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不乡愁:旅居云南还看临沧

民生   2024-11-03 17:31   云南  

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诗人用寥寥数行,写出了对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这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抑或“集体的梦”,便是我们说的乡愁。

“乡愁”作为学术概念,最早出现在1688年,由瑞士医学院一名学生在学位论文中提出,是指一个人由于离开自己家乡,或者害怕再也回不到自己家乡而感受到的一种痛苦。

后来,随着乡愁概念的不断推广,心理学、神经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消费者行为学、文学、民俗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出发,探讨乡愁现象的形成机理与实践应用。

从旅居层面来看,乡愁可视为游客与旅游地之间产生的本土文化认同。这个地方的山水与风物、自然与灵性,勾起了人对家乡才有的回味与眷恋,便是用乡愁,把他留在了这里。

今年国庆黄金周,云南旅游花费达472.4亿元,189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99.27万人次。
来到云南、爱上云南、留在云南,这是旅居云南必不可少的“三部曲”。

其中,爱上云南,便是乡愁之所在。

前不久,著名作家雷平阳在澜沧江畔提到,临沧就是一个巨大的乡愁,是一个从文化到自然整个的一个形态、一个体系。

解读临沧这座巨大的乡愁,或许能让我们找到,关于旅居云南的更多灵感和启发。

文化回归:多彩民俗与茶马古韵

乡愁的内核,是文化。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古称缅宁。早在石器时代,临沧已有人类繁衍生息的痕迹。据记载,临沧称为“百濮”(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的族群曾向商王献珠宝、短狗等特产。

临沧世代生息、繁衍着佤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德昂、彝族、景颇族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佤族人口24.5万,约占全国佤族人口的60%,是世界著名的佤乡。

3500年前,就有佤族先民把山崖当成巨幅,画下他们生活的点滴,耕作、狩猎、战争、祭祀……这是定格在沧源崖画上的千年史诗。

临沧还沉淀着一段云南近代史上的遗憾,凝聚着数万工程技术人员和30多万云南民工血汗、被孙中山寄予美好愿景的滇缅铁路,为阻断日军,被迫停工并部分炸毁。如今连接滇缅的大临铁路(大理—临沧)开通,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步上正轨,历史已成回声,家国记忆却将永远留在人们心里。

有酒可解乡愁,有茶也能慰藉乡愁。

临沧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的“煎茶”可谓我国最早的茶文化之一,在徐霞客游历临沧时,还特别记录下“特煎太华茶”的经历。
徐霞客在临沧的12天游历中多次提到了临沧茶,3次提及茶房(茶坊、茶庵、七碗亭)、2次瀹茗、1次煎太华茶,这足以说明300多年前的“顺宁道”不仅是商道、盐道,更是一条茶道。

澜沧江与黑惠江两江之间,坐落着鲁史古镇,这里历史上是凤庆通往巍山、下关、昆明直至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驿站,同时地处茶马古道向东南亚缅甸、泰国商贸延伸的要冲。

保存完好的古朴建筑,清晰可辨的马蹄印记,似乎还能召唤那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阵阵驼铃。在这里,每天都能见到在古建筑下驻足的游人,所有不肯被遗忘的历史,仿佛都被镌刻进了严丝合缝的砖墙和日益古旧的房屋里。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完美融合,让临沧的这份乡愁别有韵致。

自然回归:诗与远方的天然灵性

乡愁的依托,自是一方山水。

看大山蜿蜒,便想起儿时结伴放飞纸鸢的山丘;看大江东去,便怀念村头一起摸鱼捉虾的小河。

如果可以鸟瞰临沧,那大山大河,足以让人心驰神往。临沧六大雪山,亦是茶山,冰岛、昔归、勐库、懂过、坝糯、忙肺。春赏繁华簇锦,夏品云雾茶香,这个时节正可赏秋林空色,到冬天便可遥鉴雪顶寒茶。

临沧的山有茶,便有了灵性。杜鹃花海、万丈崖瀑布点缀其间,绿孔雀漫步在夕阳下。


临沧的山立在奔腾的江水旁。


中国的地势整体西高东低,许多大河由西向东流淌,“人生长恨水长东”是人们对河流走向最普遍的印象。
然而,也有一些大河是向南流的。它们在跨纬线南奔的路上,孕育了东西流向的河流无法比拟的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在中国境内,南流的大河最出名的当属澜沧江。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唐古拉山北麓,流至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后始称澜沧江,南流至云南省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最终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

澜沧江是亚洲唯一一条“一江连六国”的国际河流,在临沧境内蜿蜒306.6公里。

看惯了大江奔腾,在临沧却能赏鉴难得的百里长湖。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在临沧云县境内江面上建起了百万千瓦级的漫湾电站和大朝山电站,两座电站大坝横空出世,冲天而起,形成了两个如梯相连、沉静如画的高峡平湖和百里长湖,即漫湾库区的高峡平湖和漫湾电站到大朝山电站全长91.3km的百里长湖。

烟波浩渺,青山连岫。驾一叶扁舟,去远航,也是回乡。

临沧也没有辜负这方山水,沿岸建设彩色林,发展休闲农业,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并推动航道旅游,让“五彩澜沧江”保护发展如火如荼。

自信回归: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为什么生长在山区的人,也愿意以大海为家?因为海的包容与宽广,恰如每个人心中的故乡,容得下一生的记忆和不断更新的求索。

面朝大海,更是一种自信,一种眼界,一种超越。

临沧人总这样形容自己的家乡:“两洋在此分水,太阳在这转身”。

临沧地处北回归线和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大水系地理分水线的十字路口,独特的地理区位足以概括临沧的一大优势:从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陆路距缅甸腊戍148公里,距皎漂888公里。

这让临沧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经济圈的中心,对内连通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辐射环印度洋地区33亿人口巨大市场,是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

推窗向洋开新局。临沧高起点规划设计和建设孟定新兴国际口岸城市,“一区三园”联动,岸、城、园一体布局,打造孟定新兴国际口岸城市。孟定清水河口岸成为云南第二大对缅贸易口岸,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园区辐射作用逐步显现。

无限春风来海上。

临沧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对接互访时,提出要合力打造临沧旅居品牌。这里澜沧江蜿蜒流淌、大雪山巍峨高耸,佤文化热情奔放,年均18.8度的气候宜居舒适;这里有烟火气的美食、有怡然自得的茶旅生活、有摸你黑狂欢节……

这里是温度临沧。

今年国庆假期,临沧共接待游客99.99万人次,同比增长9.5%;实现旅游总花费9.4亿元,同比增长17%。

借力印度洋开放的海上春风,借力滇西秘境的浓浓乡愁。

一定会有更多人,来到临沧,爱上临沧,留在临沧。

以下内容,特别向您推荐,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省委书记鼓励大理:勇当旅游转型升级领跑者


昆明“工业上楼”成绩单:打开“再上层楼”的想象空间


全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山擦亮滇缅公路交旅融合新名片


云南又一件大事: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启动


一部云南史,半部交通史: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爱凤庆
爱生活,爱凤庆,滇红茶乡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