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加重医疗资源紧张的主要因素。为此,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强化“三减三健”意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享受健康生活。
什么是“三减三健”呢?
“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
“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三减三健”相辅相成,
“三减”有助于降低疾病风险,
做好“三减”才能达到“三健”的目的。
不同人群食盐、烹调油、添加糖的推荐摄入量和酒精的控制摄入量(单位:g/d)
“减盐”行动
一、高盐饮食有什么危害呢?
1.增加高血压风险:食盐中的氯化钠可导致水钠潴留及血管损伤,长期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2.加重肾脏负担:过量的盐摄入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
3.影响钙吸收:促进钙流失,不利于骨骼健康。
4.损伤胃粘膜:过量的盐会刺激胃黏膜,破坏胃粘膜的保护层,增加患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几率。
5.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食盐摄入过多增加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二、如何做到减盐呢?
1.使用控盐工具:正确使用定量盐勺或限盐罐,准确地控制盐的用量。成人每人每天摄入不超过5克食盐(约为一普通啤酒瓶盖平平装满的量)。
2.逐步减少用盐量:在烹饪时逐渐减少盐的用量,少放5%~10%并不会影响菜的口味,让味蕾逐渐适应低盐食物的味道。
3.选择更多调味品:尝试使用辣椒、大蒜、醋等为食物提味,减少对咸味的依赖。
4.小心“隐形盐”:有些食物虽然吃起来不咸,但在加工过程中都添加了食盐,如挂面、饼干等;鸡精、味精等调味料含钠量较高,也应特别注意。
5.少吃高盐食品:如榨菜、腌制品等。
6.选购低盐食品:在购买食品时,多关注成分表,拒绝高盐食品。
“减油”行动
一、油脂摄入过多会有什么危害呢?
1.肥胖:过多摄入油脂会导致能量过剩,体内多余的能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从而造成肥胖。
2.增加患病风险:油脂过多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
二、如何控制油的摄入?
1.定量用油: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控制每次烹饪的用油量。
2.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低油烹饪,采用蒸、煮、炖、焗、凉拌等方式,减少油炸和煎炒。
3.注意食物的选择:减少高油食品的摄入,如肥肉、奶油蛋糕、坚果等;少吃油炸食品, 如炸鸡腿、炸薯条等。
4.阅读食品标签:购买食品时关注脂肪含量,优先选择低脂或无脂产品。
“减糖”行动
一、为什么要减糖?
1.控制体重:糖是高热量食品,摄入过多会导致能量过剩,进而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导致肥胖。
2.预防糖尿病: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影响血糖浓度,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预防口腔疾病:糖是口腔细菌滋生的”温床“,摄入过多的糖会导致口腔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龋齿(蛀牙)、牙周炎、口腔溃疡等。
4.其他健康问题:高糖饮食会导致胃部不适,如:胃胀、反酸等;加速皮肤老化,产生自由基,使皮肤细胞更快衰老。
二、如何保证糖的摄入在合理范围?
1.限制高糖食物的摄入:少吃甜味食品,如糖果、巧克力、甜点等。
2.控制含糖饮料: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尽量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如碳酸饮料、功能饮料等。果汁尽量喝鲜果汁,不再额外添加糖。
3.注意“隐形糖”:有些食品虽然尝起来不甜,但含有不少糖分,如:番茄酱、沙拉酱、膨化食品等。
4.逐渐减少糖的摄入:如果平时习惯吃甜食,可以逐渐减少糖的摄入量,让身体逐渐适应。
“健康口腔”行动
1.早晚两次正确刷牙,每次不少于2分钟,饭后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尤为重要。
2.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成年人每年至少一次,提倡学龄前儿童每六个月一次。
3.出生时就需要开始清洁口腔,尽早治疗乳牙疾病,保护恒牙健康。
4.涂氟和窝沟封闭是安全有效的预防龋病的措施。
5.建议刷牙后配合使用牙线或牙缝刷等工具辅助清洁牙缝。
6.及时修复缺失的牙齿。
7.建议每年定期洁牙(洗牙)一次。
8.食用酸性水果及食物后先行漱口,30分钟后再刷牙,有利于保护牙釉质,防止牙龈钙盐流失。
“健康体重”行动
1.成人健康体重的体质指数(BMI)应保持在18.5~23.9kg/㎡。
2.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3.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4.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5.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天。
6.经常自测体重和腰围,男性腰围不超过85cm,女性腰围不超过80cm,预防中心性肥胖。
“健康骨骼”行动
1.营养、运动、晒太阳,有利于促进钙质吸收,保持骨量。
2.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维生素D对钙质吸收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从35岁开始重视维生素D的摄入。
3.科学运动是关键,爱护全身骨骼和关节,儿童青少年端正身姿和体态,减少久坐多锻炼。
4.老年人应重视力量和平衡能力练习,预防跌倒防骨折。
5.40岁以上人群应检测和了解自身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6.均衡膳食,选择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饮食。
参考文献: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2. 王瑞红. 心身健康需做好“三减三健”[J].心理与健康 ,2022.07.14
3. 孙绪高,陈凤金,李永清. “三减三健”与健康口腔[J].中文信息,2020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