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回复“听课” 免费听课《哲学100问》5期
01
女性哲学的奠基人
波伏娃
2024年,法国率先把“自由堕胎权”写入宪法,还把奥运开幕式演绎成一场“性伦理宣传大会”,在全球引爆激烈的争论。
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性伦理最重要的阐释者和推动者,就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也最富争议的女性思想家——波伏娃。
扫码上图-解锁波伏娃
波伏娃因其私人品行,在当年备受抨击,甚至被开除教职。即便在今天很多人看来,她的行为也尺度极大。此外,她与萨特对某些意识形态的狂热,也引发了极大争端。
然而,波伏娃真正改变世界的,不是以上种种行为,也不是她那些被提名诺奖的文学作品,而是1949年的《第二性》。如今《第二性》已被视为“女性哲学的圣经”、“女权主义的奠基之作”。几乎所有的女性运动,都会引用书中的名言:
我们并非天生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
02
提起汉娜·阿伦特,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平庸的恶”,还有她与海德格尔的师生恋。
但阿伦特的重要性在于,当全世界陷入“主义之争”的战火时,她凭借对黑暗政治、愚民思想的冷峻剖析,对公民行动的推崇和践行,成为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政治学大师。
她的前半生深受战乱、迫害和背叛之苦,但总能逆流而上。她是犹太人,7岁丧父,18岁考入德国马尔堡大学,师从雅思贝尔斯。23岁因为研究奥古斯丁,获博士学位。
扫码上图-解锁阿伦特
她不是书斋式的理想主义者,而是激烈的人权捍卫者。她抨击暴力支配和政治冷漠,纵论公共空间和政治行动,而且亲自践行、九死一生。她参加过犹太复国团体,还因为反纳粹活动被盖世太保抓进集中营。
她热爱自由,也悲悯人心。阿伦特的每一部作品,都会产生新的政治理论,以及脍炙人口的名言:
“自由平等的人们构成公共空间,就是一种权力。所以政府鼓励自私自利,禁止公共集会。暴力不等于权力。暴力意味着权力危机,一个暴力越强的政府,恰恰是权力最小的政府。”
03
安·兰德出身苏俄,21岁才定居美国,却被誉为“美国精神的代言人”。左翼学者乔姆斯基,则把她斥为“20世纪最邪恶的人”。
除了她的代表作《源泉》和《阿特拉斯耸耸肩》,她最满意、最纯粹,却被严重低估的作品,是其哲学著作《自私的德性》。
在书中,她发表了惊世骇俗的“个人主义宣言”:
自私是人类最大的美德,是人类进步的唯一源泉。枯枝烂叶无法组成翠绿的森林,普遍的自我牺牲不会带来普遍的幸福。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对它的热爱发誓,我永远不会为别人而活,也不会要求别人为我而活。
这些极具爆炸力的思想和文字,在全球掀起“兰德飓风”,至今仍未停歇。
而在非资本主义国家,阅读她的书是极大的冒险。
免费领取
100篇文史哲文章
↑扫码领取,人人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