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杂志
2024年7月
默空间
以下文章引用自《家族企业》杂志 2024年7月号报导。
关于《家族企业》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秉承“只有中国的传承才能传承中国”的理念,与目标人群⼀起探讨企业如何传承、财富如何传承、精神如何传承,旨在通过知识传导、意识提升、行为改变,助力中国民营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伟大梦想。
(上述文字摘自"中华妈祖杂志"微信公号简介)
杂志内容涵盖了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既有宏观的战略分析,也有微观的实战案例。
默空间:探索妈祖信俗的当代表达
说起妈祖信俗,你会想到什么?或许是一幅幅烟波浩渺中帆影点点的画卷,耳边隐约响起了渔歌唱晚,鼻尖似乎还能捕捉到那一缕从遥远海岸飘来的淡淡海盐味。或许是每年的妈祖诞辰日,湄洲岛上人山人海、香火缭绕的祭祀盛况,老人们口中传唱着古老歌谣,孩子们手中紧握着祈福香。或许是古朴的庙宇间,每一尊栩栩如生的妈祖像,她的眼神温柔而坚定,仿能洞察人心中最深处的愿望与恐惧;信徒们轻声细语地诉说着自己的心事,妈祖就在他们身边,静静倾听,给予力量和安慰。
妈祖信俗,作为我国目前首个也是唯一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至今已广泛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妈祖信仰不仅在发源地莆田和邻近的泉州等地有着深厚的根基,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区域,妈祖信仰也与当地海洋文化深度融合。在中国台湾地区尤为显著,约有 1700 万台湾同胞信仰妈祖。在全球范围内,妈祖信俗已传播至 50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 5000 座妈祖宫庙和超过 3 亿的敬仰者。在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的华人聚居区,妈祖庙成为当地华人重要的文化标志和精神寄托。
妈祖信俗远播全球,不仅印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文明交流的深度,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与亲和力。它将和平、慈爱、勇敢与互助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让这些美好的品质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成为连接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
在上海,这一传统信俗正在经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代演绎。杨妍蓁女士,一位怀揣梦想的台湾女性,正以创新的视角和满腔的热情,在这座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国际大都市里探索着妈祖信俗的当代表达。她深知,要让这份千年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就必须使其与当代青年人的兴趣和审美相契合,通过更加贴近时代、充满创意的方式来讲述妈祖的故事。
左为长宁默空间,上为主理人杨妍蓁。
创造妈祖文化复合式场域
2017年,在沪生活多年的杨妍蓁随朋友去天津参加津台会,顺路参拜了著名的始建于元朝的天津天后宫。参拜中,她结识了几位同样来自中国台湾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是妈祖的忠实信徒。闲聊间,朋友们提到,聚居了几十万台胞的上海似乎还没有与妈祖文化相关的公共场所。这次无心插柳的参拜,成为杨妍蓁与妈祖文化结缘的起点。在那之前,她对妈祖的认知几近于零。无独有偶,那一年,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局领导找到了杨妍蓁,向她推荐了长宁区一座闲置的小型庙宇,意在邀请她将其改造为文化创意空间。这一切的巧合,如同冥冥之中妈祖的指引。她开始设想,也许这城中一隅可改造为妈祖文化的一个栖息之所,让它不仅成为敬仰者们寻求心灵慰藉的港湾,也让周边居民有机会了解妈祖信俗。
杨妍蓁开始研究和妈祖有关的资料,尤其试着去寻找妈祖与上海的关联。她了解到,上海在南宋咸淳七年(1271)前已有妈祖庙,妈祖文化进入松江府的时间较上海立县(1292)早了至少 20 年。史料记载,上海自宋以降,至少有超过五十个妈祖庙及妈祖文化相关场域。除了庙宇的形式,清朝时众多商人组成的会馆普遍供奉妈祖,以祈求事业顺遂、出行平安。
今天,上海有松江天妃宫和上海天后宫两处妈祖为主祀神祇的宗教场所,上海城隍庙、下海庙及崇明天后宫也在供奉妈祖,妈祖主题展馆则有金山妈祖文化馆和苏河湾天后宫。上海,本就有着妈祖文化发展繁衍的土壤。
杨妍蓁有着多年文创领域从业经验,深谙如何以现代的形式去转化传统文化。她开始构思这座城中庙宇的改造方案。“首先,因为这一处空间是在街区里,必须考虑到它如何与街区共生、如何与周边居民和新老移民沟通的问题。其次,妈祖文化的传播场所形式比较单一,一般就是庙宇,那么,作为后发进入这一领域的文化场域,如何做出不一样的形式来。”杨妍蓁对《家族企业》杂志说,“我须考虑的是,如何把一个传承千年的文化用一种能够与当下年轻人对话的方式呈现出来。”方案出来后,市台办、区台办、市台联、长宁区文化局领导给予了肯定和支持。2020 年初,由庙宇改造的“默空间”正式开始运营。妈祖原名林默,“默空间”的名字即由此而来。
从外观上看,“默空间”仍保留了庙宇的飞檐翘角,由于建筑体本身规模较小,这一构造在街区里并不显得突兀。走进大堂一看,却是一派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墙面和地板以蓝色为基调,暗合海洋文化内涵,墙面布置了妈祖文化相关资料与图片,是妈祖历史文化知识展示区。大堂顶部正中间悬挂着一台亚克力材质的透明妈祖神轿,这台轿子也是妈祖信俗的一种特别展现形式――在妈祖信俗里,让妈祖像乘坐的轿子从身上经过,能去灾避祸,迎来好运。一台由屋顶垂下的妈祖神轿,寓意着每一位来访者都得到了妈祖的护佑。
大堂里真正的主角无疑是妈祖像,凤冠霞帔,端庄、安详、慈爱,平静俯视着整个大堂。
经过三年多用心经营,“默空间”已经成为部分在沪台胞的精神家园。大家因妈祖文化结缘,共话传奇,交流心得,收获心灵的慰藉与温暖。而吸引台胞们过来的,是杨妍蓁精心准备的一顿顿精神大餐。“默空间”从 2020 年 5 月至今,先后推出了“绕境展”“安澜—楹联展”“无惊—千年传承展”“好事成— 妈祖信俗展”等多项展览。展览免费向民众开放,除了吸引到在沪台胞,也有不少周边居民慕名而来。曾在中国台湾《联合报》系活动部门工作十余年的杨妍蓁有着丰富的策展经验,经由她手出品的展览品质颇高,而且大多以普通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
以“好事成—妈祖信俗展”为例,在展览第一部分“传说故事”环节,“默空间”与在沪台胞志愿者合作,共创设计了“海洋探险家”桌游,将妈祖在一千多年传播史中的七大重要传播方式用游戏的冒险路径呈现出来,包括出使、海上漕运、海上贸易、大运河、下西洋、经商、迁徙等。观展的民众都忍不住玩上一局,由此对妈祖传播的路径也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第二部分“妈祖习俗”,展出了在沪台胞根据妈祖习俗创作的插画,诸如妈祖巡安、妈祖贡品、谒祖进香、妈祖服饰,圣杯问卜等。这些有着浓郁台湾地区乡土风情的插画让台胞们倍感亲切,也让大陆的朋友们了解了台湾地区的风土民情。
“默空间”也会在周末组织尤克里里课、书法课、中医义诊、插花课、烹饪课,给在沪台胞提供了一个周末聚会、学习、交流情感的场所。
“很多来访者说,‘默空间’像是一个台湾会馆,在沪台湾同胞基于敬仰妈祖来到这里,相互帮助与交谊。但我觉得,‘默空间’更像台湾同胞在上海的一个家,大家来到这里,会很快将自己代入主人的角色,主动分担起洒扫、整理这些工作,像爱护家一样爱护这里。”杨妍蓁说。
2021 年,又一个机会找到了杨妍蓁。上海市松江区台办向她推荐了一处更大的适合做妈祖文化的空间,于是便有了第二个“默空间”――松江“默空间”,至今已运营一年有余。由于经费限制,松江“默空间”目前只开发了第一层,约 300 平方米,但这已使它成为上海最大的妈祖文化展示空间。杨妍蓁介绍,如果把整个三层空间都开发利用起来,松江“默空间”可以达到上千平方米的规模。
六月起,松江“默空间”向公众预约开放“丰盛—妈祖文化展”,整个展览由妈祖生平、妈祖文化与上海、天下妈祖祖在湄洲、妈祖信俗、台湾地区的妈祖习俗共五部分组成。而同期,长宁“默空间”推出了“有乐—科技与妈祖”主题展览,展览围绕着印刷术、航海术的发展与妈祖信俗的对外传播展开。
左为默空间的"好事成"展,上为亚克力”神轿”。
线上线下互动,讲述妈祖故事
今年三月起,杨妍蓁联合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在长宁“默空间”开设了“晓默书苑”公益沙龙,以主会场线下授课,分会场直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每月一堂课,邀请民俗学、历史学、音乐学、艺术学、建筑学、人类学、宗教学等不同领域专家讲述妈祖文化。目前,沙龙已成功举办了三场,先后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兆元教授和游红霞教授,他们分别讲述了《<天后圣像>的神圣叙事》和《妈祖文化的多维谱系》,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杨旻蔚教授讲述了《妈祖声音景观之前世今生》。从学术的角度为普通民众讲述妈祖故事,这在妈祖文化的传播中尚属首创。这些略显高深而生僻的话题,每次都能吸引到不少听众报名参与,也令杨妍蓁感到惊喜。
与此同时,以公众号“上海默空间”为载体,杨妍蓁和伙伴们制作了大量介绍妈祖文化的内容,形式多样,雅俗共赏:有学术趣味较浓的 20 集视频课程《妈祖大学堂》,请到台湾妈祖文化研究协会理事长蔡相辉教授导读妈祖文化经典《天妃显圣录》;有富于人情味的“妈祖习俗”专栏,介绍钻轿脚、契子义女、祈求红线、真人艺阁、摆棕轿等台湾当地的妈祖习俗;也有烟火气十足的“台铁妈祖庙口美食行旅”
专栏,介绍台湾地区各地妈祖庙附近好玩、好吃、好买的伴手礼;另开设有“绕境阵头介绍”专栏,介绍台湾地区“大甲妈祖绕境”活动中,绕境队伍各个组成部分的装束和功能。这一公众号像一本关于妈祖文化的数字百科,带你以轻松自在的方式了解关于妈祖的方方面面。
迄今,“默空间”所做的大量线下与线上的工作,都由杨妍蓁和志愿者们义务完成。杨妍蓁介绍,包括她自己在内,“默空间”没有一人拿工资,所有活动经费均来自赞助,赞助的每一分钱都被运用到活动本身。这不禁让人好奇,杨妍蓁和志愿者们做这一切的动力来自哪里?
面对这样的疑问,杨妍蓁表示,“默空间”不仅是一个文化项目,更是一份情怀,一种使命,是她以及志愿者们与妈祖的海洋精神产生共鸣后,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行动。同时,她也有一个愿望。“经由一地人民对信俗的偏好,可以了解到这一地区人民思考问题的方式。我真诚地希望,‘默空间’能成为一扇窗,让大陆同胞透过妈祖信俗更多地了解台湾同胞的所思所想,让两岸同胞多一份相互了解与信任。”杨妍蓁说。
松江“默空间”正在举办“丰盛—妈祖文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