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区的白岩山有很多,白岩村只有一个,坐落于宁海深甽镇,毗邻绍兴市新昌县。白岩村以徐为主姓,曾听村里老人徐祥喜详细介绍,徐姓于明朝时期从新昌小将镇莒根村迁徙而来,定居于此,这么算下来,白岩村将近600岁了,在宁海众多古村里,白岩村尚不算老,但在众多古村里,白岩村还是能拿出几座庭院,几栋老房子来显摆一下它在悠悠岁月里的资历。
村子南北走向, 在村史里记载,村北有一巨岩呈白色,故名白岩村,如此命名,易记于心,却也是简单简明简了万分。进了村口,树冠华盖之下,立有岩石,上书白岩二字,后面隐隐有黛瓦粉墙的翘檐,这一层屋宇原本是当地的土地庙,在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形象上,可能旁边这一抹带有宗教色彩的庙宇红太过突兀,索性改建成徽派建筑的马头墙,这一改动,无形中契合了村子的地理环境和宜住怡居的生活面貌。
我站在地势较高的村南山坡上俯瞰,白岩村像一柄如意的形状镶嵌在镇亭山的山脚下,来自宁海县境最高峰的山涧水裹挟着高昂的势头俯冲而下,穿过连绵山脉的缓冲,经过多次撞壁和曲折后,这一股溪泉水收起了满身的不羁,纵向流入这柄如意的中位线时,奇迹般地变成了温驯和沉厚,配合着白岩村的性子,不急不躁地流淌着,从容不迫的老着。
一溪两岸几代人,生于斯养于斯,在屋舍俨然有良田桑竹之属的桃源之境,白岩村的徐姓老人们在闲暇之余更会谈起先祖,他们会尊徐应龙为始迁祖,时任南宋枢密使的徐应龙,他的官职应该是一个职位不低的武将,奈何元兵南下,在飘零的南宋末世下只能隐居新昌的山野间,再后来,其后辈又迁居在白岩村。在徐氏家庙里看到村史简介建家庙已有500多年,那我也把时间穿越回溯到同时期的明朝,明朝的朝廷上,徐氏应该有着辉煌的存在,从开局一个碗的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第一个跟从者,有从龙之功的异姓王徐达起,大明的朝廷上就有了徐氏的一席之地;当徐应龙的后辈迁居在白岩村时,时间的横轴线上,在孝宗朱祐憆的朝堂上,手握重权的徐溥正在意气风发。
历史的车轮再转动了几十年后,身居内阁首辅的徐阶,在嘉靖的朝堂上也在运筹帷幄;同在十五世纪,又走出来一个游历山川大地的徐霞客,他的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就是宁海,在这块土地上,难道他也在拜访徐氏先祖吗?接着又冒出来一个大咖,一个真正的大咖!不但官至内阁次辅,还是一个科学家,在中国的历史上,能被称作科学家的名人不是很多,徐光启算是一个!可以换个说法,大明朝代的徐光启,是当官里面搞科学是最厉害的,在搞科学的名人里官职是最高的;但是最牛还不止这些,五百年后人们还会提起他,因为在魔都上海有一处最繁华的区域以他命名:徐家汇。
朝代在不停更迭着,在历史的星河中,名人如苍穹之星一样此起彼伏闪亮登场一下,偏于山隅的白岩村民们依然延续着晨起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遥远的朝堂,对他们来说很遥远,那些朝堂上的辉煌最后只是化作家庙祖辈肖像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唯有徐氏家庙两侧的砖雕上深深印上耕读传家的传承,一条条阳刻的线条下,有着朝登天子堂,也甘为田舍郎的泰然。
一溪绿水皆春雨,两岸青山半夕阳。年轮转着转着,一个个时代都被甩成过去式,渐渐的,年轻的脸上爬满了皱纹,房梁顶挂上了蛛丝,慢慢的,庭院旧了,村子变古了,当一切都老了,也沉淀出其特有的韵味,沿溪而建的享寿小院,江南的典型四合院,院子里亲如一家的邻舍,里面的住户人均寿命90岁,陪我做导游的徐祥喜,年龄70岁,在这个院子里,只能算是正当劳动力的中年人。
享寿小院的河对岸还有院子,进入白岩村的游客不妨参观一二,其实,每个村子的老宅有很多,只是年轻人不甘偏居一隅,带着诗和梦想奔赴了远方,留下这里的空房子,成了他们梦中的故乡。穿村而过的溪水依然悠悠流淌,这一波溪水划不出一浆欸乃,却锁住了两岸庭院的乡愁。
我站在地势较高的村南山坡上,站在凫溪支流的源头上,在接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武陵桃源村,山坡下的白岩村就像一柄如意,村南是耕种,是生活,是怡居,是归老;村北是追逐新生活的奔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