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滨海湿地团队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沉积碳汇稳定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CATENA》(中科院一区,TOP期刊),青岛海洋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尼鑫为论文第一作者,赵广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滨海湿地具有较高的碳捕获和储存能力,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对滨海三角洲盐沼湿地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存机制尚不清楚。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研人员提出了关于黄河三角洲湿地SOC的分布、来源和降解的新发现。针对盐度梯度下的四种植被类型:芦苇、柽柳、翅碱蓬和互花米草,在20~100cm深度范围内,凋落物的输入是影响SOC的主要因素,而在20~100cm深度范围内,微生物降解和粘土含量是影响SOC的主要因素。四个生境的SOC主要由惰性有机碳(81%–99%)组成。
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易氧化碳(EOC)与SOC的比值显著增加,从而降低了SOC的稳定性,这凸显了治理互花米草入侵的重要性。对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度上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并且其有机碳稳定性高于我国其它滨海湿地。研究成果对深入理解滨海湿地沉积碳汇稳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精确评估全球滨海湿地蓝碳提供数据支撑。
上述研究成果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研究团队共同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地质调查专项、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联合资助。
►征稿!《安全与环境学报》“面向海洋强国建设的海事安全与环境”专题
►陈大可院士荐书!唐佑民研究员团队:集合滤波数据同化方法及其应用
►《南海及邻域海洋地质丛书》正式出版!
►《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报告》正式出版!
►吴立新院士等: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现状、关键领域、总体思路及资助布局主要问题
►“现代水声技术与应用丛书”正式出版!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正式出版!
►《海洋牧场概论》正式出版!
►戴民汉、周忠和院士重磅推荐!国内首套极地海洋科考绘本出版!
►《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和《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出版发行!
海
洋
书
屋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服务海洋
如您喜欢,请“点赞”并点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