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虹口区东部,因区域内的“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宗教场所”,而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殊的文化价值。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地图上的轮廓线,如同一艘承载着希望的“巨轮”驶向黄浦江,名副其实的“海上方舟”。
有学者认为“上海”即是以吴淞江36条大浦中的“上海浦”而得名,而“下海浦”畔下海庙前,因人们时常手提香烛篮子跨过下海浦上的木桥去进香祈愿,而有了“提篮桥”之名。
▲下海庙旧照
1900年前后,下海浦被填平,筑成茂海路(今海门路),此后不久提篮桥也被拆除,但提篮桥区域已成为当时一处商贸繁荣的地方。
▲下海庙(昆明路73号)
在下海庙内有一家云来集素斋馆,环境古朴,来一碗素面,浇头是很有本帮特色的甜鲜味儿,吃吃面,静静心。
云来集素斋馆
地址:
昆明路98号
营业时间:
7:00-18:00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犹太人集中生活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布局与街道空间,并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繁荣的社区商业、文娱消费,而被称为“小维也纳”。
▲霍山路百老汇大戏院顶层的罗伊屋顶花园是当时犹太人休闲聚会的社交场地。(右侧远处为提篮桥监狱)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北侧的“提篮桥监狱”建筑本身有一定特色,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曾有“远东第一监狱”、“东方巴士底狱”之称。
提篮桥监狱由当时的公共租界工部局始建于1901年,1903年启用,时为上海工部局警务处监狱,后陆续改建、扩建。历史上,提篮桥监狱曾收押过众多知名人物;1945-1948年间,这里是关押、审判、处决日本战犯的场所。
▲1945年12月,提篮桥监狱外。
一段时期内,“提篮桥”在上海的语境中,除了是地名外,还逐渐成为监狱的代名词。提篮桥监狱,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道路、街巷、寺庙、会堂、民宅等,基本保留了历史上的街区格局,特别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二战时期犹太难民避难上海时期的建筑风貌,集中体现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地址:
长阳路62号
开放时间:
9:00-17:00
(16:00停止售票,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
坐落于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是一座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历史遗迹的纪念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纪念馆以摩西会堂旧址为核心建立,摩西会堂在1907年建造之初原是一幢私宅,1927年,在上海的犹太人将摩西会堂迁于此址,并成为当时犹太人的主要集会场所。
建筑坐南朝北,平面呈凸字形,三层砖木结构外廊式建筑,青砖清水墙面,间有水平向红砖带装饰,门廊拱券也用红砖镶边,拱廊入口上方有六角星,中央礼拜堂可容纳300人。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深情讲述二战期间两万多名犹太难民为躲避纳粹迫害,避难上海的历史故事,通过场景再现和互动科技等展示手段,以及大量珍贵的文物史料,生动再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犹太难民与当地中国居民和谐相处、共度难关的生活场景。
白马咖啡馆
地址:
长阳路67号
营业时间:
9:00-18:00
白马咖啡馆开业于1939年,是由维也纳逃亡来到上海的鲁道夫·莫斯伯格一家创办,以其家乡风靡一时的轻歌剧《白马旅店》命名。
莫斯伯格和妻子租下了一栋三层带阁楼的建筑,在长阳路临潼路路口创办了白马咖啡馆,温馨的气氛、周到的服务让这家咖啡馆生意兴隆。
被拆除的白马咖啡馆在原址附近位置复建,并使用了一批当初保留下来的建筑构件和家具,多方位展现着上海历史脉络中的风土人情,以及上海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文化特点。
霍山路、舟山路建筑群
地址:
霍山路71-95号、舟山路1-81号
霍山路71-95号、舟山路1-81号,是于20世纪20年代末建造的欧洲古典风格毗连式建筑,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迈克尔•布卢门撒尔曾在舟山路59号亭子间居住。
除了历史文化、人文故事,还有那些记忆中的“提篮桥美食”,一起来北外滩来福士的城市集市·里弄吃个遍吧~
位于北外滩来福士广场地下二层、再现过往提篮桥街景的城市集市·里弄一片热闹,这个美食街市复刻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巷弄生活,其间摆着颇有年代感的洗衣机、缝纫机和自行车等。
除了来源于老虹口居民的“道具”,你还能在这里找到提篮桥的“老味道”——提篮桥老摊头葱油饼一号、郭大王净素坊已在提篮桥开店二十年以上……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图)
近期大热的“汪小姐”同款排骨年糕、“大壶春”的本帮生煎,舌尖上的怀旧之旅也从这里开启→
CITY MART 城市集市·里弄
地址:
东大名路999号
北外滩来福士广场B2层17号
(地铁12号线提篮桥站3号口)
营业时间:
10:00-21:30
上海开埠以来的百年间,提篮桥地区经历了从传统江南乡村转向航运贸易枢纽的近现代开发,从原租界边缘区“华洋共处”的海派市井到数万犹太人集中避难的“小维也纳”社区转型,留存了包括里弄住宅、高层公寓、宗教建筑、学校、医院、菜场、监狱、作坊、码头港口等多样化的建筑类型,展现出这片区域独特的社会生活形态和历史建成环境,也是近代上海建筑风格国际化与社会文化多元性的生动缩影。
来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探寻当年犹太难民的“海上方舟”,回到九零年代的“弄堂里厢”边逛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