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书写“绿色”传奇
欧李山已被成功打造成旅游观光带。彰武县委宣传部供图
彰武县经济发展新风貌
多产业齐头并进共筑高质量发展之路
彰武县的万亩水稻田见证了乡村振兴的成果。
阜新市彰武县,一个曾饱受风沙侵袭的辽宁省西北部县城,如今却以惊人的速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彰武县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通过科学治沙筑牢绿色屏障,硅砂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助力乡村振兴,文旅产业更是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彰武县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科学治沙
筑牢绿色屏障
推动生态经济双赢
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化土地面积曾一度较为严重。然而,经过70多年的不懈努力,彰武县成功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近年来,彰武县创新实施“4+2+2”综合治理模式,即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四大工程”“以肥改沙、以调减沙”两项改良,“以养退沙、依法治沙”两项保护。逐步构建起完善的防风固沙体系。特别是“以水含沙”工程,通过扩大湿地规模,有效遏制了土壤沙化,增加了空气湿度,补充了地下水位,形成了显著的区域湿地效应。
据统计,截至目前,彰武县林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8万亩增加至212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大幅缩减,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彰武县还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例如,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草药、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增收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彰武县的治沙成果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以德力格尔景区为例,该景区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资源打造的生态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彰武县的治沙之路,不仅是一条生态效益显著的绿色发展之路,更是一条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希望之路。通过科学治沙,彰武县成功筑牢了绿色屏障,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崛起
硅砂产业蓬勃发展
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彰武县硅砂资源丰富,储量高、品质优良,被誉为“中国砂都”。近年来,彰武县充分发挥硅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硅砂产业,推动工业经济蓬勃发展。
彰武县的硅砂产业从最初的简单开采、加工,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目前,全县已拥有硅砂企业数十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多家,产品涵盖了铸造砂、石油压裂砂、建材、涂料、人造砂、3D打印砂等多个领域。
在硅砂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彰武县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据统计, 2024年全县硅砂产量预计300余万吨,硅砂企业产值9.4亿元,成为彰武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硅砂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税收的增长,还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
在硅砂产业为核心的带动下,今年1-9月份,彰武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66.7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年计划94亿元的71%。其中,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7.64亿元,同比增长37.1%;硅砂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5.76亿元,同比增长12.8%;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实现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6.1%。
未来,彰武县将继续加大硅砂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通过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硅砂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和协同,推动硅砂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农业现代化
推动粮食增产增效
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是彰武县的传统产业,也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彰武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优化种植结构等措施,推动粮食增产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彰武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彰武县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不断优化种植结构。通过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彰武县还注重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营销和宣传等措施,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彰武的地瓜、花生等农产品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同比增长5.3%,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较高水平。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展望未来,彰武县将继续秉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彰武县的农业经济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全县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旅融合
丰富文旅节庆活动
深化品牌项目打造
近年来,彰武县文旅产业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凭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发展举措,推动文旅产业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文旅节庆活动的丰富多彩是彰武县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亮点。从巨龙湖第四届冰雪旅游节、第五届冬捕节,到“春龙昂首、鸿运彰武”龙文化主题民俗活动,再到彰武县第十五届农民赛歌会、2024国潮迎春灯笼文化美食节,每一项活动都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在文旅产业融合方面,彰武县也做出了积极探索。通过组织开展连续两届漠上草原欢乐跑活动,打造漠上草原欢乐跑品牌,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有效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彰武县还大力开展村级篮球赛事,叫响了“南台江、北彰武”村BA品牌,开创了“赛事+文旅”的新模式。
彰武县在景区提质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德力格尔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成功获评全省首家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德力格尔景区已经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此外,彰武县还协助德力格尔景区建设了宁昌古城、农产品展销大厅、大型游客中心等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此外,彰武县还深挖治沙资源和红色资源,大力开发研学旅游项目。通过制定研学发展规划,谋划精品研学旅游线路,组织各级学生研学团队开展研学活动,将彰武治沙精神转化成文化品牌,吸引了更多的省内外研学团队前来体验。
未来,彰武县将继续加大文旅产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将彰武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本报记者 高鹏
彰武县万亩人工治沙示范区已是一片绿意盎然。
甜蜜的事业 “薯”光照亮致富路
深秋、初凉,大街上又飘起了熟悉的味道。香糯糯的、甜丝丝的、暖融融的……烤地瓜,是温暖东北人寒日记忆的人间风味。
“我们彰武地瓜受彰武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等因素影响,要比其他地区的更加甜糯,无筋丝、甜度高,常被商家冠名‘蜜薯’售卖。”彰武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晨介绍说,彰武地瓜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彰武县85%是沙壤土,水源是层层过滤的纯净沙泉水,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彰武花生、黑豆、大米等农产品的超高品质。”
彰武地瓜已经成为当地品牌农产品。
金字招牌 从来就不愁销路
“小时候,家里院子里都种了地瓜。以前是放炉子上烤,现在都用烤箱或是空气炸锅了。”36岁的李晨回忆,“跟以前比,现在地瓜的种类可是多多了,我们彰武就有十多种,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
“西瓜红、玛莎莉、哈密……”他说的一个个品种听起来就像是在说水果。水果甜度要是达到二十多,那就是相当甜了,可是彰武地瓜中最甜的,含糖量居然能达到三十多。
而在地瓜的种植历史中,最开始地瓜还真是作为蔬菜存在的。明朝王象晋的《群芳谱》中,就将地瓜列入了“蔬谱”。现在仍然还有一道名菜“拔丝地瓜”是东北人的最爱甜品。
彰武地瓜种植已经有了百年历史。彰武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晨介绍,“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辽宁省农科院的作物栽培专家扎根在明水村,根据当地的传统品种,经过改良定型的‘明水一号’地瓜品种,口感独特,享誉市场。”
目前,彰武地瓜全县24个乡镇都有种植,面积10.3万亩,年产量20万吨,远销全国各地,“我们的地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产品区域品牌和全省百强品牌,是彰武的金字招牌,从来就不愁销路。”
从种质源头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为了擦亮金字招牌,彰武县对地瓜等土特产的生产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产品和产业布局。以工业化思维谋篇布局,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抓实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仓储物流等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我们镇以前只种植了几百亩地瓜,现在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彰武县前福兴地镇党委书记高春双表示,想要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我们围绕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这一主线,引入了龙头企业辽宁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后,实实在在的好处都看得到,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进来。”
彰武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为彰武地瓜种植注入“科技基因”。建立示范基地,引进优良新品种,加快品种更新;应用脱毒种薯种苗,健全健康种苗产业发展;推广国内领先的栽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达到无公害或绿色标准,增加农民收入。
彰武县重点推动辽宁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作物所对接,保障技术支撑,帮助企业完成3种甘薯主栽品种的脱毒、病毒病检测和试管苗扩繁工作,建立甘薯优质加工种质资源基地和种质优化技术中试基地。加强种质资源引进与交换,从种质源头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2023年,甘薯脱毒薯苗销售2000余万株,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脱毒薯苗供应基地。企业2024年又加大投入,预计甘薯薯苗供应数量5000万株。
东北地区最大的地瓜仓储基地
辽宁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2021年落户彰武县前福兴地镇的一家以地瓜育苗、栽植、储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是彰武县第一家农业全产业链项目,更是一家建在“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公司。企业投资1.3亿元,该项目不仅拥有全省最大的地瓜育苗基地,也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地瓜仓储基地。
在该公司厂房里,我们看到了最新的生产线。总经理宋文哲说,“生产线的起点是一个清洗池,从田地里收获的地瓜首先进入清洗环节。清洗过后的地瓜要经过两次烘干,进入自动分选环节。经过分选之后,不同大小的地瓜进入不同路线,最后进入类型各异的包装环节。”“过去,公司所仓储和销售的多是‘带土’的地瓜。”宋文哲介绍说,地瓜清洗分选包装生产线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不仅可实现客户收到地瓜后免清洗,而且经过天然气烘干后的地瓜保鲜期得到延长。与这条生产线同时上马的,还有三个国内最先进的地瓜高温愈合库。其最大的好处是,可有效防止地瓜在长时间储存过程中因表皮受伤而腐烂,增加地瓜的保鲜和仓储时间。目前,公司已收购地产“彰武地瓜”约8500吨。
国家税务总局彰武县税务局抽调纳服、法制、税源、征管等部门业务骨干组建了税费服务团队,到辽宁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一对一”专属服务。
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共同富裕
55岁的宋俭在辽宁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前福兴地镇后,就将自家五十亩苞米地改种了地瓜,而且,他现在还在公司里帮忙,有一份额外的工资拿。“我们招的都是本地工人,平时几十人,忙的时候要招几百人。”宋文哲说,“一个女工要是常年在我们这里干,一年挣个四五万是没问题的。”
前福兴地镇党委书记高春双介绍说,辽宁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订单农业带动20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而且企业从育苗、管理、拔苗、栽植、田间管理到收获、销售、包装,累计为2.9万村民提供工作岗位。
“彰武县深入贯彻落实联农带农机制工作要求,支持培育壮大联农带农主体,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彰武县副县长宁宇光介绍,“彰武县以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落实产业振兴项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推广沃土科技‘长期订单+溢价收购+二次分红’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共同富裕。”
彰武县副县长宁宇光表示:将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农业保险制度,降低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对农民的影响。将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情况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内容,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本报记者 李振村 王月宏
来源 辽沈晚报
News
微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