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挥舞自如,轰鸣声隆隆不绝。在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汽成商”)的车间内,生产火力全开,一台台成品商用车装配完成后驶下生产线。
“今年公司销量及收入增长了67%以上,到7月底,我们已经实现了对去年全年产销总量的超越。”9月12日,面对企业蒸蒸日上的成长,重汽成商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美贤感慨万千:“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扩大产品应用场景,明年争取再实现30%以上增长。”
信心来自实打实的拼搏,信心也来自于贴心的政策环境与服务。
就在一天前,由成都市青白江区经信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国投公司等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的调研团队,刚刚完成了对重汽成商的走访调研,现场针对企业提出的氢能源车推广、氢能供给设施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而在此之前,“市区各级各有关部门一直在关心我们的发展,经常通过现场调研、电话沟通等方式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
在王美贤看来,企业的增长目标,既是对发展的严格要求,亦是对城市的真诚回馈。
这是政企之间的“双向奔赴”,也是发生在成都万千企业中的寻常故事——服务越是“真心”,发展越有“奔头”。
正在新能源赛道上全面发力的重汽成商,是中国重汽集团设立在西南地区唯一的“产-销-研-服”一体化整车制造基地。自从2022年上市了全新一代新能源产品后,这家企业已经累计交付超过5000台新能源产品。
今年1-8月,重汽成商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2000余台,同比增长了274%,实现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125%。
发展势头虽红火,但企业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目前,重汽成商推出了纯电动、氢燃料、混合动力三种新能源商用车。但由于市场对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接受度还不高,加之氢能源供应类基础设施并不普及,“目前我们这块的订单并不算多!”重汽成商领导班子今年一直在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推广而“抓脑壳”。
“目前,我们开发的49吨牵引车,具备中短途、干线物流的条件;31吨搅拌、自卸等工程车辆,可以满足各种工程需求;此外,还开发了4.5吨冷藏车,18吨环卫、物流等车辆。”重汽成商副总经理欧伟刚表示,目前公司具备了氢能源商用车全系列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宽广。尽管如此,“我们生产的氢能源车跟新能源电动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增长也相对缓慢。”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氢能产业链较长、场景落地协同单位多,加氢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审批复杂、周期较长,也就造成很多市场化客户优先选择电车;另一方面,氢能产业发展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购车成本、氢气使用成本都比较高。
但氢能是成都市和青白江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重汽成商的重要战略方向。
9月11日,成都市青白江区多个有关部门组成的调研团队上门调研重汽成商,现场纷纷为企业的“卖车”问题出实招。
“推广车子很重要,但只推广还不够,基础设施必须得跟上”,其实,成都市青白江区经信局早已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推广走访了近百家企业,并专程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题宣讲,但只有全面提升氢能供给保障能力,才能让汽车真正大规模走上市场。
调研重汽成商时,青白江区经信局产业发展科科室负责人徐媛媛告诉了企业一个好消息:“我们前期已经跟规自、国投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今年年底将建成一座日加氢规模500KG的加氢站”。
同时,徐媛媛还表示,正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先进的氢能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实现氢能产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配套发展氢能上下游产业。
而青白江区城管执法局行政执法科科长章晓红则拿出了一份正在筹备的《2024年成都新能源商用车展销会活动方案》。
“我们目前正积极对接市城管委、区属国有平台公司,以及新能源生产-销售-应用端代表企业,计划近期召开一场新能源商用车展销会”,章晓红说,目前活动正在积极筹备,将邀请全市城管系统建筑垃圾运输、环卫保洁、市政绿化等近300家企业代表参加。
并且,这场展销会计划将参会嘉宾全部邀请到重汽成商的生产车间来,“‘零距离’感受体验氢能源产品、‘面对面’解读氢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政策、‘手把手’定制优惠金融方案。”
欧伟刚现场竖起大拇指说:“给力”。眼下的推广平台有了,长远的产业扶持有了,企业的生产动力,更足了。
“支持重汽成商的发展,不单单是让这一家企业受益”,徐媛媛告诉记者,作为链主企业,重汽成商在成都、在青白江拥有许多家配套企业,链主企业的发展桎梏打破了,所有链属企业都受益,而最终得到发展的,将是整条产业链,“所以我们必须积极解决它的发展难题。”
与此同时,除了重汽成商,青白江区的每一家企业都享有“专属服务”。
据徐媛媛介绍,青白江区经信局专门将省市区三级工业惠企政策按要素保障、产业发展、科技成果等类别汇编成册,制作了政策“白皮书”给企业送上门。每项政策都贴心地附上二维码,“让企业一手掌握”。
除了发放统一的白皮书外,该局还创造性地实施“一企一策”,全区282家规上企业,每家企业都被个性化地编制了专属的“政策指南”。
“这是专门为企业编制的政策指南,针对该家企业的发展阶段、产品特点、历年政策申报类型等等,将它的适用政策收录在一起,给出政策申报建议,让政策更精准地抵达企业、服务企业。”
以“用户思维”服务企业,是成都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共识。更多的务实之策、创新之举正在为企业的发展打通堵点,增强信心。而一个个企业故事的背后,传递出热血拼搏的声音。
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