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
见
最
美
的
自
己
大 如
妙 音
![]()
![]()
现在城市里的很多人,天天上班下班、忙忙碌碌,像蚂蚱一样漫无目的,根本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曾看过一本书叫《本性论》,70年代非常畅销,书中就说:“人到了35岁才会反问自己:我活着到底是什么目的?”如今很多人不懂前世后世,对金钱贪得无厌,成天为了自我而奋斗,从来也没有想过对社会付出。这样的人虽然表面上看似快乐,其实内心的痛苦非常大。听说英国有一对老夫妇,他们的别墅值一亿人民币,而且在法国还有一座庄园,每年光是维修的费用,就要两百多万人民币,即便如此,他们也过得一点都不快乐。实际上,七八十岁的两个老人,为了这样的生活而操劳,真的不一定有很大意义。不过,人一旦陷入这种境况,价值观被很多虚幻的东西包裹着,自己往往不容易察觉。就像现在不少人,为了房屋与钱财而奔波,一辈子都心甘情愿、乐此不疲。而在古代,尽管物质条件没有现在丰富,住的环境也简朴寂静,但他们内心的宁静愉悦,远远超过了现在很多人。所以,当今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确实需要值得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我认为,佛教的理念对大家非常适合。尤其是当前社会,人们的分别念极其繁乱,思绪非常复杂,此时的佛教犹如甘露般,无疑是消除内心烦躁的一剂清凉。现代人总把金钱与成功划等号,认为谁有钱,谁最成功;没钱的人则一无是处,却不知这种判断标准完全是错的。许多高校老师可能都有这种感觉:喝一杯咖啡,看一本书,清閒地度过一天,就是人生的一种快乐。这种快乐,跟金钱的刺激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反观人生的时候,大家也不妨问问自己:钱真的可以带来快乐吗?明白此理后,我们理应寻找快乐的真正来源。佛陀曾告诉我们,了知前世后世、断恶行善才是快乐之本。倘若不知道后世存在,为了短暂的今生利益不择手段,那就会像《涅槃经》所形容的:“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最终将自己带入痛苦的万丈深渊。其实,我曾研究过很多论典和经典,也跟不少知识分子,包括对生命科学有贡献的学者进行过探讨。结果发现:没有任何理由说明前世后世不存在,却有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前世后世存在。当然,这种存在不一定能马上展示给你看,且不说前世后世,就算是明天、后天的存在,给你看看也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很多人就是因为证明不了来世存在,便肆无忌惮地大造恶业,最终下场特别可怜。现在很多大学生,大学里的生活比较单纯,每个人可能对人生充满了幻想、憧景,对未来也有很多美好的计划。可是一旦你离开了校门,真正开始步入这个社会,到时就会发现,外面的天地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美好,人际关系复杂、竞争极其强烈、金钱泛滥成灾、伦理日益不堪。你若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忍耐力,恐怕很难经得起各种考验,到最后只好随波逐流,选择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用佛教的理念来“武装”自己。首先,学会以无常观对待生活,佛教的教义博大精深,倘若你无法一下子契入,那按照佛教的观点,尤其是藏传佛教噶当派、宁玛派的传承,先了达无常之理非常重要。当然,修无常并不是让你厌离社会,而是以此来客观了达人生,对一切兴盛衰败、悲欢离合不要看得那么重。我读过一本叫《哈佛心理课》的书,里面就讲了一位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任教九年的杰教授,他后来离开学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神情悲伤。于是,教授就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IBM公司的总裁汤玛士·华生,原本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一次他旧病复发,医生要求他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华生一听到这个消息,当下毫不犹豫地拒绝道:“我怎么会有时间呢?IBM可不是一家小公司,每天有多少事情等我去裁决,没有我的话。”“我们出去走走吧!”医生没有和他多说,亲自开车邀他出去逛逛。不久,他们就来到近郊的一处墓地。医生指着一个个坟墓说:“你我总有一天要永远地躺在这儿,没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还是有人接着做,少了谁,地球都照样转。你死后,公司仍然还会照常运作,不会就此关门大吉。”华生沉默不语,第二天,这位在美国商场上炙手可热的总裁,就向董事会递了辞呈,并住院接受治疗,出院后又过着云游四海的生活。而IBM也没因此而倒下,至今依然是举世闻名的大公司。杰教授讲了这个故事后,所有的学生也都释然了。甚至到了死亡来临时,就算是自己最珍爱的身体,也会万般不舍地留在人间,唯有一人随业力而前往后世。对于这一点,只不过有些唯物论的人持一种逃避的态度,不愿意接受也不愿意这样想而已。他们这些人觉得学佛是在逃避,而我倒不这样认为。不承认后世,对下辈子没有任何打算,才真正是一种逃避。你这一世只有短暂几十年,死了以后多少万年、多少世的快乐和痛苦,都取决于这一生的业力——这么重要的事情,你能轻易忽略吗?因此,佛教最重要的就是要关心后世。然而,现在的大多数人,对此没有任何概念,包括一些佛教徒,也把佛教看成是获得今生快乐的捷径、给内心带来安乐的手段。至于最关键的解脱大事,或者生生世世的快乐和痛苦,自己从来也没有考虑过。有时候看这个世间,就像月称论师在《中观四百论大疏》中所讲的:整个国家的人都发疯了,国王最初是清醒的。但众人看到他与众不同后,纷纷指责他是疯子,结果国王也不得不喝下毒水,跟他们一样变成了疯子。对有智慧的人来说,其实学佛并不消极、也不落后,不管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前世后世都的的确确存在。现在不少人为了安度晚年,都要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那你死后永远快乐的“保险”,不知道买了没有?当然,没有这种信仰的人,不想这些也情有可原,可有些人自称已皈依佛门多年,甚至是大乘佛教徒,对此都根本不考虑的话,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如今很多西方的佛教徒,一提到“死”就退避三舍,给他一讲后世有轮回、地狱,他马上就捂着耳朵:“不要讲!不要讲!我害怕,还是快乐点好,我不愿意听这些。”此举无疑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但也由此可见,佛教信仰若想深入到每个人的见解中,确实还存在一段距离。
![]()
———— 每 日 好 物 推 荐 ————
▼
2025莲师守魂戒指
点击“↑上图”进入大如香堂微店
2025年 【1月】 理发吉祥日
分享好文·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