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例话
大学时光,对于小丁而言,本应是青春洋溢、肆意挥洒的年华。他常常与朋友们结伴出游,穿梭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享受着那份无拘无束的自由与快乐。然而,一次看似寻常的聚会后,小丁的身体却悄然间向他发出了不同寻常的信号。起初,他并未过多在意,以为那只是暂时性的疲惫,毕竟年轻的他,一向身体健朗,鲜少被疾病所困扰。但命运似乎总爱在最不经意的瞬间,悄然预设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随着身体的不适日益加剧,小丁不得不前往医院寻求帮助。经过一系列详尽的检查,一个沉重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小丁和妈妈——小丁被确诊患有胸腺鳞癌,且病情复杂,手术风险极大。
在求医的过程中,小丁母子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再到重新燃起希望的曲折心路。面对手术无望、只能依赖化疗的困境,小丁并没有放弃。他通过网络搜索、加入病友群,积极寻找新的治疗希望。机缘巧合下,他得知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建勇教授团队即将进行多学科会诊的消息,决定赌一把,相信这个团队能够为他带来转机。
本期故事,我们特别采访了小丁和他的妈妈,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以下为小丁的自述
大学时候,正是年轻人爱玩爱闹的时候,我在和朋友们一块出去玩的时候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平时我身体上没什么大毛病,所以当时也没怎么当回事,也不是很着急。可谁曾想,这次身体的预警近几乎改变了我的命运……
生病前
医院的检查报告显示我的情况很不妙,很可能长了个瘤子。拿到检查方案时已经下午五点多了,慌乱间的我给妈妈立马打去了电话,听到电话里我的情绪不对劲,妈妈立刻赶了过来。
此时我已经在网上搜索了不少的类似案例信息,和妈妈沟通完以后,她认为,必须得带我去大城市做个详细检查,我们母子俩说走就走,来到了上海的一家三甲医院。
一系列详尽的检查逐渐揭开了病情的面纱。初步的诊断指向了胸腺或淋巴系统的疾病,PET-CT的扫描结果更是让人心生忧虑,淋巴瘤的阴影伴随着可能的转移迹象浮现。随后,我又进行了穿刺活检,但初次穿刺并未得出明确结论,需等待二次穿刺结果。
第一次化疗后
终于,在一次化疗的间隙,我得知了丁教授即将进行多学科会诊的消息,毫不犹豫让妈妈赶紧前往上海预约。我成功预约到了多学科会诊,这为我提供了在中山医院接受进一步评估和治疗的机会。
这次检查中,医生们注意到我胸部或腹腔区域存在一个显著异物,这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关注,怀疑这东西不太好。为了明确这一诊断,医生让我做一个增强CT检查。这个检查需要预约,我决定先返回家中静候。
然而,等待的日子并不平静。某天,我的大腿冒出一个巨大的脓包,疼痛剧烈,甚至影响到了日常行走。考虑到我本身还患有糖尿病,这个脓包迅速恶化,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危急之下,我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ICU进行救治。这一连串的突发状况,不得不让我的化疗计划暂时搁置。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我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但即便如此,身体仍时常出现小插曲,使得化疗的重启一拖再拖。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我深知不能再这样拖延下去,必须尽快完成之前的检查和治疗计划。
这次完成检查后,丁教授团队决定再次召集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以全面评估我是否具备手术的条件。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第二次会诊的通知,内心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好在,这次会诊带来了好消息。医生们发现我之前怀疑的那个异物竟然消失了,这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和欣喜。多学科团队的丁建勇教授和范越教授告诉我:“小丁,你年纪还这么小,之前身体状况也还不错,我们决定为你创造一次机会,尝试为你进行手术。”
那一刻,我的心情复杂而矛盾,既感到高兴又充满了紧张与疑惑。高兴的是,我终于看到了与病魔抗争的新希望;紧张的是,这场“赌博”的结果未知,让我心中忐忑不安;疑惑的是,在本地医院几乎被宣判为“死刑”的情况下,中山医院的提议显得如此不可思议,让我一时难以相信。
然而,我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不抓住这次手术机会,未来可能只能继续承受化疗带来的痛苦与煎熬。因此,我抱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决定无论手术难度多大,都要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我对丁教授及其团队的信任,加上当时群内病友们对丁教授技术的推崇,都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信心。
于是,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应了医生的提议,表示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全力以赴准备手术。
中山医院等待手术中
手术前的准备过程虽然有些紧张,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回家等待了没多久,就接到了医院的通知,手术时间已经确定。我内心既高兴又充满期待,对医院和丁教授的技术充满信心。
今年的3月28日我接受了手术,术后初期,我的恢复情况并不理想。由于之前的病情、化疗以及免疫治疗带来的副作用,特别是对我这个I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免疫治疗的冲击尤为巨大,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几乎丧失,血糖管理变得异常困难。术后不久,我就出现了酮症酸中毒的症状,意识模糊,幸好在王帅医生的细致观察和妈妈的配合下,他们及时发现了我的状况,妈妈要求将我转入ICU进行救治。在ICU住了大约半个月,期间大部分时间我都处于昏迷状态,依靠营养液维持生命。
手术后
手术后因为酮症酸中毒进中山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状况逐渐好转。转到徐汇医院修养一段时间后,我开始逐渐恢复,身体状况也日趋稳定。现在,我定期复查,包括胸片和血液检查,结果显示都还不错。一个多月后的CT检查显示我一切都好,真是个好消息。
说到丁教授和他的团队,我的心里真是充满了感激和敬佩。第一次经历这么大场面,我的心里既有害怕也有迷茫。但是,当我遇到丁教授、范教授和王帅医生这样专业的团队,我的无助感在治疗过程中慢慢消散了。
他们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可靠。每次和他们交流,我都能感受到团队对我病情的认真分析和对治疗的深思熟虑。特别是当我得知他们决定给我手术机会时,那种心情简直难以言表——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突然照亮了我的世界。我真的觉得,自己很不容易能遇到这样一群医术高超、心地善良的医生。
手术后的恢复过程虽然艰难,但看到医生们来看望我的亲切微笑,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特别是ICU里的那些日子,虽然刚做完气管手术的我不能说话,但每次看到他们进来,我都会尽力点点头。
回顾这段经历,我在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遭遇了如此重大的挑战,心路历程可谓跌宕起伏。每个月都要定期前往医院接受治疗,这种漫长且不知何时能结束的过程,让我深感压力巨大。特别是当我正值青春年华,二十出头的年纪,却要面对这样未知的未来,心中的煎熬可想而知。
尤其是去年中秋节期间,当我独自在医院接受化疗,看到别人家中团圆欢聚,而自己却孤身一人,那种无助和失落感达到了顶点。每一次治疗都伴随着难以言喻的痛苦,而我却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我常常感到迷茫和恐惧,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何时能够好转,甚至是否能够彻底康复。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一度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我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因为家里只有我和妈妈。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没有可以轻易依赖的强大后盾,但我们有的是彼此间那份深沉的爱与信任。这份力量,让我有了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为了找到更多的共鸣和力量,我鼓起勇气加入了病友群。这个群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伙伴们,他们中有的已经与病魔抗争了十几年,那份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深受触动。他们分享的经验、知识,甚至是对疾病的独到见解,都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帮助,还有那份跨越距离的温暖和友谊。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保持正常的作息和心态。虽然治疗过程中我有时候身体虚弱、精力不济,但我还是会尝试参与一些轻松的活动来放松心情。有时候我会玩玩游戏、看看电影或者听听音乐,这些都能让我在短暂的时光里忘却病痛、感受生活的美好。
现在,我的血糖状况虽然还是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来控制,但相比之前已经好了很多。在饮食方面,我也更加注意蛋白质的摄入,以肉类为主,同时尽量避免海鲜等食物。食量虽然比以前稍微减少了一些,但整体上还是能够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
在医院的日子里,我也曾无数次地想象过恢复正常生活的那一天。我渴望能够摆脱病痛的折磨,重新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生活。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期待似乎遥不可及。每次检查结果出来都比我想象中的要差,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但是,我从未放弃过希望。我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
(以下为小丁妈妈自述)
从我成为母亲的那一刻起,我的世界就围绕着孩子转。他的笑容,他的成长,都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部分。
当我的宝贝被诊断出患有重病时,我们的世界仿佛瞬间崩塌。那些日子,泪水成了生活的常态,恐惧与无助如影随形。我们不断追问医生,试图抓住一丝希望的微光,但医生的回答却如同冰冷的判决,让我们的心沉入谷底。医生直言手术无望,病情难以逆转,甚至给出了可能的生存期限,这一切让我们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面对。
中山医院等待手术中
小丁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刻,他也努力照顾着我的情绪,尽量不让悲伤影响到我。作为单亲家庭,我们母子俩相依为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虽然经济条件和能力有限,但我们没有放弃,决定化疗,并寻求一切可能的治疗机会。
化疗的过程异常艰难,作为母亲,我只能尽力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看着他痛苦的样子和日渐消瘦的身体,我心如刀绞。但他总是强忍着疼痛对我露出笑容,说:“妈妈,我没事。”孩子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坚强与乐观,他利用手机和网络,积极搜索病友信息,寻找治疗经验,甚至在化疗期间也不忘关注丁教授的专家号。这种精神让我既心疼又欣慰。
感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来到丁教授和他的团队这里,我才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儿子的坚持与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终于有机会得到更专业的治疗建议。
然而,病魔并没有轻易放过我们。小丁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并发症,最严重的一次是他大腿上的脓肿和酮症酸中毒。看着他躺在重症监护室里,脸色苍白,我几乎要崩溃了。
每一次的复查、每一次的治疗都让我感到无比的紧张和焦虑。但我也看到了儿子的坚强和勇敢,他从未放弃过自己,也从未让我失望过。我的孩子,他真的长大了。
康复中 |
再次感谢丁教授和所有医护人员的付出,也感谢那些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千言万语都表达不完我的感恩之情。在那段漫长而曲折的旅程中,每一次挑战都仿佛是对我们母子情深的考验,但正是这些艰难时刻,让我们之间的纽带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风雨,我们都将无所畏惧。
*本文所发布的内容及插图均已得到患友本人知情同意
门诊信息及预约
丁建勇教授特需专家门诊
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肌无力和肌病专病门诊
周一下午
纵隔肿瘤专病门诊
周一下午
纵隔肿瘤多学科门诊
每两周一次(周五下午)