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有哪些重大部署?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让我们跟着人民电子书一起学习。
权威解读
黄守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新时代新征程各领域改革提出新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要发展,明确目标和路径很重要。”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引领,目标就是动力。我们党成立10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科学谋划确定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以此指引全党全国人民的前进方向,凝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引领党和国家事业阔步前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逐步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引领改革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领域到其他领域迅速推进、不断拓展。针对改革不断深入所面临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新修改的党章。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不仅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而且为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引领下,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
《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相比,在前面增加了“继续”两字,表明我们党在改革上道不变、志不改和接续奋斗的坚定决心。同时《决定》明确了到2035年的阶段性改革目标、分领域具体改革目标和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既一脉相承,又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改革实践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体现了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深刻理解这个总目标,对于完成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历史任务、贯彻落实好《决定》作出的各项改革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
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定自觉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全面深化改革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任务。只有深刻理解和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才能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引领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才能取得成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规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只有深刻理解这一总目标并以此为根本尺度,才能做到对改什么、怎么改心中有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不动摇,把该改的、能改的切实改好、改到位。
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为复杂,涉及的利益格局调整和制度体系变革更为深刻,改革措施的关联性、耦合性、敏感性更加突出。只有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统领作用,才能更好把握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和推进方式,也才能更好制定和统筹实施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举措,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效应对冲或合成谬误等问题。
准确把握到2035年的改革目标和分领域改革目标任务
综合考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形势任务,《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明确了到2035年的阶段性改革目标和“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要求到2029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就形成了总目标统领下有总有分、总分结合、系统完备的目标体系。
在到2035年的阶段性改革目标中,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明确“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扣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明确“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些目标,与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战略部署安排相一致,展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前景。
在“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中,对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提出了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的目标要求。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分领域改革目标相比,增加了国家安全领域改革的目标,进一步凸显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更加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全面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难点有效破除,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形成,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更加有力。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发展。协商民主体系更为完善。依法治国得到全面落实,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文化体制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快构建,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兜住底线、均等享有。人的全面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维护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加健全,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
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更加健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更加完善,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全面推进。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引领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处理好重大关系,讲求方式方法。
要坚持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要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目标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要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在破立统一中逐步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理论·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更加注重突出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凸显改革引领作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重点任务、指出了主攻方向。
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坚持重点突破,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才能做到纲举目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全会通过的《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其重要特点。
必须深刻认识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只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才能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只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只有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才能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才能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才能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专章阐述并一体部署,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必须深刻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才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能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强大推动,影响其他各个方面改革相应推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就一定能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权威访谈
在新征程上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访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记者: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如何理解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曲青山: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需要我们从改革开放的重要时间节点来回顾历史。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有这样几个节点十分重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改革”;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全面深化改革”;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谱写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今后一个时期的关键词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这三次三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都在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把改革进行到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决定》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深刻分析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必要性。《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决定》从制度建设、发展理念、价值立场、风险挑战、大国担当、党的建设等方面多角度阐述和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战略高度;既有历史深度,又有世界广度。概括起来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就是一句话: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记者: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新征程上,如何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曲青山: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指导思想,一个重大的行动、一个重要的规划也必须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决定》指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这一段话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它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旗帜、前进方向、政治立场、发展理念、总基调、总要求、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工作重点、实践途径等,这些都是宏观的、管总的、管大的、管根本的东西。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这一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坚持好这一指导思想,任何时候不偏移、不动摇,发挥好指导思想的“定海神针”和“导航仪”的作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目标规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记者:总目标是行动的目的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如何深入领会这一总目标?
曲青山:《决定》确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就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众多目标的组合和集成。为了实现总目标,《决定》提出要聚集七个重点:一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上,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要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三是在文化体制改革上,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是在社会体制改革上,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五是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六是在国家安全体制改革上,要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七是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上,要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对于《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决定》也设置了时间期限,强调“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总目标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规定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重大原则对于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记者:《决定》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提出重大原则来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如何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曲青山:重大原则来自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又要再回到实践中去,对实践继续起指导作用。《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的六条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我们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严格遵循、长期坚持。
《决定》概括总结的六条原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对于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严格遵循、长期坚持六条原则,要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导向、以坚持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以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为重要要求、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有效途径、以坚持系统观念为科学方法,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来 源: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审 核:吴旭恒
红安县政法新媒体矩阵
红安公安
红安法院
法治红安
红安检察
红安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