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清浅时光里,有我们的故事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如同一块磁石,深深吸引着我走进了《追风筝的人》的世界。哈桑对阿米尔的深情承诺,不仅是对友情的坚守,更是对纯真与善良的执着。这句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阿米尔心中的阴霾,也指引着他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
故事里,阿富汗富家少年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的情谊令人动容。然而,一场风筝比赛后,阿米尔为赢得父爱,选择了对哈桑的遭遇沉默逃避,这成为他一生的愧疚。成年后,阿米尔带着愧疚重返故地,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一真相激发了他的勇气与决心,毅然踏上营救索拉博的旅程。
阿米尔的软弱与挣扎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我们在愤怒的同时,也应反思自己。人性如海水与火焰并存,面对选择时,我们亦会挣扎。关键在于,是否愿意直面内心,为善良美好而努力。
阿米尔追寻的风筝,是对哈桑的愧疚与纯真友情的渴望。通过救赎,他找回了失去已久的纯真善良,也重拾了灵魂。阿米尔虽受童年阴影影响,但他选择直面内心,与索拉雅结婚,与阿塞夫决斗,用爱融化索拉博,主动选择“再次成为一个好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风筝,代表勇敢、善良与美好。它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的追求,也可以是人生理想的不懈奋斗。希望我们拥有为那个风筝千千万万遍的勇气!
——新媒体241 牟雅娟
人间有味亦有幸
《人间有味》是我最早读过的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也是我最爱的散文。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的汪曾祺先生,在其中展示了自己对生活最好的理解——人间有味是清欢。
能够被纳入高中作文试卷,《人间有味》一书无疑是文学水平较高的。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什么磅礴的气势。只是单单的描写不同的食物,描写它们的色、香、味。便可被称之为一篇好的散文。从江苏到北京,是汪先生的人生路程,也是《人间有味》一书的主旋律。我不是江苏人,也没有去过北京。但是我知道江苏高邮的鸭蛋一叉子下去,可以呲出油,我知道北京人一生吃的大白菜摞起来有北海的白塔那么高 。没有华丽的词藻,简单几句,我便闻到了美食的香气,窥见了人间的美好。
对于《人间有味》一书,我做不出什么准确的评价。在文人眼里它是一本词藻简单,通俗易懂的美文;在美食家眼里,它是一本北京与江苏的美食图鉴。而在普通人眼中,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句对其最好的评价——它是唯一一本,可以在“我”吃饭时,替代下饭视频的散文。
《人间有味》一书在很早前便被我读完了,但是书中的美食我基本都还没有吃过。我想未来,我会吃到江苏的鸭蛋,会吃到北京的羊肉酸菜汤下杂面,会吃到来自全世界的种种美食,也会窥见人间的种种美好。
——园艺241 李倩倩
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
书中讲述了一位原本风光无限的“上校”,一生打赢了无数场仗,最后却败给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秘密。故事围绕这个秘密展开,在守护欲与窥探欲的对抗中推进,既有岁月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上校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饱受磨难的一生。他在时代的洪流中身不由己,被命运裹挟着前行。他的荣耀与耻辱,坚韧与脆弱,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他曾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战功赫赫,却因身上的刺字而陷入无尽的痛苦与屈辱之中。然而,他始终坚守着内心的善良与尊严,在黑暗的岁月里,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周围人的世界。
书中的“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和亲历者,从一个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饱经沧桑的成年人。通过“我”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村民们对上校的态度,既有敬重与钦佩,也有嫉妒与猜疑。他们在时代的变迁中,或随波逐流,或坚守自我,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与丑恶。《人生海海》,内心五味杂陈,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传奇与苦难的时代,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时光里有那无比绚烂的青春,有生机盎然的世界。青春如一片城市尽头的庄园,希望与幸福等待着我缓缓前行的步伐。
时光里有那无比绚烂的青春,有生机盎然的世界。青春如一片城市尽头的庄园,希望与幸福等待着我缓缓前行的步伐,没有等待的果实。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正如书中所说:“生活是如此令人绝望,但人们兴高采烈地活着。”无论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坚定地前行。因为,在这茫茫人生之海中,唯有怀揣希望,才能在潮起潮落间,领略到世间的美好与温暖,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如余秋雨先生笔下“因尊严,万事万物才默然自主,悄然而立;因自立琳琅世界才有迹可循,有序可寻,没有尊严,世间便是一个烂泥塘。”尊严是可以倒下却不可跪下的自我价值尊重与认同。上校咬碎牙根坚守那难以启齿的卧底经历带给他的深深伤痛,忍受生命威胁的拷打捍卫自我的尊严与荣光,人的神性照亮响彻黑暗,如利刃撕破夜幕,令人肃然起敬。
正如作者麦家所言“每个人都会经历苦难,更重要的是人生海海,起落沉浮,总归还是要好好活着。”
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穿过花香小径,走过丛生荆棘,不论活得踌躇满志还是狼狈潦倒,我们还是把不幸写在沙滩上,把幸福刻在石头里吧!
——新媒体241 陈倩
历史与人性画卷
清浅的时光里,最爱心怀一份温暖,与同行之人把酒问盏,不去问来自何方,亦不求去往何处,只轻颜浅坐,恬淡对饮,故事入心,回忆入味。
每当谈论到一本“我”喜欢的书时,我总是不知要谈论什么,很多书籍都是看过即忘,直到我想起了高中时读过的一本书《檀香刑》。
我与这本书的结缘,其实颇为偶然。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求我们选购并阅读一本书籍,我随意地选择了它,却未曾料到,它竟在我阅读的过程中,给予了我极大的震撼。
《檀香刑》是莫言于2001年3月推出的一部长篇虚构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一段发生在莫言故乡山东高密县的、距今已逾百年的骇人听闻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莫言以其独特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主人公:老赵甲,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赵小甲,一个疯疯癫癫的傻瓜;钱丁,一个冠冕堂皇、为民请命的父母官;孙眉娘,一个风情万种、浪荡不羁的孝女;以及孙丙,一个铁杆英雄、真汉子。他们五人之间的恩怨情仇、生死较量,共同构成了这部小说的核心情节。
《檀香刑》以檀香刑这一残酷的刑罚为主线,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小说将背景设定在1900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社会动荡、外敌入侵、内忧外患的年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莫言更加深刻地描绘了社会的残酷以及人性的弱点。
我至今难以忘怀书中对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情景的描写。在莫言的笔下,他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那些迫害他们的人的厌恶与愤怒,都栩栩如生、引人深思。
每一次阅读《檀香刑》,我都能感受到莫言对于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这部作品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沧桑巨变,更让我对于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网络与新媒体241 李金霞
END
图片 | 罗玉召 马亦婷
文字 | 陈倩 李金霞 李倩倩 牟雅娟
编辑 | 宋雨祯
责编 | 高梓颖
审核 | 蒋超
版权归作者所有 | 如欲转载 | 请联系授权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