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11月2日
第十四届“挑战杯”
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
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
材化学院参赛团队斩获全国“挑战杯”主体赛
金奖1项
铜奖1项
这是我院自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来最好成绩
首次实现金奖突破
杨明教授、董媛副教授牵头指导的《盛世氢源:大容量高安全有机液体储供氢技术领跑者》项目(团队负责人:朱远政,技术负责人:李程根)荣获全国“挑战杯”主体赛金奖。决赛现场,团队主讲人朱远政、李程根自信从容地展现了材化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
项目团队针对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在商业化应用中的技术痛点,经千百次实验探索与论证,实现了储氢材料与催化剂的技术创新与迭代,成功开发出低成本全非贵金属催化剂,并在大型客车等多个领域完成示范性应用,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靳洪允教授、洪建和副教授牵头指导的《恒创涂层: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引领者》项目(团队负责人:杨婧,技术负责人:李开云)荣获全国“挑战杯”主体赛铜奖。
项目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存在的耐温、结合强度不足等难题,团队成员于2020年主导研发第二代高熵稀土锆酸盐热障涂层材料,解决了材料高温相变、纳米粉体团聚以及纳米粉无法直接用于等离子喷涂等难题,通过高熵设计理论与方法、涂层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热障涂层制备技术等创新,热障涂层的耐温能力、隔热能力、结合强度以及抗冲击性能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未来产品应用于先进航空发动机将大幅提升军机的超机动性,为保障国家安全做出贡献。
本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共青团陕西省委承办。大赛自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2700余所高校的300多万名学生参与,累计提交39万余个创新创业项目。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共有来自412所国内高校,14所国际高校的839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终评。
自本届赛事启动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多次召开重点团队、学生骨干、年级大会层层发动,营造人人知晓、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积极将学科发展的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自2023年12月份以来,参赛团队经过无数次训练,夜以继日修改,学校、学院先后邀请20余位专家学者辅导50余次,从选题立意到核心技术,从经济效益到社会担当,从项目计划书到路演PPT,从仪容仪表到形态举止,每一句讲稿都反复推敲打磨,在国赛现场展现出了材化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
金奖团队师生代表感悟
杨明教授:作为第一指导老师,陪伴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的整个备赛过程,我见证了他们一步步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历程。这群学生在备赛过程中展现出的坚持、努力和韧性令我深感欣慰与自豪。这次“挑战杯”之行对我和学生们来说,都是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未来,我也会进一步鼓励学生组建队伍,做好竞赛传承,继续为学校学院创造辉煌。
董媛副教授:作为第二指导老师,这次经历让我对学生的潜力和未来充满信心。能够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是我职业生涯中难得的体验和收获。我为他们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也期待他们在今后的学业和人生道路上继续发扬这种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朱远政:作为项目的团队负责人,我十分荣幸最终能在全国答辩终评上,和团队成员一起信心十足地展示我们的作品,获得评委的认可。在项目最终获奖的那一刻,一切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这次“挑战杯”经历让我懂得了责任与坚持的真正含义,未来我也会继续发挥自己长处,在此类竞赛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程根:参加“挑战杯”的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在专业技能和项目实践中取得了成长,也在心态和认知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回顾整个过程,我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性。我将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继续前行,不断提高自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张子烨:作为团队成员之一,我深感荣幸能够亲临现场,见证我们在“挑战杯”荣获国赛金奖的辉煌时刻。作为团队成员我经历了每个备赛的关键时刻,深知其中不易,我会带着经验与收获,继续努力,争取创造更多价值。
排版 | 周想
校对 | 马文博
审核 | 白振洋 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