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电气丨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23级博士研究生朱可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文摘   2024-12-28 13:10   湖北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个人简介


基本信息

朱可馨,女,中共党员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专业

2023级博士研究生


科研竞赛

参与发表SCI论文18篇、EI论文8篇

其中以学生第一作者在IEEE TDEI等期刊

发表SCI论文8篇

在《高电压技术》上发表EI论文1篇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获首届“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一等奖

第二十一届“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

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帝国理工学院交流学习


学生工作

曾任武汉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协会副会长

2023级博士生第一党支部书记

研究生党总支副书记


荣誉称号

获评武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

武汉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

武汉大学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先进个人

2024年度珞珈风云学子五十强

两次获评武汉大学研究生实习实践优秀个人


文体活动

两次获武汉大学实践成果一等奖

党支部风采大赛校级二等奖和最佳人气奖

(党支书)

武汉大学十佳社团(主要负责人)

武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十佳调研报告

武汉大学研创赛风采展示大赛二等奖



科研之路:稳步前行


朱可馨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她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认为自己并非天赋型的科研人才。她深知,科研的成功不仅依赖于灵感和创新,更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与扎实的基础。她谈到自己对科研的理解时表示:“许多人在科研初期都会急于求成,想要快速实现突破,做出最前沿的成果。然而,真正的科研之路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验的反复验证与数据的积累才是推动进展的关键。在科研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调节情绪,接受自己的不足,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完成每一项实验。”


朱可馨从事的是跨学科方面的科研工作,在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化工知识。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题中,对她来说是一大挑战。然而,面对挑战,她并没有急躁,而是认真查阅文献,明确了课题的关键所在,通过与其他化工领域构建联系,进而推动了自己的研究进展。她说:“跨学科研究的难点常常是知识的融会贯通,单凭自己有时难以突破瓶颈。这时,向他人请教可以事半功倍。”如今,她依然会与化学系的同学们交流,学习他们的实验和仿真方法,不断拓宽自己的科研视野



科研与生活的双重平衡


尽管科研任务繁重,朱可馨并没有把自己局限于实验室,她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文体活动,努力保持生活的多样性与平衡。她认为,科研虽然重要,但也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缓解压力,维持身心的健康。对她而言,学生工作和文体活动其实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更像是一种生活里的兴奋剂和多巴胺。她分享道:“科研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常常伴随着迷茫与疲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工作和文体活动所带来的即时成就感,能有效的帮我平衡科研的疲惫,帮助我不断前进。我也通过这些活动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经验分享,不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也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




  未来规划



脚踏实地与远见卓识


朱可馨对未来的规划有着清晰且务实的思考。她指出,科研和生活中的每一个决定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要对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进行合理规划。她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时,提到过一次因为拖延差点错失的重要机会:“当时我在申请CSC资助时,因为拖延和随性,差点失去了公派留学的机会。后来我意识到,无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规划,都不能盲目自信,必须要踏实、务实。”她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时,可以从榜样出发,分析自己与榜样之间的差距,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过分析自身与他人的差距,逐步弥补短板,最后决定自己是否继续走当前的道路,还是寻找新的方向。”


   致学弟学妹们



认识自己,勇敢追梦


最后,朱可馨向学弟学妹们送出了她的祝福:“希望大家在追梦的路上,能够认识自己、爱自己。梦想是漫长的旅途,遇到困难时不要灰心丧气,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挑战。用心规划,脚踏实地,最终你们一定会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闪光发亮。”

朱可馨的故事既是她个人努力与智慧的体现,也是一份对生活、对自我不断探索的记录。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科研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自我成长的历练。在这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道路上,她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继续前行。




撰稿丨唐炬
供图丨朱可馨
编辑丨罗钦一 张琳钰
审稿、责编丨邹春航 苏大智 覃婧姿


WHU电气研究生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公众号。为您提供新鲜及时的校园资讯,助力您的美好校园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