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沉着应变、综合施策,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从今天起,本栏目推出“信心中国 实干向新·2024年经济回望”系列报道,从鲜活的企业样本中,看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首篇来看中船天津,面临种种挑战,通过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在2024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伴随着这艘巨轮下水,今年,中船天津全年营收超过21个亿,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回想这一年,董事长朱平说,降本增效是企业打赢翻身仗的关键一招。近几年,全球航运运价整体上涨,造船业迎来黄金期,2024年,中船天津手上共有10艘订单同步推进,可船舶行业摊子大、成本高,一天光是电费就超过40万元,为了“向管理要效益” ,企业年初专门组建了成本中心。
降本就要技改,谁来牵头?董事长朱平跑遍全国各大造船厂,三顾茅庐,请来了刚刚退休的杨文华。她在上海有着30多年的造船经验,由她掌舵,招贤纳士,组建科研团队,负责全厂的工艺革新。
最高礼遇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全部放权。今年,杨文华带领团队,也为中船天津,交上了一份硬核成绩单。她牵头的国产化焊丝替代仅一项技改,就能为企业节省250多万元,而在她的立项库里,从能耗管理,再到生产一线,类似成果多达108项。
改革,提振发展信心,也让中船天津有了抢抓市场的底气。去年,中船集团一次性签下了法国16艘大型集装箱船的订单,总金额高达210亿。看重天津产业基础雄厚,生产要素齐全,集团总部将其中6艘大船,交付天津生产。朱平告诉记者,行业数据显示,造一艘船,用到的零部件多达2000万个以上,供应链长,产业关联度高。但本地配套率低,一直困扰着企业发展。为了保障龙头企业的订单交付,属地天津港保税区联动工信部门,梳理出本地配套企业,并列出产品清单,每月组织对接。一年下来,中船天津在“家门口”,就新签下38家本地配套。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成龙配套、成链成群。曾经一度艰难度日的小微企业港丰智能装备,也在中船天津的拉动下,走出困境。
在存量中做优增量、提升质量,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临近岁末,俯瞰整个造船基地,生产一片繁忙。明年,中船还将在天津投资17亿,建立二期智能化生产基地,对于未来的发展,中船人信心满满。
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