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傅同学,今年是二战考研。
报考专业:人大艺术学
第一年初试成绩379,第二年初试420
跨专业考生,本科北京艺术类院校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英语六级+CATTI笔译3级,英语水平较为稳定
第一年考研几乎全程是自学,从5月份开始从零出发着手学习美术史。由于是全新的专业领域,在自学过程中难免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和自己整理学习文档,有时候还会在某一些问题上钻牛角尖。第一年考研因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只能做到把书本上的内容硬背下来,这导致我在11月份仍然有一种无法将各版块知识相互贯通的感觉,同时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和途径去补充在升华阶段应该了解的扩充知识。
所以第二次考研我配合了枫远艺术考研半程班的强化课和真题课,不断地往之前的脉络里填充细节知识,由于课程安排循序渐进且针对性极强,加上我上一年的基础,很快就突破了第一年无法融会贯通的瓶颈。
此外,在第二次备考中精读了大量枫远艺术考研为我们整理了补充阅读材料笔记,加之名家名作中的观点收集和运用在人大的考试中越来越重要,也是区分各位考生知识广泛度的标志。正是反复多次的背诵、写题、阅读最终换来了今年的高分。
1. 专业课方面
从2024年人大专业课考题来看,改革后的史论答题范围不断扩展,涵盖面不再局限于美术史,因此想要拿一个还不错的分数,就得把艺术概论和史论结合起来答题,门类论中的许多其他艺术和例子都可以成为写进史论大题的材料。同时,人大导师的论文研究案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补充知识。在近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历程中,我总结出三个备考关键点,分别是背诵、练题和学习思路。
① 背诵
第二年备考于我而言提升最大的就是专业课。在枫远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很快找回备考的状态,而强化课中对基础部分的由浅入深更是让我逐渐在了解并背诵知识点上得心应手。
② 练题
王宏建老师的教材很明确地划分了6大版块,而这6个大框架就是在答题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取用答案的资料库。无论是名词解释、简答或是论述题,都可以围绕设问的中心往这6个框架上靠,即便是像今年初试加入了许多美术以外的艺术学科考题,也能通过归大类的方法从6论中找到可写的、涵盖面较大的通用话语。
名词解释的针对背诵以枫远补充名词解释+《艺术概论(白金版)》为资料便完全足够。简答题方面,每节强化课后枫远都会依照真题布置课后作业,并安排时间进行统一讲解。人大的出题路数比较基础,反复练习枫远给出的这些习题即可。
论述题模块是最需要灵活联通6大框架的部分,在一下子没有思路的时候不妨把题眼放入这6个版块中找一下具有联系的地方,或是从最基础的“艺术家——艺术作品——接受者”三方面来进行思考。当然,陈岸瑛的《艺术概论》和陈平的《西方美学史学史》都是枫远推荐的必看书目,边看书边搭配枫远的陈岸瑛艺术概论直播课,为我补充了许多书写论述题时大框架之外的细节材料。
③ 学习思路
在美术史的学习中,我很深刻地领悟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中觉得难以理解或是只能死记硬背,说到底是我们还没“读够”。“读够”并不是说对同一句话反复阅读,整句背诵,而是在读过基础教材之后有针对性地从其他资料中摘取与这一知识点相关的名家观点。
例如在学习“浙派”的时候:
记忆
《中国美术史(央美版)》这本基础教材上的知识点,包括时代背景、代表艺术家及艺术特色、代表作、相关艺术家(如蓝瑛),以此形成了我的答题基本内容。
围绕“浙派”来思考并有的放矢地寻找补充材料
例如在石守谦的《风格与世变》中有《浙派画风与贵族品味》一篇,便可以补充风格与文化环境的关系。
联想与“浙派”相关的知识
比如“浙派”和“南宋院体”之间有什么区别?“浙派”为什么被“吴门画派”取代为主流?这些自己给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在枫远的真题课上找到答案。
这三步下来,一道丰富而充实的论述题也就呼之欲出了。并且,不同作者对同一个文化现象的描述都各有特色,积累形成自己的书写材料十分重要。当然,一切的前提都是基础,先把基本教材学通才是拿到大部分分数的关键。
推荐书目:《中国美术史(央美版)》、《西方美术史(央美版)》、《艺术是什么?》(孙乃树)、《现代艺术150年》、《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20世纪现当代艺术》、《心印》(方闻)、《风格与世变》(石守谦)、《山鸣谷应》(石守谦)
2.公共课方面
1. 英语:
① 单词
实际上,个人认为英语学习最重要的部分是单词,但背单词不可单个单个的死记硬背。两年备考我使用的都是“不背单词”这个软件,配合里面的句子及语境来理解更容易记忆。
② 阅读
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可以尝试精读真题阅读题,在做完每篇阅读之后反复通读文章,把生词及其用法理解好,把其中的长难句拆分出来,再和题目选项对应清晰,找到出题人设下的陷阱。英语考试就是得阅读者得天下,我在备考过程中把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真题分别刷了4-5遍,逐渐就形成了对题目设问的敏感性。
③ 作文
我选择的是以石雷鹏大小作文句型为基础,加上潘赟九宫格还有b站up主“Fiona的英语美食”所提供的外刊精选句型。以2024考研英语一真题来看,考题的灵活度决定了作文准备绝不可以局限于只学图画或图表作文。
备考过程我一般每天写1篇小作文,反复练习,直到可以熟练使用语料和句型。大作文则是2天写1篇,英语一和英语二都练,写完以后用有道词典的作文批改功能修改语法错误。(ps.坚持学英语真的有好处,我在11月顺便过了一个笔译3级)
④ 真题
2. 政治:
政治学习开始于9月份,第一个月要做的就是翻看教材(这里推荐苏一提分手册)加每天做1000题,争取快速做完。在遇到类似马原专题这种比较抽象不好理解的内容时可以选择听一听徐涛老师的课程。
进入10月份也不用花费太长的时间在每日学习上,依旧是翻看+写题的思路。直到各位老师的背诵小册子出版时,政治才开始进入白热化学习阶段。我是使用了腿姐背诵手册下册并配合肖秀荣背诵手册整本来进行记忆,每天一早看二十页,晚上再看二十页,并配合政治做题小程序把5年内的政治真题拿来练手。切记,翻看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每次都错的题目知识点标注出来。
11-12月就是狂背期,政治就是一科不到进考场定不下分数的学科,所以想在北京这种旱区拿高分,就必须把肖4的问答题全部背下来,这样才能掌握充足的语料让你在考场上应对有所变化的设问。
① 调整心态:
纵观两年备考,最大的感受就是想要多好的结果,就得付出多大的努力,而且要学着接受一些遗憾和迟来的喜悦。克服困难是人在成长中必须不断学习的课题,所以学会和焦虑和平相处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可以痛苦,可以不安,但请不要停止学习和前进。难受的时候就放下书吧,去大自然里走走,拍拍照散散心,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② 看展休闲
考研还是让我收获颇丰,无论是在工作中运用上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理论,还是在跟朋友一起看展时能够给他们生动地讲述一些小故事,于我而言都是自我充实和成长的经历。艺术对我来说已然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对它抱着爱与感恩的心态,期待着它在我备考这般动荡的精神状态中提供一架安乐椅。
③ 博客推荐
最后,给各位正在备考的朋友们一些小建议:可以听听播客,比如小宇宙上的“艺术七妖妖”和“艺术有读”,里面有很多课本以外的精华值得在通勤路上吸收。可以看看展览,尤其是和所学知识相关的,例如广州艺术博物院里的“万壑争流”展,就是对地方画派的梳理。
初试成绩出来以后几乎没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我只是站上了一块小石头,前方迎接我的还有很多弯道和坑洼。努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再难熬的日子,也会有过去的一天!努力让所有的煎熬变成美好,也许就是我们努力备考的意义吧!
课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