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兰州新区坚持发展与安全“双统筹”、改革与法治“双驱动”,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道、积法治之势,为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一、强化政治引领,厚植法治思想根基。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党工委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等方式,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依法治区委员会工作规则,研究法治领域重大事项30余项,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年度述法、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领导干部学法清单等10余项制度。建立法治建设“年度考+平时评”工作机制,聚焦法治领域重大改革、重点任务,常态化开展日常检查、法治督察、年度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有效落实。深化与甘肃政法大学在干部教育培训、理论研究阐释和法治政府建设等领域战略合作,助推法治新区建设。在《兰州新区报》开设“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推动法治新区建设”专栏,刊发各级各类署名文章12篇。在全省率先组建“八五”普法志愿者团队,开展“法律八进”活动600余场次。
二、围绕中心大局,提升服务保障质效。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我们始终坚持把法治化作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提质增效行动,主动在制度、机制、流程上探索创新、先行先试,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集成性、示范性改革创新举措落地实施并取得成效。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场监管领域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公布“两轻一免”事项657项,对83种首次违法经营行为免予行政处罚,创新提出“监察+仲裁+司法”联动预警服务模式被列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方案并推广。设立兰州新区“企业家日”,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包抓联企业”“干警联企业”“法官联企”“检察护企”“检护民生”等活动,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和处理回应机制,严格执行产权保护司法政策,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加速构建,经营主体达4.68万户、年均增长30%以上,连续3次荣获“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4次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三、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完善政府治理体系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抓手。我们始终坚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完善依法决策机制,认真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决策程序规定,确保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动态调整《兰州新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推动“清单之外无审批”。制定《兰州新区赋予乡镇和街道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第一批)》,推动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向基层一线下沉。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与25个省500余个市县区162项政务事项“跨省通办”。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13个行政执法单位建立了裁量权基准。创新建立“复议+调解”“复议+听证审理+检察官评议+专家意见”“复议+执法监督”等办案机制,40%以上的行政争议通过调解妥善化解。建立“检察监督+复议监督+执法监督”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法治督察、案卷评查、个案分析、执法统计等形式,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打造“阳光政务”品牌。
四、聚焦主动创稳,提升市域治理能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纵深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不断深化“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向好。高标准建成新区综治中心,形成“一中心统筹、信息化赋能、多阵地联动”的基层善治“升级版”,制定《兰州新区“一引四化五治”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若干措施》,举办兰州新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推动新区基层治理认识提升、能力提升、效能提升。持续优化诉调、检调、警调、访调、政调对接机制,创新“接诉即办”机制,加强各类诉求事项跟踪督办和回访反馈,不断提高办事质效和群众满意度。一体推进“打、防、管、控”措施,刑事、治安发案分别下降36%、33%。组织开展“断卡”“断流”“净网”等专项行动,电诈警情、损失分别下降48%、44%。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奋进新征程,我们将进一步筑牢“改革立区、法治护航”之基,持续在改革破题上优机制、提质效,加力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用高质量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兰州新区新篇章。
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