起源于汉代,是在隶书基础上为追求书写简便而演变出来的。这种特定的草书被称为章草,后来发展出了今草、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等不同风格。

总之,广义的草书概念涵盖了所有潦草的字,而狭义的草书则是指作为一种成熟字体形式的草书,具有特定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标准草书3500字








历史背景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发展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唐代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现代,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  广  而  告  之  <<

名艺在线
书画 | 收藏 |艺术 | 文创 | 投资 | 摄影 | 设计 | 茶道 | 养生 | 美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