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创新创业学院支持建设的双创课程《社会创新与创业》顺利通过上海市高校重点课程建设验收。该课程自2021年起先后获校级双创课程、校级精品教材建设专项基金、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等项目资助。
《社会创新与创业》课程坚持以培育公益慈善人才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运用创新思维解决社会问题并兼具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人才。该课程形成以下主要特色:
课程理念的社会公益性
关注学生公益精神和公共精神的培育,通过知识传授和公益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公益精神并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创业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公益人格、价值观以及社会问题思考及解决能力具有较好效果。
课程内容的前沿系统性
紧跟社会创新与创业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涵盖了社会创新创业理论、社会创业法律、公益营销、商业模式设计、社会企业、企业家精神与团队管理等多个方面。
教育体系的立体复合性
构建以公共精神培育为导向,包含专业教育、公益讲堂、社会实践、学生科创“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探索社会双创“工坊式”育人模式,强调学生第一、第二课堂的互动,举办实战训练,将社会调研、实践实习与科创竞赛有机整合与联通,实现全链条培养。
以社会双创“工坊式”推动学生项目指导
育人机制的多方协同性
建立和完善党建引领、学校主导、政社校企多方协同、学生实践的育人协调机制,并创建社会创业实践活动共同体,保障社会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与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浦东善行等单位合作,将课程教学、人才培育与公益慈善事业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既能实践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能开展创业实践并助力公益慈善事业的育人平台。
政社校企协同,开展现场研学
教学导向的学生中心性
课程以学生学习体验为中心,强调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互动、创业项目的学生发起、学习评估的学生、后期孵化的学生支持,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协作和公开演讲等方式,全面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平台的丰富性与实效性
课程注重实践教学,搭建多个校内外社会创业实践基地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社会创业环境和实践机会。通过与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参与到实际的社会创新项目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建学术/实践专家评审团(课程期末路演)
一直以来,创新创业学院高度重视双创课程开发与建设,目前已有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课程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学院将继续以双创课程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新课程内容,推动课堂教学创新改革,迭代优化课程体系。
撰稿 李倩
审核 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