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联动,年货经济热气腾腾

时事   2025-01-24 11:55   北京  


年味渐浓  消费正旺

在我国,小年被看作过年的开端、春节的序曲。伴随着北方、南方地区小年的陆续到来,全国各地张灯结彩喜迎新春。

年味渐浓,消费正旺。火热的年货经济将年的氛围感“拉满”,展现出年末消费市场的强劲脉动。

春节临近,各地年货市场热闹非凡,人们逛大集,购年货,迎接农历新年。图为人们在河南省洛阳市武汉路社区“年味大集”上选购年货。新华社发(黄政伟摄)



年货大集点旺城市“烟火气”


赶大集、品美食、享年味。临近年关,各地的年货大集火热开市,进社区、进企业,线上线下销售火爆,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点旺了城市的“烟火气”。
——在北京。
记者走进设在北京农展馆的第二十九届老北京年货大集,水产的鲜香、炒货的酥香、调料的辛香扑面而来,吆喝声、还价声、收款到账声此起彼伏。
老北京年货大集已经陪伴北京市民走过了28个年头,每年春节前夕都会举办,是北京市民家喻户晓的金字招牌。本届老北京年货大集共设686个展位,展览面积超1.1万平方米,分为名优品牌、民俗文化、生态农业、国际商品4个展区。

春节临近,各类年宵花也迎来了销售旺季。北京市朝来春花卉市场人潮涌动,洋溢着喜庆氛围。图为市民群众选购蝴蝶兰。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张海莺/摄

在本次年货大集中,北京老字号展区无疑是最具人气的区域之一。六必居的酱菜调味料、大红门的肉食、月盛斋的清真佳肴、红星集体农庄的特色农产品等多家老字号企业纷纷携年货精品参展。这些承载着京城百年历史与文化底蕴的老字号产品,一亮相便吸引了群众的目光,大家纷纷驻足选购。集购物、娱乐、体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一站式”年货采购盛会方便了市民群众的新春采购需求,成为北京春节经济增长热点。
——在天津。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街道幸福花园社区联合革命老区东棘坨镇部分共建单位及农户代表,以“助农销、便民购”形式举办了“幸福烟火气年货进社区”第三届社区年货节活动,让居民在寒冷的冬天足不出社区就能购买到特色年货。
活动前“助农销、便民购”项目志愿者“线上线下”紧密对接,协商活动事宜,量足每一个细节,认真总结上一届“年货节”居民的购买需求情况,备足本届活动的商品20余类130多个品种。同时,社区还利用网格群、小喇叭持续发布通知,让居民对年货节的知晓率、参与率进一步提升。

市民在天津芦台大集上观看民俗表演。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活动现场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氛围,居民们穿梭在摊位间,仔细比对、精心挑选。陈阿姨是社区年货节的老顾客了,她高兴地说:“家门口就能买年货,真希望这样的活动多举办。”
芦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继续拓展更多便民服务项目,让居民就近便捷消费、放心消费。”
……
“年货经济”不仅是春节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老百姓消费能力的集中释放,是商品服务供给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管窥我国经济的一个窗口。业内专家表示,“年货经济”带动的不仅仅是消费端,更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在线购物激发消费新活力


除了线下传统年货节活动,线上的年货节也满屏年味。
1月7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中国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共同指导举办的“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该线上重点活动将持续到2月5日。
1月15日,“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湖北启动仪式暨京山市线下年货大集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东风汽车、国宝桥米、米婆婆米酒……启动仪式现场设置13个展区,110余家企业集中展示湖北好货,50余位主播、达人通过直播或短视频的形式,带领广大网友云上逛市集、买年货。现场还有写对联、画糖画等年俗文化展示,一系列促消费活动相继推出,给市民群众带来一场年货盛宴。
记者了解到,与往届相比,本届年货节首次采用“3+N”形式,即以“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仪式、“丝路电商过大年”活动、中国(广西)—东盟网上年货节3场重点活动为主线,联动各地各平台,围绕春节餐饮购物、文娱旅游等消费热点,举办更多更具特色的消费活动,共同迎接新春。

传统酒葫芦工艺匠人在西安大唐芙蓉园内的非遗年货集市上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各地各平台系列配套活动开展得热闹非凡、年味四溢。围绕数字服务,电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VR技术,推出“冬日环游记”“中国年味之旅”等活动;围绕全球好物,北京、青岛等地开展“跨境优品”“上合云品·好品山东”等活动;围绕品质焕新,福建、河南等地推出“全闽乐购”“豫货通天下”等专场活动……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以“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为引领,各地各平台紧抓春节消费黄金期、掀起网络促消费活动热潮,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这种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在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也将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升级。”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表示,商务部开展全国网上年货节等系列网络促消费活动,旨在激发消费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5年,商务部将从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际联动、商务领域数字化转型三方面发力,为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贡献力量。



非遗元素创造消费新场景


利用春节前的闲暇时间,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邹先生带着儿子到北京旅游,目的地之一是一票难求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北京新春氛围最浓的地方之一,馆内正在举办“过年——春节主题展”,现场热闹程度堪比“庙会”。
在展厅,以“过年”为主题,展出了120多项与春节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阳内乡的“打春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花馍馍”、熊熊燃烧的“怀仁旺火塔”……参观结束,在馆内年货集市上,邹先生挑选了一件“非遗版”年货,给儿子当作新年礼物。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蛇年,第一个“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记者调查发现,国潮类产品为春节年俗注入新的活力,受到消费者青睐,“非遗”成为春节消费市场的一个关键词。

一名小女孩在2025年川渝新春年货文化节上体验皮影戏。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1月7日,在流传了上千年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西安鼓乐声中,“非遗贺新春·非遗年货购物月”主场活动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园拉开帷幕,标志着“非遗好物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春节期间,陕西还将发放50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券,发布75项非遗促消费措施,在营造浓郁年味中释放消费潜力。
珍品剔红、非遗大漆,演绎“漆”彩华章;非遗展演、汉服巡游上演“遗”台好戏;非遗影像、文创市集营造热闹氛围……1月17日,“非遗贺新春赶个年味集”开街仪式在重庆市解放碑十字金街开启。市民游客们不仅可以近距离体验非遗项目,还能徜徉于琳琅满目的年味集市,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
业内专家认为,各类非遗文化活动与年货市场的结合,让非遗国潮、春节年俗在创新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这类集购物、娱乐、文化学习于一体的消费场景,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激发了他们对非遗年货的兴趣与购买欲望,从而拓宽了年货消费市场。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张海莺
编后语








感受热气腾腾的中国

沉甸甸的年货,承载新春记忆,映照生活变迁。

逛逛商超集市,优惠折扣活动不断;看看网购平台,年货福利持续上新。传统与新潮交织,线上与线下融合,年味里的消费市场暖意融融。促进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激扬澎湃发展活力。 

人气足、消费旺的“年货经济”,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提供了生动注脚。 

欣欣向荣、红红火火的年货市场,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也照见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


END



来源:中国改革报

责编/制作:张晶

审核:袁琳

政审:蔡若愚

终审:李韶辉


中国发展改革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官方公众号,宣传报道国家发展改革重大工作部署,及时、全面发布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和重大改革创新举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