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独处。
到了老年,广场舞、打麻将,都懒得去了,一个人看看书,钓鱼,行走,就很舒服。
可人到底不适合长期独居,不能彻底离开人情世故。
正如《高质量社交》中写的:“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哲理。你是一撇,只有找到认可你、扶持你的一捺,才能站稳、立住。”
有人情味的老人,不一定合群,但同时善于选择性社交,尽量参与以下几种聚会。
01
老者相邀,见一面少一面。
作家潘玉毅,在一篇文章中,写了自己和外公的感情互动。
他还小的时候,受到了外公的多重教育。外公是一个军人,作风 严谨,待人真诚。
他暑假期间,都会去外公家住一段时间。外公给他很多好吃的。分别的时候,外公坚持送他到车站。
后来,他外出求学,在遥远的地方落脚。
外公过世的时候,外婆交代家人,不要告诉他,避免影响他的学习和工作。
再往后,他知道了外公过世的消息,顿时五味杂陈。他说:“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能够看到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没有回程票。”
是啊,很多熟悉的人,在很老的时候,若是最后一面都没有看到,那就是一生的遗憾。
要知道,人过了七十岁之后,身体每况愈下,若是他想起邀约几个老友,一起聚一聚。那指不定就是最后一次相聚了。并且这样的邀约,基本上是同城的人。
想一想,你和他同城,却没有在老年时维护好友情,也着实过意不去。
当然,还有一些年迈的长辈,他们会在某个时候,忽然想起某个晚辈,希望能够见最后一面。这样的情况,你就忍心拒绝吗?
长辈若不是特别爱你,对你有特别的印象,是不会邀约你的。也或者是长辈有什么事情,需要向你交代清楚,一些珍藏一辈子的秘密,或者贴心,真的让人感动。
虽然我们自己也一把年纪了,但是“尊老爱幼”的传统不能丢。
去尊重比自己更老的人,可能活不了多少岁月的人,是让感情划上一个句号,是传递家风、爱心的一种方式。
02
邻里相邀,搞好关系图后路。
俗话说:“红花也要绿叶扶,好汉也要好汉帮。”
也许我们老了,有钱花,有房子住,或者长期请了保姆。这就什么都不发愁了吗?
事实上,再好的家境,也离不开周围的环境。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才能让家庭真正幸福起来。
不管我们结交多少朋友,有多少亲戚,曾经在单位多么叱咤风云,到了晚年,能够帮助到你的,就是离你很近的邻居。
住在我家隔壁的刘大爷,曾经是某单位的干部,退休工资也很高。
他快八十岁的时候,请了保姆,老伴也还健在。
每次出门,刘大爷家的保姆,会敲开邻居家门,请邻居帮忙把轮椅推到电梯里。
刘大爷身高一米七八,体重一百五十多斤。老伴是扛不动的,保姆也够呛。
邻居家的中年男人,就派上用场了。
当然,邻居也乐意。毕竟,刘大爷曾经在单位上班的时候,给邻居介绍了几份工作。邻居家的孩子上学,刘大爷的老伴,也借买菜的机会,顺路会送一送。
偶尔邻居不在家,孩子放学回来,就在刘大爷家待一会。
人情牌,不是天上冒出来的,不是因为你是邻居,就自然有了。而是大家彼此互动,形成的。
当我们老了,还能够走动,身体也还硬朗,主动和邻居互相了解,形成好的氛围,是很有必要的。
邻居一起小聚,或许就是吃一顿家常便饭,那也是尽量参与才好。
若老人在乡村居住,那就更要和邻居搞好关系了。也许方圆十里,就那么三五户人家,大家互相照应,真的很有必要。
乡村的邻居,不仅小聚,还可以常常礼尚往来。没事也去走一走,了解情况,也体现了关爱。
好的邻里情,是人生最现实的后路。邻里关系好,在远方打工的儿女,才会更加放心。
03
兄弟姐妹有过节后,再相邀,不看僧面看血脉。
在生活的路上,我们难免会和周围人的产生矛盾。
最不好接受的是,兄弟姐妹闹起来了。
父母过世之后,大家争夺遗产;父母苟延残喘的时候,有人不愿意供养;成长的时候,父母很偏心,而你在不被爱的那个人;结婚的时候,父母也给了儿媳、女婿脸色......兄弟姐妹互相借钱,有人借钱不还,这都是矛盾引发的因素。
因为过节很深,一些兄弟姐妹,在父母过世之后,就不来往了。
当大家都很老了,也许有人就良心发现,借用一两次饭局,尽量化解过节。此刻,你是应该去的。
毕竟,血脉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你的情绪,层次而消失。
和大家化解矛盾,也算是给子孙好的榜样;也是给子孙留下了一份亲情。也许在若干年之后,亲戚的关系,就用上了呢?
请相信,爱比恨,更加伟大。
04
有句谚语说:“有情饮水饱,无情吃饭饥。”
参加聚会,不一定是海吃海喝,不一定是人非常多,而是珍惜感情的体现。
我们到了晚年,需要减少社交,丢掉利益之交,很久不联系的朋友,多年不见的老同事,也可以主动拒绝同学聚会,免得各种烦恼。
但是我们要往后看,谁是晚年可以稍微依靠的人,谁是值得一生敬重的人。
人老了,请做一个慈爱的人。
作者:布衣粗食(微信公众号:buyicus),业余作家,一个用文字书写人生过往的人。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微信,2215319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