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 | 踏寻足迹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深研旱碱麦特色农业大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黄骅开展社会实践

政务   2024-08-07 21:02   河北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河北沧州黄骅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16日—8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接力奋进新征程“红砖”宣讲实践队赴沧州黄骅市开展社会实践。实践队员坚持学思研结合,知信行统一,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港口码头与乡镇村各级干部、农林科研工作者、基层榜样代表进行深入交流,走访旱碱麦地5片、农业管理科研所2家、旱碱麦产业与加工企业3家、“全国文明示范村”1个、河北省“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沧州市“美丽庭院全覆盖村”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开展“行走的思政课”4堂、红色理论宣讲3场,录制大学生讲思政课1节,撰写调研报告1篇。队员们在深入调研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和推进盐碱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思想伟力,增长见识才干,锤炼能力本领。实践队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萌,思政课教师李春峰,团委书记梁文贤和9名本、硕、博学生组成。实践活动被沧州电视台“沧州新闻”报道。




01

在“盐碱地里的思政课”中

感受破“碱”重生的力量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他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一年后,实践队员走进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的农民杨东进家的旱碱田地进行调研学习,探寻盐碱地蝶变“新粮仓”的奥秘。思政课教师李春峰将思政课搬到盐碱地里,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盐碱地里的思政课”。他讲授了“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的现实意义,引导队员们深刻体会“农业荒漠”的盐碱地逐步变成“大粮仓”的战略意义,深刻认识“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宏伟目标的的重大历史意义。

在常郭镇李子札村“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志清介绍了合作社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模式,发展轻中度盐碱地特色农业,建成省级旱碱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的过程。在试验田里,队员们学习了旱碱麦“六步法”高产栽培技术,更深入理解了科技在解决旱碱麦“望天收”的问题,实现稳产、丰产中的关键作用。

在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的种子车间,所长张卫军详细介绍了科研团队历经40多年不懈努力,先后育成“冀麦32”“捷麦19”“捷麦20”三个自主研发品种,从而促使旱碱麦发展产生质的飞跃的艰辛历程。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芯片”强大,粮食种植才能更有底气。

在黄骅地升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城带领队员们参观车间,介绍了用传统石磨生产工艺生产出营养健康、品质优良的全麦面粉的过程。实践队员亲手制作并品尝由旱碱麦制作的面花,亲眼见证了旱碱麦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

在河北银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队员们参观了旱碱麦深加工的研发车间,对黄骅市各企业立足优质旱碱麦原料优势,形成集面粉、面花、面条等旱碱麦产品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发展链条,实现旱碱麦产业链条良性化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后仙庄村的黄骅面花非遗工坊,旧城镇团委书记刘博松和工作人员边洪禄详细讲解了旱碱麦品种、面粉制作以及黄骅面花的制作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骅面花在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同时,正以更高的附加值为盐碱地发展带来新动能。

在黄骅市海盐博物馆,队员们参观了“天工开物—中国盐史”主题展览,深入了解盐业的生产历史和盐民生活的全貌,体会盐业在古代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制盐技艺、黄骅市盐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02

在“港口旁的思政课”中体会

总书记多次考察港口的深意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和黄骅港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等情况。一年后,实践队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来到黄骅港口,实地考察了煤炭港区码头的船舶运载及煤炭储存情况。在三四期翻车机房,实践队员参观清洁、高效的绿色、现代化港口作业现场。团委副书记时亚东强调,实践队员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含义,为守护国家能源安全贡献青春力量。思政课教师李春峰将思政课搬到港口旁,讲授了一堂引人入胜的“港口旁的思政课”。他讲述了黄骅港发展成为北方重要港口的历史进程和港口建设者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故事。实践队员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时的指示精神,体会总书记多次考察港口的深意。

在渤海新区南大港东兴化工区,队员们参观学习了“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的运作流程。拥抱新技术、赋能新安全,化工园区将科技与安全管理高质量融合,实现了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为黄骅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03

在“场馆里的思政课”中

传承红色基因

黄骅市是全国唯一一个为纪念革命烈士,以英烈的名字命名的县级市。实践队员来到黄骅市羊二庄镇大赵村惨案遗址纪念馆,83岁的讲解员孙津生饱含深情地讲述了黄骅烈士的革命事迹。思政课教师李春峰在黄骅烈士牺牲地讲授了一堂“场馆里的思政课”,引导队员们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队员们在黄骅烈士的铜像前集体默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队员们来到旧城镇西仙庄村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刘贯一同志故居、革命烈士事迹展馆、党员活动室和红色文化广场。在刘贯一烈士故居,旧城镇党建办副主任王杰和刘贯一烈士后人刘志方老人向队员们动情地讲述了刘贯一烈士的革命经历,并向实践队员赠送《刘贯一》革命英烈故事读本。

在黄骅烈士陵园,队员们瞻仰革命先烈遗像,参观烈士纪念碑廊,追忆黄骅、赵博生、刘贯一等革命先烈的光辉战斗历程,学习先烈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04

在“乡间的思政课”中体验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成果

实践队员来到河北省“和美乡村示范村”旧城镇小堤柳村。村党支部书记安国铭介绍了本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村两委把堤柳古枣林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通过整合项目、政策、资金等各方面优势,深入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这里也已成为了一个集自然风光、文化活动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打卡地。

实践队员来到“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沧州市“美丽庭院全覆盖示范村”——旧城镇池庄村。旧城镇妇联主席耿晓云带领队员们参观池庄村“妇女之家”的展示室、图书阅览室及儿童之家,并介绍了“妇女之家”的工作情况。队员们走进河北省“美丽庭院”示范户赵娟平的家中,听赵大娘讲述自己克服困难考取驾照,与身患残疾的丈夫张根利四处行医的感人故事。

实践队员走进“全国文明示范村”李子扎村的杰乐面条加工坊。吴杰用旱碱麦制作的面条筋道、耐煮,供不应求。她连续九年在初伏时为“五保户”“低保户”、市区环卫工人和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的老人们送去上万元的“爱心初伏面”,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面条姐”,并获评河北省劳动模范。面条加工坊内弥漫着浓郁的麦香,这是独属于黄骅旱碱麦的味道,也是“面条姐”勤劳致富,传递凡人温光的专属见证。

在河北省“和美乡村示范村”后仙庄村村委会,实践队员们与乡镇、村干部就塔元庄村和后仙庄村的乡村振兴历程及做法进行交流。思政课教师李春峰在此讲授了一堂“乡间的思政课”,引导队员扎根祖国大地,将书本上的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红砖”宣讲团成员冀炳鑫开展了“塔元庄下春意浓,振兴号角响长空”主题宣讲。

在旧城镇人民政府,实践队员们与旧城镇政府的部分青年党员干部开展座谈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萌介绍了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引领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做法。旧城镇团委书记刘博松介绍了旧城镇党委以党建引领旱碱麦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成效。“红砖”宣讲团成员翟璇开展“绿色发展:绘就乡村振兴的生态画卷”主题宣讲;孟豪梅开展“重温先辈赶考路,走好赶考新征程”主题宣讲。


END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

河北师大青年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助推青年健康成长、传播优秀校园文化、营造青春团学氛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